分享

加减乘除运算符号都认识,但你知道它们怎么来的吗?

 政二街 2019-10-20

“+”、“-”出现于中世纪。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 这两个符号表示剩余和不足,1514年荷兰数学家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才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乘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把“+” 转动 45 ° 角,这样乘号“x” 也就面世了。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等号“=',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16世纪他用了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短直线,用来表示两数相等,就是现在的等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