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三国上回说到,张郃虽然被张飞击败,弃战马攀山而逃,但还是补位了升迁为征东将军张辽的原来官职荡寇将军,在张郃退走后,刘备也开始与曹魏争夺汉中. 在刘备打算与曹操争夺汉中时候,之前割据汉中的人是张鲁,至于张鲁如何占据汉中,小百科在煮酒论三国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在叙述,不过当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张鲁本打算投降曹操。但其弟弟张卫与手下阎圃都建议张鲁,现在去投降曹操是因为被迫选择的,肯定得不到曹公的重用,不如先到朴胡去抵抗,然后再向他献礼称臣,这样才会得到曹操的重用。”张鲁于是率军前往巴中。 张鲁据传是西汉张良的十世孙、五斗米道教祖张道陵之孙,张鲁与益州刘璋决裂之后,正式割据于汉中,张鲁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其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五斗米道凭借张鲁在汉中政权的力量扩大了影响,加上上关中韩遂、马超起兵抗曹,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这样在汉中割据二十多年的张鲁,其建立的政教合政权,信徒众多,成为一支颇有实力的割据势力。 所以,曹操和刘备都想争取张鲁,当张鲁在逃亡巴中时,刘备接受黄权的意见,以黄权为护军率部准备迎接,而阎圃劝张鲁北降曹操:“协助以成大事,应该附讬曹操;如果不这样,就西结刘备来归附。”张鲁愤怒的说道:“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之后选择投降曹操,那么,张鲁和刘备有什么过节吗?导致张鲁如此不齿刘备的所作所为?苹果维修 如果非要说二个人有矛盾的话,那么或许就是刘备对张鲁评价导致的,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候,把能割据一方能叫上名字的人都说了一遍,但唯独对于割据汉中的张鲁评价为“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但我想或许这并不算张鲁选择曹操放弃刘备的原因,因为曹操对于张鲁的评价也不高。 其实如果明白张鲁要了解张鲁五斗米道发源地,或许就能明白张鲁为何这样选择,五斗米道是作为道教的早期的一派,是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之前的在四川广泛传播,之后刘璋的父亲刘焉借助张鲁的宗教势力,张鲁借助刘焉的政治势力互相发展,并且也由四川到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推动五斗米道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宗教的最高领导,自然希望教派继续传播发展,五斗米道起源与四川,占据川地的刘备与割据北方的曹操,那一个能利于教派传继续发展壮大不言而喻,并且这时候汉中的张鲁的实力,对于曹操来说或许不算强大,但对于地盘与人口并不多的刘备,难免就会受到刘备的猜疑,不要说五斗米教的传播,就是张鲁以后的下场也不好说也了! 张鲁之所以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其实说给曹操听的,让曹操知道,他是真心投降曹操的,并没有首鼠两端,以取得曹操更大的信任,也为自己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因此曹操对张鲁的深加赞许,任命他为镇南将军,以客礼相待,封张鲁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曹操将他和家属带回邺城。封张鲁的五个儿子及等人为列侯。替自己的儿子曹宇娶张鲁女儿为妻。因此五斗米道没有因张鲁失势而中掇,并且随着张鲁东迁,五斗米道也有原来的在广大下层民众传播,到魏晋以后,得到了上层豪门士族的崇奉,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其教徒,而且由于太平道的领导的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不能在社会上公开传播,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不断发展壮大,遂成为道教正统。后世论及道教的创立,一般都认为是从张道陵开始,但张鲁在其中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