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欧阳修 撰《归田录》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19-10-20

《归田录》

【宋】欧阳修 撰

    《归田录》笔记是【宋】欧阳修撰,二卷;凡一百十五条。欧阳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时作,故书名“归田”。多记朝庭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书之体例略近李肇的《国史补》,所记如太宗知李汉超、仁宗恭俭、陈尧咨、卖油翁等...

【正文】

《归田录》·自序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 ! 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 ? 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盖八年于兹矣。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使怨嫉谤怒,丛于一 身,以受侮于群小。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于不测之渊,而蛟鳄鼋鼍之怪,方骈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赖天子仁圣,恻然哀怜,脱于垂涎之口而活 之,以赐其馀生之命,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盖方其壮也,犹无所为,今既老且病矣,是终负人主之恩,而徒久费大农之钱,为太仓之鼠也。为子计者,谓 宜乞身于朝,退避荣宠,〔一〕而优游田亩,尽基天年,犹足窃知止之贤名。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此而不思,尚何归田之录乎 ! ”余起而谢曰;“凡子之责我者皆是也,吾其归哉,子姑待。”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欧阳修序。

【译文】

   

《归 田录》这书,是史官不记载的朝廷中的轶事,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纪录的,把它记录下来以供闲暇的时候看的书。有人听说了就讥笑我说:“太迂腐了! 你所学的东西,是把修养仁义作为学业,把诵读《六经》作为言谈的,你对待自己又该当如何呢 ? 而且你有幸蒙受皇帝赏识,在朝廷做官,参与评议国家大事,到现在有八年了。你既不能趁此时机发奋,遇到事情努力去做,有所建树,作出增添补益;又不能阿谀 谄媚来顺应世俗。使得怨嫉谤怒,集于一身,致使被那些小人侮辱。正值那惊风骇浪猝然之间从深渊发生,而蛟鳄鼋鼍之类的鱼怪,正齐头并举闯入伺候,竟然置身 其中,来踏入践行死路。多亏皇上仁德圣明,心生不忍而怜惜,把你从流着口水的怪兽口中解脱出来,这样来赐给你以后的活路生命,难道没有听说过大蛇吐珠、黄 雀衔环的典故,效仿蛇雀报恩么?大约正当壮年的时候,尚且没有作为,现在又老又病,这终究还是对不起皇帝的恩情,又长时间耗费农民钱谷,是官仓中偷食白吃 的大老鼠啊!替你考虑,最好是向朝廷请求保全身体,辞去一切荣耀而归隐,在田园之间优游消遣,终老一生,还可以偷得一个懂得满足进退的好名声。你却徘徊不 定,久久不作决定,这都不想,还弄什么归田录呢!”

    我起身答谢说:“凡是您责问的都是对的,我这就辞官归去,您姑且等着看。”
    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人欧阳修作序校勘记  

〔一〕退避荣宠夏敬观校(以下简称夏校):祠堂本有夹注:“一作远引疾去,以深戒前日之祸”十三字。

《归田录》·卷一

    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议者以为得礼。
【译文】

    宋太祖第一次到相国寺,到佛像前烧香,皇帝问要不要拜佛像?掌管僧侣的官员赞宁说:“不用拜。”皇帝问为什么?回答说:“皇帝是见在佛,见在佛不用拜过去 佛。”赞宁这个人,博学,有口才,虽然他的话有点像艺人般搞笑,但是这番话是符合皇帝的心意的。皇帝听了,微笑点头表示认可,并把它制定下来成为以后拜佛 的规矩。到现在,皇帝去和尚庙里烧香,都不用跪拜。议论这件事的人认为这是符合皇宫礼仪的。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 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译文】

    开宝寺的宝塔在首都的众多宝塔中是最高的,而且结构精良,他是都料匠(总工匠)预浩建造的。宝塔刚建成的时候,看上去不是正直的而是有向西北倾斜的趋势。 人们很奇怪就问原因,预浩就说:“首都地势平坦,没有山,并却常刮西北风,西北风吹不用一百年,宝塔就吹正了。他建造这座宝塔用心精细就象这样。宋朝以来 的真正木匠,只有他一个人而已呀。到现在所有的木工都以预浩作为自己的榜样和标准。预浩写有《木经》三卷,如今流传在世上的就是这本他写的书。

    国朝之制,知制诰必先试而后命,有国以来百年,不试而命者才三人:陈尧佐、杨亿、及★忝与其一尔。

【译文】

    宋朝的制度,成为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这个官职必须先考试然后任命。宋朝立国百年来,没有通过考试而直接任命的只有三个人。一个叫陈尧佐,一个叫杨亿,还有就是我也在其中。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 ( 宗道 ) 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 ( 一作衣 ) 微行,饮于其中。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使者及 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 ? 幸先见教,冀不异同。”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 ( 一作罪大 ) 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真宗问曰: ( 一作公 ) “何故私入酒家 ? ”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 ( 一作俱 ) 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笑曰:“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然自此奇公,以为忠实可大用。晚年 每为章献明肃太后言群臣可大用者数人,公其一也。其后章献皆用之。

【译文】

    宋仁宗当太子的时候,鲁宗道是太子的老师,担任谕德的官职。他住在宋门外,俗称浴堂巷,有酒店就在浴堂巷旁边,名字叫做仁和,他的酒在京城都有名气。鲁宗 道常常换上普通人的服装独自出行,在酒店里喝酒。一天,宋真宗紧急召见鲁宗道,有问题要问。皇帝的使者到了鲁家门口,但是鲁宗道不在。过了一段时间,鲁宗 道才从酒店喝完酒回来。使者就进门和鲁宗道说话:“皇上如果怪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事情来应对呢?希望你先告诉我,别到时候我们说的不一致。”鲁宗道 说:“实话实说。”使者说:“那么很有可能皇上会怪罪。”鲁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骗皇帝就是大罪了。”使者感叹着离开了。真宗果然问为什么晚了? 使者就根据鲁宗道的话实事求是说了。真宗问:'为什么私自到酒店里去?”鲁宗道谢罪说:“我家穷,没有酒具。酒店什么东西都有,客人去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正好有家乡的亲友远道而来,就和他一起喝酒。不过我已经换了服装,集市上没有人认识我。”真宗笑了:“你是大臣,你这样恐怕会被御史弹劾。”不过从此以后 对鲁宗道刮目相看,认为他忠诚可以大用。后来,每次在章献明肃太后面前说群臣中说谁能够担当大任的几个人中,鲁宗道就是其中的一个。后来,太后也就全部任 命了。

    太 宗时亲试进士,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孙何与李庶几同在科场,皆有时名,庶几文思敏速,何尤苦思迟〔一〕。会言事者上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 理,惟以敏速相夸。”因言:“庶几与举子于饼肆中作赋,以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太宗闻之大怒,是岁殿试,庶几最先进卷了,遽叱出之。由是何为第一。 〔二〕

【译文】

    宋太宗的时候,皇帝亲自考察进士,每次都让第一个交卷的人考取。孙何与李庶几在同一个考场,当时都有名气。李庶几文思敏捷,而孙何喜欢苦思悯想交卷比较 迟。正好有向皇帝进言的人说现在的举子作风轻薄不扎实,写文章不追求文章表达的思想,只是靠写得快相互夸耀。并且还说李庶几和举子们在烧饼铺里吃东西的时 候作赋,以一个烧饼烧好的时间完成一篇赋的人作为胜利。宋太宗听了大怒。这一年殿试,李庶几最先交卷子,就被皇上训斥赶了出去。结果,苦思冥想的孙何得到 了第一名。

    故参知政事丁公、 ( 度 ) 晁公 ( 宗悫 ) 往时同在馆中,喜相谐谑。晁因迁职,以启谢丁,时丁方为群牧判官,乃戏晁曰:“启事更不奉答,当以粪墼一车为报。”晁答曰:“得墼胜于得启。”闻者以为善对。

【译文】

    从前的参知政事(官职名)丁度、晁宗悫,以前同时在一个房间里办公。两个人喜欢相互说些俏皮话。一次晁宗悫因为变更职务(升职),向丁度表示感谢。当时丁 度任职是群牧判官(应该是掌管畜牧方面的官职),就对晁宗悫开玩笑说:“你向我表示感谢,我就不用语言回复你了。我是掌管畜牧的官员,我用一车粪砖回报你 吧。”晁宗悫回答说:“可以,一车粪砖也强过你语言的回报。”听的人都认为晁宗悫回答得好。

    石资政 ( 中立 ) 好谐谑,士大夫能道其语者甚多。尝因入朝,遇荆王迎授,东华门不得入,遂 自左掖门入。有一朝士,好事语言,问石云:“何为自左 ( 去声 ) 掖门入 ? ”石方★班,且走且答曰:“★为大 ( 音★ ) 王迎授。”闻者无不大笑。杨大年方与客棋,石自外至,坐于一隅。大年因诵贾谊《鹏赋》以戏之云:“止于坐隅,貌甚闲暇。”石遽答曰:“口不能言,请对以 臆。”

【译文】

    石中立喜欢诙谐逗趣,说俏皮话。那些当官的人很多都能够说出他曾经说过的俏皮话。曾经有一次皇上大会群臣,石中立赶到皇宫里去,在东华门正好碰见荆王迎接 王命,进不去。石中立就从正门左边的小门进入了皇宫。有一名朝士(中央官员),喜欢多事说话,就问石中立:“为什么从左〈zuo第三声〉掖门进?”石中立 赶着上朝,就边跑边回答:“只是因为大〈duo第三声〉王迎授。听到的人无不大笑。杨大年正在和客人下棋,石中立从外面进来,坐在一个角落。杨大年就拿贾 谊《鵩赋》里的句子和石中立开玩笑:“止于坐隅,貌甚闲暇。(你飞过来坐在角落的椅子里,神色平静安详。)”石中立就用同一篇文章的话回答说:“口不能言,请对以臆,(嘴巴不能说话,用心中的想法,与你对答。)”

    故 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 ( 道 ) 、和相 ( 凝 ) 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基直几何 ? ”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 ? ”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译文】

    先前有一个能够说五代时候时事的老人,他说:“宰相冯道和宰相和凝一起在中书的时候,一天,和凝问冯道:'你新买的靴子,价值多少?’冯道抬起左脚向和凝 展示:'九百。’和凝性格比较急躁,一听,就回过头来问小吏:'我的靴子怎么花了一千八?’于是责骂了小吏很久。冯道慢慢地抬起他的右脚:'这只也是九 百。’于是哄堂大笑。当时的人说宰相像这个样子,一个急躁,一个慢性子,怎么能够镇服百官呀。”

    钱 副枢 ( 若水 ) 尝遇异人传相法,其事甚怪,钱公后传杨大年,故世称此二人有知人之鉴。仲简,扬州人也,少习明经,以贫佣书大年门下。大年一见奇之,曰:“子当进士及第, 官至清显。”乃教以诗赋。简天禧中举进士第一甲及第,官至正郎、天章阁待制以卒。谢希深为奉礼郎,大年尤喜其文,每见则欣然延接,既去则叹息不已。郑天休 在公门下,见其如此,怪而问之,大年曰:“此子官亦清要,但年不及中寿尔。”希深官至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卒年四十六,皆如其言。希深初以奉礼郎锁厅应进 士举,以启事谒见大年,有云:“曳铃其空,上念无君子者;解组不顾,公其如苍生何 ! ”大年自书此四句于扇,曰:“此文中虎也。”由是知名。

【译文】

    副枢钱若水曾经碰到一个奇人教授他看相的方法,这种事情非常让人感到惊奇。钱若水后来把这种方法传给了杨大年,所以当时的人称这两个人有知人之明。

    仲简,是扬州人。从小学习明经(考试科目),因为家里很穷,就在杨大年门下当一个抄书人。杨大年一见仲简就觉得很惊奇,说:“你会中进士,会当到清要显达的大官。”就教他写诗赋。仲简天禧年果然中了进士,而且是第一等。他做官做到正郎、天章阁待制才死去。

    谢希深身为奉礼郎,杨大年尤其喜欢他的文章。每次见面,就很高兴地去接待。谢希深离开了,杨大年就叹息不停。当时郑天休在杨大年门下,见杨大年这个样子,感到奇怪而问原因。杨大年说:“这个人能做到很大的官,但他的寿命不长,不会活到五十岁。”

    谢希深后来官至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死时只有四十六,都像杨大年所说的。谢希深一开始以奉礼郎锁厅应进士举,因为要向杨大年陈述事情而拜见杨大年,在陈述时,谢希深曾说过:“曳铃其空(庙前的铃声空响,还是辞官的意思),上念无君子者(皇上心想你走了之后再也没有君子了);解组不顾(你辞官不做),公其如苍生何(你让天下苍生百姓怎么办呀)。”的句子。

    杨大年自己把这四句写在扇上,并且说:“这是文中的老虎呀。”谢希深因此知名。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 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当尔一官。”岁馀,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 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 ”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译文】

    宋太祖的时候,郭进担任西山巡检。有一个人向宋太祖告发他私通河东的刘继元(北汉的最后一个皇帝,后来被宋所灭),将来会有反叛的举动。宋太祖非常生气, 认为这个告发的人诬陷忠臣,就把这个人捆了起来交给了郭进,让郭进自行处置。郭进得到了这个告发的人之后,没有杀掉这个人,而是对他说:“你要是能够帮助 我夺取刘继元的一座城市或者一个寨子,不仅饶你不死,还赏你一个官。”过了一年多,这个人引诱了一座城市来投降。郭进把他的事迹详细地告知了朝廷,并代他 向朝廷请官。宋太祖对这个人说:“你前期诬害我的忠良,这件事只能够免你的死罪,封赏是不能够得到的。”宋太祖命令这个人回到郭进那儿。郭进又向皇帝请求 说:“皇上你让我失信,那么以后我就不能够用人了。”宋太祖于是就赏给那个人一个官职。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像这样融洽亲近。

    鲁 肃简公立朝刚正,嫉恶少容,小人恶之,私目为“鱼头”。当章献垂帘时,屡有补益,谠言正论,士大夫多能道之。公既卒,〔三〕太常谥曰“刚简”,议者不知为 美谥,以为因谥讥之,竟改曰“肃简”。公与张文节公 ( 知白 ) 当垂帘之际,同在中书,二公皆以清节直道为一时名臣,而鲁尤简易,若曰“刚简”,尤得其实也。

【译文】

    鲁宗道在朝廷上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很少宽容。这让那些小人很怨恨,私底下称呼鲁宗道为“鱼头”。当章献皇后垂帘听政的时候,多次有好的建议给朝廷。他的很多正直的言论,被士大夫所称道。鲁宗道死了之后,太常(太常是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官员。)给鲁宗道的谥号叫做“刚简”。议论的人不了解这个谥号为好的谥号,以为是通过谥号讥讽鲁宗道,就改谥号为“肃简”。

    鲁宗道与张知白在章献皇后垂帘听政的时候,一同在中书,二位都是因为刚直清廉为当时的名臣。而鲁宗道尤其性情坦率和易,不讲求礼节,如果被称为“刚简”,实际上是非常符合事实的。

    宋 尚书 ( 祁 ) 为布衣时,未为人知。孙宣公 * 一见奇之,遂为知己。后宋举进士,骤有时名,故世称宣公知人。公尝语其 ( 一无此字 ) 门下客曰:“近世谥用两字,而文臣必谥为文,皆非古也。吾死得谥曰'宣’若'戴’足矣。”及公之卒,宋方为礼官,遂谥曰“宣”,成其志也。

【译文】

    宋祁还是平头百姓的时候,不被人所了解。孙奭(shì)一看见他就感觉很惊奇, 两人就成为了知己。后来宋祁中举当了进士,很快就有了名声,所以世人称孙奭能够识人。孙奭曾经对他的门客说:“现在谥号用两个字,文臣必谥为'文’,这都 不是古制。要是我死了,得谥号叫做'宣’或'戴’就足够了。”等到孙奭死后,宋方正好是礼官,就给孙奭谥号叫做“宣”,以成全他的心愿。

    嘉 佑二年,枢密使田公 ( 况 ) 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罢枢密使当降麻,而止以制除。盖往时高若讷罢枢密使,所除官职正与田公同,亦不降麻,遂以为故事。〔四〕真宗 时,丁晋公 ( 谓 ) 自平江军节度使除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节度使当降麻,而朝议惜之,遂止以制除。近者陈相 ( 执中 ) 罢使相除仆射,乃降麻,庞籍罢节度使除观文殿大学士,又不降麻。盖无定制也。

【译文】

    嘉祐二年,枢密使田况背贬官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罢枢密使应当下诏书的(麻:代指唐宋时的诏书,因为是用黄、白麻纸写的,故名。)。而现在只是作一个任命,原因是先前高若讷被罢免枢密使的时候,所除去官职正好和田同,也没有下诏书,所以就成了旧例。

    宋真宗时,丁谓从平江军节度使被免除了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的官职,节度使这一级应当下诏书,但是朝廷上讨论下来觉得还是应该怜惜丁谓,于是就只做了一个任 命,没有下诏书。最近陈执中被罢免使相,免除仆射的官职,竟然下了诏书。庞籍被罢免节度使,免除了观文殿大学士,又不下诏书。看来并没有固定的制度。

    宝 元、康定之间,余自贬所还过京师,见王君贶初作舍人,自契丹使归。余时在坐,见都知、押班、殿前马步军联骑立门外,呈榜子称“不敢求见”,舍人遣人谢之而 去。至 ( 一无此字 ) 庆历三年,余作舍人,此礼已废。然三衙管军臣僚于道路相逢,望见舍人,呵引者即敛马驻立,前呵者传声“太尉立马”,急遣人谢之,比舍人马过,然后敢行。后 予官于外十年而还,遂入翰林为学士,见三衙呵引甚雄,不复如当时,与学士相逢,分道而过,更无敛避之礼,盖两制渐轻而三衙渐重。〔五〕旧制:侍卫亲军与殿 前分为两司。自侍卫司不置马步军都指挥使,止置马军指挥使、步军指挥使 ( 一止作马步军指挥使 ) 以来,侍卫一司自分为二,故与殿前司例为三衙也。五代军制已无典法,而今又非其旧制者多矣。

【译文】

    宝元、康定年间,我从我被贬的地方(夷陵)回来路过京师,见王贶(kuang第四声)刚担任中书舍人官职,从契丹国出使归来。我当时正好在坐,看见都知、押班、殿前马步军骑马站成一排站立在门外,呈上榜子(名片)称说不敢求见。舍人派遣人感谢打发他们走了。

    到了庆历三年,我担任舍人官职,这条礼仪已经废除了。不过三衙掌管军队的臣僚,在道路上碰见了我,看见舍人的呵引者(开路者),就停下马站立。前面开路的人传话过来说:“太尉立马了”。我急忙派遣人去答谢。等到舍人的马过去,然后他们才敢行走。

    后来我在外做官,十年才回京城,进入翰林担任学士。看见三衙的呵引者气势非常雄壮,不再像当年的恭敬的样子。他们的队伍与学士的队伍相逢,只是各自分道而 过,根本就没有收敛回避的礼仪。大概是两制(文官内外制)渐渐势力变轻,而三卫(武官官职)势力渐渐变重。以前的制度:侍卫亲军与殿前分为两各部门。侍卫 司不安置马步军都指挥使,只安置马军指挥使、步军指挥使以来,侍卫一个部门自己分为二个部门,所以与殿前司并列为三衙也。五代时军队的制度,已经没有具体 的制度规则,而现在不遵从从前的旧规则的人很多呀。

    国家开宝中所铸钱,文曰“宋通元宝”,至宝元中,则曰“皇宋通宝”,近世钱文皆着年号,惟此二钱不然者,以年号有“宝”字,文不可重故也。

【译文】

    宋朝开宝年间所铸的钱上面的文字是:“宋通元宝”。到了宝元年间,钱上面的字叫做:“皇宋通宝”。近年来钱上面的文字都是铸着年号,只是这两种钱不是这样。是因为这两个年号上有“宝”这个字,钱上的文字不能够重复的缘故呀。

    太祖建隆六年,〔六〕将议改元,语宰相勿用前世旧号,于是改元干德。其后,因于禁中见内人镜背有干德之号,以问学士陶谷,谷曰:〔七〕“此伪蜀时年号也。”因问内人,乃是故蜀王时人。太祖由是益重儒士,而叹宰相 ( 一有之字 ) 寡闻也。〔八〕

【译文】

    宋太祖建隆六年的时候,打算修改年号。太祖对宰相说不要再用以前的年号,于是改年号为“乾德”,这以后太祖在皇宫里看见宫女的镜子背面有乾德的字样,就问 学士窦仪这两个字的来历。窦仪就说“这两个字是以前伪蜀时的年号。于是问那个宫女,果然是从前蜀王时期的人。从这件事以后,宋太祖更加重视儒生,并且感叹 任命宰相必需要任用读书人。


    仁宗即位,改元天圣,时章献明肃太后临朝称制,议者谓撰号者取天字,于文为“二人”, 以为“二人圣”者,悦太后尔。至九年,改元明道,又以为明字于文“日有并”也,与“二人”旨同。无何,以犯契丹讳,明年遽 ( 一作遂 ) 改曰景佑,是时连岁天下大旱,改元诏意冀以迎和气也。五年,因郊又改元曰宝元。自景佑初,群臣慕唐玄宗以开元加尊号,遂请加景佑于尊号之上,至宝元亦然。 是岁赵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恶之,遽改元曰康定,而不复加于尊号。而好事者又曰“康定乃谥尔”。明年又改曰庆历。至九年,大旱,河北尤甚,民死者 十八、九,于是又改元曰皇佑,犹景佑也。六年,日蚀四月朔,以谓正阳之月,自古所忌,又改元曰至和。三年,仁宗不豫,久之康复,又改元曰嘉佑。自天圣至 此,凡年号九,〔九〕皆有谓也。

【译文】

    宋仁宗即位后,改年号为“天圣”。当时章献明肃太后垂帘听政,讨论的人就说取这个年号的人取“天”字,天字拆开,就是“二人”的意思,“天圣”就是两个圣人”的意思,取这个年号,是为了取悦太后。

    到了天圣九年,改年号叫做“明道”,议论的人又说“明”字,这个字是“日”“月”合在一起,和前面那个年号“天”解释为“二人”意思相同。

    不久,因为“明道”犯了契丹的忌讳,第二年就改年号叫做“景祐”。

    这时,连年天下大旱,又改年号“诏意”,希望这个年号能够迎合上天。

    诏意五年,因为有个祭天的典礼,又改年号叫做“宝元”。

    从景祐年开始,各位臣子羡慕唐玄宗用开元加在尊号上,就请皇帝把“景祐”两个字加在皇帝的尊号之上。到了宝元年间,也是这样。

    这一年,赵元昊在河西发动叛乱,改姓元。朝廷就厌恶这个“元”字,就改年号叫做“康定”,并且不再把这两个字加在尊号上面了。

    但是又有多事的的人说“康定”是谥号(给死人的称号,不吉利)。明年,又改年号叫做“庆历”。

    到了庆历九年,大旱,河北尤其厉害,老百姓死了十分之八九,于是又改年号叫做“皇祐”,就像从前的“景祐”一样。

    皇佑六年,四月初一出现了日蚀,这叫做正阳的月份,从古代以来就是忌讳的,就又改年号叫做“至和”。

    至和三年,宋仁宗生病了,过了很久才康复,就又改年号叫做“嘉祐”。

    从“天圣”到现在,总共九个年号,都是有缘故的。

    寇 忠愍公 ( 准 ) 之贬也,初以列卿知安州,既而又贬衡州副使,又贬道州虽驾,遂贬雷州司户。时丁晋公与冯相 ( 拯 ) 在中书,丁当秉笔,初欲贬崖州,而丁忽自疑,语冯曰:“崖州再涉鲸波,如何 ? ”冯唯唯而已。丁乃徐拟雷州。及丁之贬也,冯遂拟崖州,当时好事者相语曰:“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 ”比丁之南也,寇复移道州,寇闻丁当来,遣人以蒸差别逆于 ( 一作迎于 ) 境上,而收其僮仆,杜门不放出,闻者多以 ( 一作公 ) 为得体。

【译文】

    寇准被贬的历史。一开始列 卿的身份到安州做长官,不久又被贬为衡州副使,又被贬道州别驾,又被贬雷州司户。当时丁谓和冯拯在中书,丁谓任执笔,一开始想把寇准贬到崖州,但是丁谓突 然犹豫起来,对冯拯说:“把寇准贬到了崖州再贬过海怎么样?”冯拯只有同意。丁谓就慢慢地拟定把寇准先贬到雷州去。等到丁谓也被贬了,冯拯就拟定贬他到崖 州。当时好事的人就说:“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等到丁谓到了南方,寇准已经回到了道州,寇准听说丁应该会路过,就派人带着蒸熟的羊迎在路 上,寇准怕自己的僮仆为自己打抱不平,就把他们召集起来,关上门不让他们出去。听到这件事情的人认为寇准做得很得体。

    杨文公 ( 亿 ) 以文章擅天下,然性特刚劲寡合。有恶之者,以事谮之。大年在学士院,忽夜召见于一小阁,深在禁中。既见赐茶,从容顾问,久之,出文藁数箧,以示大年云:“卿识朕书迹乎 ? 皆朕自起草,未尝命臣下代作也。”大年惶恐不知所对,顿首再拜而出。乃知必为人所谮矣。由是佯狂,奔于阳翟。真宗好文,初待大年眷顾无比,晚年恩礼渐衰,亦由此也。

【译文】

    杨亿以写文章擅长,但是性格刚直不善于与人交往。有厌恶他的人,就拿一些事情说他的坏话。杨怡在学士院的时候,一天晚上突然皇帝宋真宗在深宫的一个小房间 里召见他。见面之后,皇帝赐茶,态度平和地与杨亿闲聊询问。聊了很久,皇帝向杨亿出示了文稿数箱,说:“爱卿你认识我的笔迹吗?这些都是我亲自起草,从来 没有叫臣子代写。”(皇帝的意思是杨亿你是不是在外面说我的坏话,说我的文章是让臣子代笔的。)杨怡很惶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磕了头就出来了。出来才明 白一定是被人在皇帝面前说了坏话了。杨亿因此假装发狂,跑到阳翟哪儿去了。宋真宗喜欢文学,一开始对待杨亿非常好,很亲热,很眷顾。到了晚年对待杨亿就不 太好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王文正公 ( 曾 ) 为人方正持重,在中书最为贤相。尝谓:“大臣执政,不当收恩避怨。”公尝语尹师鲁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 ”闻者叹服,以为名言。

【译文】

    王曾为人正直老成,在中书所有的宰相中是最好的。他曾经对大臣们说处理政事不能够利用恩惠收买人心,也不能够不结怨,不得罪人。王曾曾经对尹师鲁说:”得 了恩惠就算是自己的,结了怨,得罪了人谁来承担呢?(我们不能够这样呀。)”听到这句话的人都感叹佩服。认为这句话是名言。

    李 文靖公 ( 沆 ) 为相沈正厚重,有大臣体。尝曰:“吾为相无他能,唯不改朝廷法制,用此以报国。”士大夫初闻此言,以谓不切于事。及其后,当国者或不思事体,或收恩取誉, 屡更祖宗旧制,遂至官兵冗滥,不可胜纪,而用度无节,财用 ( 一作力 ) 匮乏,公私困弊。推迹其事,皆因执政不能遵守旧规,妄有更改 ( 一作改更 ) 所致。至此始知公言简而得其要,由是服其识虑之精。

【译文】

    李沆担任宰相,他性格沉正厚重,很有官员的大气派头,他曾经曰:“我担任宰相,没有别的能力,只是从来不会改变朝廷法制,我就用这种方式来报国。”士大夫 初次听到这样的话,认为这种说法太迂腐,顽固,不会就事论事。等到后来做了大官独当一面之后,有的不考虑事体体制,有的沽名钓誉实施恩惠,屡次更改祖宗的 旧制,以至于到了遂至官兵臃肿腐败,不能够完全纪录的地步,至于花费公款没有节制,导致公用财产匮乏,政府财政困顿不堪。推导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都是因 为执政不能遵守旧的规则,随便更改所造成的。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李沆的话简单却重点明了,从此就佩服他的思考非常的精到。

    陶尚书 ( 谷 ) 为学士,尝晚召对,太祖御便殿,陶至望见上,将前而复却者数四,左右催宣甚急,谷终彷徨不进,太祖笑曰:“此措大索事分 ! ”顾左右取袍带来,上已束带,谷遽趋入。

【译文】

    陶谷担任学士的时候,曾经在晚上被皇帝召去问事情。宋太祖在便殿(正殿以外的宫殿)接待陶谷(没有穿正装,而是便服),陶谷到了,看见了皇帝,想要上前去 又往后退,反复四次,左右的侍者非常急切地督促说皇帝宣召,陶谷却始终彷徨不敢上前拜见皇帝。宋太祖笑着说:“这个书生在要求我体现身份呢。”,皇帝让左 右把天子的服装拿来,皇上穿好了正装,陶谷就快速地走进了便殿。

    薛简肃公知开封府,时明参政 ( 镐 ) 为府曹官,简肃侍之甚厚,直以公辅期之。其后公守秦、益,常辟以自随,优礼特异。有问于公“何以知其必贵”者,公曰:“其为人端肃,其言简而理尽。凡人简重则尊严,此贵臣相也。”其后果至参知政事以卒。时皆服公知人。

【译文】

    薛宗道掌管开封府,当时明镐为府曹官员,简肃对他非常好,一直以以宰相一级的官职期望明镐。后来,薛宗道守秦益,常常招唤明镐跟随自己,对明镐特别优待礼 遇。有人就于薛宗道,你凭什么知道明镐以后一定会显贵呢?薛宗道说:“明镐为人端正严肃,他说话语言简练但是道理清晰详尽。大凡一个人为人庄严持重就会庄 重肃穆,这是高官的相貌呀也。”这以后,明镐果然做官一直做到到了参知政事才结束。当时的人都佩服薛宗道了解人才。

    腊茶出 ( 一作盛 ) 于剑、建,〔一○〕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一一〕为第一。自景佑已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译文】

    腊茶出产于剑、建这两个地方,草茶盛产于两浙。两浙的茶品种,日注为第一。从景祐年以后,洪州的双井白芽渐渐盛行,近几年来制作得尤其精良,白芽用红纱包裹,一包不过一二两,用普通茶十几斤养着它,用来避免暑湿的气息,这种茶的品质远远高出日注茶,是草茶第一。

    仁宗退朝,常命侍臣讲读于迩英阁。贾侍中 ( 昌朝 ) 时为侍进,讲《春秋左氏传》,每至诸侯淫乱事,则略而不说。上问其故,贾以实对。上曰:“《六经》载此,所以为后王鉴 ( 一作监 ) 戒,何必讳 ? ”

【译文】

    宋仁宗退朝后,常常让侍臣在迩英阁讲读经书文章。贾昌朝当时就是一名侍讲(讲解经书文章的老师),他讲《春秋左氏传》。每次讲到春秋诸侯淫乱的事情,就省 略不说。皇上就问他为什么。贾昌朝就以实情相告(怕教坏皇帝)。皇上就说:“经书上记载了这些内容,就是用这个为后来的君王借鉴告诫,何必忌讳不说?”

    丁晋公自保信军节度使、知江宁府召为参知政事。中书以丁节度使,召学士草麻,时盛文肃为学士,以为参知政事合用舍人草制,遂以制除。丁甚恨之。

    寇忠愍之贬,所素厚者九 ( 二字一作之 ) 人,自盛文肃以下皆坐斥逐,而杨大年与寇公尤善,丁晋公怜其才,曲保全之。议者谓丁所贬朝士甚多,独于大年能全之,大臣爱才一节可称也。

【译文】

    丁谓从保信军节度使出任江宁府的知府,被皇帝召为参知政事。中书这个部门认为丁谓是节度使,就召学士起草任命丁谓的诏书。当时盛文肃担任学士官职,认为参知政事应当适用舍人草制,就根据制度没有起草诏书(根据上文,就应该是直接任命)。丁谓非常怨恨盛文肃。

    寇准被贬一案,寇准平时交往亲密的有九个人,从盛文肃算下来,都被连坐牵连被训斥驱逐出京城。杨大年与寇准关系非常好,丁谓怜惜他的才华,曲折保全了他。评论的人说被丁谓贬的朝堂人士非常多,只有杨大年能够保全,权臣爱才,这一节值得称道。


    太祖时,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捍北虏,与兵三千而已,然其齐州赋税最多,乃以为齐州防御使,悉与一州之赋,俾之养士。而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久之,关南 百姓诣阙讼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以为妾。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徐问曰:“自汉超在关南,契丹入寇者几 ? ”百姓 ( 二字一作对 ) 曰:“无也。”太祖曰:“往时契丹入寇,边将不能御,河 北之民,岁遭劫虏,汝于此时能保全其赀财妇女乎 ? 今汉超所取,孰与契丹之多 ? ”又问讼女者曰:“汝家几女,所嫁何人 ? ”百姓具以对。太祖曰:“然则所嫁皆村夫也。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以爱汝女则取之,得之必不使失所,与其嫁村夫,孰若处汉超家富贵 ! ”于是百姓皆感悦而去。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 ! ”乃赐以银数百两,曰:“汝自还之,使其感汝也。”汉超感泣,誓以死报。

【译文】

    宋太祖的时候,让李汉超担任关南巡检,派他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只给了三千士兵而已。然而他辖地内的齐州交的赋税最多,太祖就任命他为齐州防御使,把一个 州的赋税全部给了他,让他用这个钱来养士兵。但是李汉超是一名武人,所作所为很多都违法,时间长了,关南的百姓就跑到京城告状,告李汉超借了老百姓的钱不 还,还有就是抢夺老百姓的女孩子当妾。宋太祖在便殿召见百姓,并赐给他们酒食,安慰他们,慢慢地问他们:"自从李汉超在关南,契丹进犯还有吗?"百姓 说:"没有了。"宋太祖说:"从前契丹侵犯,边将不能防御,河北的老百姓每年遭抢劫俘虏,你们那个时候能保全你们的资财和妇女吗?如今李汉超在你们身上夺 取的,和契丹比起来哪个多?"宋太祖又问被抢了女儿的人说:"你家几个女儿,嫁给了什么人?"老百姓就详详细细地回答。宋太祖说:"女儿所嫁的都是农夫 呀。像李汉超这样的人,(正)是我的宝贵的臣子,(他)是因为爱你的女儿才娶了她,娶了之后一定不会让她流离失所。与其嫁给农夫,哪里比得上嫁进李汉超家 富贵呢?"于是老百姓都感到喜悦就离开了。宋太祖派人告诉李汉超:"你需要钱,为什么不告诉我而要去老百姓那儿抢呢?"就赐给李汉超数百两白银,还说:" 你把钱还给老百姓,让他们感激你。"李汉超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发誓以死报效宋太祖。

    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凡飞白以点画象物形,而点最难工。至和中,有书待诏李唐卿撰飞白三百点以进,自谓穷尽物象,上亦颇佳之,乃特为“清净”二字以之,其六点尤为奇绝,又出三百点外。

【译文】

    宋仁宗在处理繁忙的政务之余,没有什么娱乐和爱好,只是喜欢书法。他的飞白尤其神奇精妙。飞白,用一个个点来表现事物的形象样子,而这个点是最难做到最好 的。至和年间,有一个书待诏(官职名)李唐卿写了飞白书三百点进献给皇帝。并自己说这三百点已经把所有的事物都表现出来了。皇上也对这三百点的飞白非常赞 赏,特意写了“清静”两个字赐给李唐卿。这三个字六个点特别的奇妙,比送上来的三百点又高出不少。

    仁宗圣性恭俭。至和二年春,不豫,两府大臣日至寝阁问圣体,见上器服简质,用素漆唾壶盂子,素★盏进药,御榻上衾褥皆黄★,色已故暗,宫人遽取新衾覆其上,亦黄★也。然外人无知者,惟两府侍疾,因 ( 一作因侍疾 ) 见之尔。

【译文】

    宋仁宗性情恭敬节俭。至和二年的春天,宋仁宗生病了。两府(中书省和枢密院)大臣白天到寝阁 询问皇帝的身体如何了,看见皇帝的用具和服装简单质朴,用白色的漆痰盂,用白色的瓷器杯子吃药,皇帝床上的被子褥子都是黄色的粗綢颜色已经老旧了。宫里的 侍者就拿了新的被子盖在上面,也是黄色的粗綢。然而这些外人都不了解呀,只是在两府的官员去看望皇帝的时候,才得以见到。

    陈 康肃公 ( 尧咨 ) 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 吾射不亦精乎 ?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 ( 一作而入 ) 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轮”者何异。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 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 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至 和初,陈恭公罢相,而并用文、富二公。 ( 彦博弼 ) 正衙宣麻之际,上遣小黄门 ( 一有三辈二字 ) 密于百官班中听其论议,而二公久有人望,一旦复用,朝士往往相贺。黄门俱奏,上大悦。余时为学士,后数日,奏事垂拱殿,上问:“新除彦博等,外议如何 ? ”余以朝士相贺为对。上曰:“自古 ( 二字一作古者 ) 人君用人,或以梦卜,苟不知人,当从人望,梦卜岂足凭耶 ! ”故余作《文公批答》云:“永惟商周之所记,至以梦卜而求贤,孰若用★绅之公言,从中外之人望”者,具述上语也。

【译文】

    至和初年,陈恭公执中被罢免了宰相的位子,皇上同时启用了文彦博、富弼二位大人,正当衙门在宣读任命诏书的时候,皇上派遣小黄门偷偷地藏于文武百官群中, 听他们的论议。因为这两位大人很早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有人气。一旦被重新任用,文武百官往往会表示祝贺。黄门就把这些祝贺详细地向皇帝禀报,皇上非常 高兴。我当时担任学士,几天之后,我在垂拱殿向皇帝奏事。皇上问新拜相位的彦博等外面有何议论呀,我就拿文武百官表示祝贺回答皇帝。皇上曰:“自古以来皇 帝任用人才有的是凭借做梦和卜卦。如果不了解这个人,就根据他的名声来任命,做梦和卜卦难道值得依靠吗?”对于皇帝这个问题,我特意写了一份奏则答复: “认真思考商、周时期的记载,有凭借做梦和卜卦来寻求贤臣,这种方法,怎么比得上任命根据官宦间的公论,依据朝廷内外有良好声誉呢?”详细地回答了皇帝所 提的问题。

    王元之在翰林,尝草夏州李继迁制,继迁送润笔物数倍于常,然用启头书送, ( 一作遂 ) 拒而不纳。盖惜事体也。近时舍人院草制,有送润笔物稍后时者,必遣院子诣门催索,而当送者往往不磅。相承既久,今索者、送者皆恬然不以为怪也。

【译文】

    王元之任翰林的时候,曾经帮助夏州李继迁起草规章制度文书,李继迁送给王元之的润笔费,比平常的要多出数倍。但是李继迁用(在书信的开头就说要送润笔费) 仆人去送润笔费,(这一句不太明确)王元之就拒绝而不接纳,原来是他爱惜自己的身份吧。近年来舍人院里的人帮别人起草文书,要是有送润笔费稍稍有点晚了, 舍人就一定会派遣仆役上门索要,这样原本应当送的人就不去送(等着他来要)。这种习俗延续很久了,如今索要润笔费的人、送润笔费的人,都觉得这件事情很平 常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内 中旧有玉石三清真像,初在真游殿。既而大内火,遂迁于玉清昭应宫。已而玉清又大火,又迁于洞真。洞真又火,又迁于上清。上清又炎,皆焚荡无孑遗,遂 ( 一有又字 ) 迁于景灵。而宫司道官相与惶恐,上言:“真像所至辄火,景灵必不免,愿迁 ( 二字一作乞移 ) 他所。”遂迁于集禧宫迎祥池水心殿。而都人谓之“行火真君”也。

【译文】

    皇宫里原来有玉石雕刻的三清像,一开始是放在真游殿,不久皇宫着火,就搬迁到了玉清昭应宫。搬过来之后玉清昭应宫又着了大火,有搬迁到了洞真殿,洞真殿又 着火,又搬到上清殿,上清殿又着火,殿里的东西全部被烧掉了没有剩余。就搬到了景灵殿。这时宫司(掌管后宫的官员)、道官(掌管道教的官员)一起恐惧地对 皇帝说:“塑像到哪里哪里就起火,景灵殿肯定不能够避免着火,希望搬到别的地方去。”就搬迁到了集禧宫迎祥池水心殿(这座宫殿应该在水中央——水心殿 呀)。而京城里的人都说这三清真像就是行火真君呀(火神)。


    丁文简公 ( 度 ) 罢参知政事,为紫宸殿学士,即文明殿学士也。文明本有大学士,为宰相兼 职,又有学士,为诸学士之首。后以“文明”者,真宗谥号也,遂更曰紫宸。近世学士,皆以殿名为官称,如端明、资政是也。丁既受命,遂称曰丁紫宸。议者又谓 紫宸之号非人臣之所宜称,遽更曰观文。观文是隋炀帝殿名,理宜避之,盖当时不知。然则朝廷之事 ( 一作士, ) 不可以不学也。

【译文】

    丁度被罢免了参知政事,担任紫宸殿学士,也就是文明殿学士也。文明殿原本有大学士,兼职宰相一职,还有学士,为各个学士之首。后来文明这两个字,成为了宋 真宗谥号,就把文明殿更改为紫宸殿。近代学士都以殿名作为官职的称呼,就像端明资政(端明殿资政)就是这样。丁度接受任命之后,就被称为丁紫宸。评论的人 说紫宸这个称号,并非为人臣子所能够宜称的,就改名叫做“观文”。但是“观文”是隋炀帝时期的宫殿名称,按照道理应该回避,只是当时不知道罢了。看来朝廷 上的事请,不可以不学习呀。

    王 冀公 ( 钦若 ) 罢参知政事,而真宗眷遇之意未衰,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时寇莱公在中书,定其班位依杂学士,在翰林学士下。冀公因诉于上曰:“臣自学士拜参知政事,今无 罪而罢,班反在下,是贬也。”真宗为特加 ( 一作置 ) 大学士,班在翰林学士上。其宠遇如此。

【译文】

    王钦若被罢免了参知政事,但是宋真宗对他的眷恋之情却没有衰减,宋真宗特意给他任命了一个叫做资政殿学士以示对他的宠信。当时寇准在中书省任职,他确定了王钦若官职的排位,应该是排在杂学士的位置,在翰林学士之下。王钦若因此向皇帝上诉:“我从学士升任为参知政事,如今没有过错被罢免,结果排位反而在学士的下面,这是被贬呀。”宋真宗就特意加封他为大学士,排位在翰林学士之上,宋真宗对他的宠信就像这样呀。

    景佑中有郎官皮仲容者,偶出街衢,为一轻浮子所戏,遽前贺云:“闻君有台宪之命。”仲容立马愧谢久之,徐问其何以知之。对曰:“今新制台官,必用稀姓者,故以君姓知之尔。”盖是时三院御史乃仲简、论程、掌禹锡也。闻者传以为笑。

【译文】

    景祐年间,有一个郎官(侍中侍郎的官职)叫做皮仲容,有一次在街上走,被一个举止随意的男子戏耍。这个男人直接上前向皮仲容道贺:“我听说你有了御史台的 官职任命。”皮仲容停下马向这个男子感谢了很久,然后慢慢地问你从那里得知的这个消息?这个男子回答说:“如今有了新的制度,御史台的官员必须任用有着稀 有姓氏的人,我是根据你的姓(你姓皮,这个姓非常稀有)才知道的。”原来当时三院御史,分别叫做乃仲简、论程、掌禹锡(都是三个非常稀有的姓)。听到这件 事的人就把这个故事传为笑谈。

    太宗时宋白、贾黄中、李至、吕蒙正、苏易简五人同时拜翰林学士,承旨扈蒙赠之以诗云:“五凤齐飞入翰林。”其后吕蒙正为 ( 一作至 ) 宰相,贾黄中、李至、苏易简皆至参知政事,宋白官至尚书,老于承旨,皆为名臣。

【译文】

    宋太宗的时候,宋白、贾黄中、李至、吕蒙正、苏易简五人同时担任翰林学士承旨的官职,扈蒙送了一首诗歌:“五凤齐飞入翰林。”这以后吕蒙正当了宰相,贾黄中、李至、苏易简都做到了参知政事。宋白做官到了尚书,最后(死的时候?)做到了承旨。这些人都是名臣。

    御史台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自 ( 一有中山二字 ) 刘子仪为中丞,始★台中:“今后御史有所言,不须先白中丞杂端。”〔一二〕至今如此。

【译文】

    这是御史台发生的一件旧事:三院(唐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宋仍唐制,有三院大夫。)的御史谈论公事,必须先要告诉中丞。自从刘子仪担任中丞后,开始张贴榜文在台院中:今后御史有什么事要报,不必先告诉中丞。各种头绪(不是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按照意思来推断的话,就是到现在也是这样)到现在也是这样。

    丁晋公之南迁也,行过潭州,自作《斋僧疏》 ( 一有文字 ) 云:“补仲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其少以文称,晚年诗笔尤精,在海南篇咏万尤多,如“草解忘忧忧底事,花名含笑笑何人”, ( 一有之句二字 ) 尤为人所传诵。

【译文】

    丁谓被贬向南方行进,经过潭州,自己写了《斋僧疏》:“补仲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尽管想像仲山、傅说那 样当一位名臣,花尽了自己的力气,但是还是不能够让所有的人满意。)丁谓年轻少以文称,晚年诗歌文笔尤其精妙。他被贬在海南,文章诗歌写了很多,如“草解 忘忧忧底(什么)事,花名含笑笑何人?”特别被人们所传诵。

    张 仆射 ( 齐贤 ) 体质丰大,饮食过人,尤嗜肥猪肉,每食数斤。天寿院风药黑神丸,常人所服不过一弹丸,公常以五七两为一大剂,夹以胡饼而顿食之。淳化中罢相知安州,安陆山 郡,未尝识达官,见公饮啖不类常人,举郡惊骇。尝与宾客会食,厨吏置一金漆大桶于厅者,必有异于人也。然而晏元献公清瘦如削,其饮食甚微,每析半饼,以箸 卷之,抽去其箸,内捻头一茎而食 ( 一有之字。 ) 此亦异于常 ( 一无此字 ) 人也。

【译文】

    张齐贤体格高大健壮肥胖,饮食超过常人,尤其喜欢吃肥猪肉,每顿要吃好几斤。天寿院风药黑神丸,平常人服用不过一颗,张齐贤常常以五七个当作一次的用量, 夹在胡饼里一顿饭就吃掉。淳化年间,张齐贤被罢免宰相担任安州知州。安陆这个地方,是山区的一个郡,从来没有见识过大的官员,他们看见张齐贤吃东西不像普 通人,整个郡的人都感到惊讶。曾经有一次张齐贤与宾客一起吃东西,掌管厨房的小吏放了一个金漆大桶在大厅旁边,偷看张齐贤吃的东西,吃了什么就照样子把同 样的食物投到桶中。到了傍晚,酒水渗透出来,充满了整个桶。安陆郡的人惊讶叹息,根据这件事说享受富贵的人,必定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

    然而晏元献这个人却是清瘦得就好像用刀子削过的一样削,他的饮食非常少,每次吃饼,要分开一半,以筷子卷起这半个饼,抽去筷子里面卷的饼,仅仅是拿剩下的饼的头一小条来吃,这也是不同于普通人的习惯呀。

    宋宣献公、 ( 绶 ) 夏英公 ( 竦 ) 同试童行诵经。有一行者,诵《法华经》不过,问其“习业几年矣”,曰:“十年也。”二公笑且闵之,因各取《法华经》一部诵之,宋公十 ( 一作五 ) 日,夏公七日,不复遗一字。人性之相远 ( 一有也字 ) 如此。

【译文】

    宋绶、夏竦一同去检测试没有读碟的和尚诵经(通过这种考试,和尚取得政府颁发的许可证,正式成为政府认可的和尚),有一个行者背诵《法华经》,没有通过考 试,两个人问他学习几年了,回答说十年了。二位先生笑了很同情这个和尚,于是他们各自拿了一本《法华经》进行背诵,宋绶花了十天时间,夏竦花了七日,而且背诵得不漏一个字。人与人的差距竟然相差这么大呀。

    枢 密曹侍中, ( 利用 ) 澶渊之役以殿直使于契丹,议定盟好,由是进用。当庄献明肃太后时,以勋旧自处,权倾中外,虽太后亦严惮之,但呼侍中而不名。凡内降恩泽,皆执不行。然以其 所执既多,故有三执而又降出者, ( 一无此字 ) 则不得已而行之。久之为小人 ( 一有之字 ) 所测, 凡有求而三降不行者,必又请之。太后曰:“侍中已不行矣。”请者徐启曰:“臣已告得侍中宅奶婆中其亲信为言之,许矣。”于是又降出,曹莫知其然也,但以三 执不能已,〔一三〕★★行之。于是太后大怒,自此切齿,遂及曹芮之祸。乃知大臣功高而权盛,祸患之来,非智虑所能防也。

【译文】

    枢密院侍中曹利用,澶渊之战的时候以殿直的身份出使契丹,商定好了同盟和好的谈判,曹利用因为这件事得到了晋升。在庄献明肃太后的时候,曹利用以自己是功 勋老臣自居,在朝廷内外都很有权势,即便是太后也对他感到害怕,只是称呼他为侍中而不敢称呼他的名字。凡是皇后给自己的族人一些好处,曹利用总是坚持不执 行(因为他觉得太后掌权后,外戚宦官有点娇纵,故用这种方式杀杀威风)。然而因为他拒绝的太多,所以有的已三次拒绝但是又已经下了旨,不得已就只好同意执 行了。时间长了,曹利用这种处理方法就被小人所了解了,凡是有向求朝廷给与恩惠,朝廷也同意了,但是曹利用三次拒绝不执行的人,必定会再次请求(因为这样 曹利用一般就会答应了)。面对这次请求,太后一般会说:“曹侍中不同意呀。”请求的人就会慢慢地说:“我已经把我的请求告诉了曹利用家的老婆了。”或者请 求的人让他的亲信对太后说这样的话,太后同意了,于是又下旨。而这一切,曹利用并不知道原因,他还是根据以往的惯例,既然已经拒绝了三次,你还要请求,那 么,就勉强同意,执行。于是太后就非常生气,从此就对曹利用恨得咬牙切齿(因为他会认为,我同意了你不同意,你老婆同意了你就同意了),最终导致曹芮之 祸。从这件事明白大臣功劳高而权力大,祸患要来,并非你的智力能够防犯的。


    曹侍中在枢府,务革侥幸,而中官尤被裁抑。罗崇勋时为供奉官,监后苑作岁满叙劳,过求恩赏,内中唐突不已。〔一四〕庄献太后怒之,帘前谕曹,使召而戒励。 曹归院坐厅事,召崇勋立庭中,去其巾带,困辱久之,乃取状以闻。崇勋不胜其耻。其后曹芮事作,镇州急奏,言芮反状,仁宗、太后大惊,崇勋适在侧,因自请 行。既受命,喜见颜色,昼夜疾驰,锻成其狱。〔一五〕芮既被诛,曹初贬随州,再贬房州,行至襄阳渡北津,监送内臣杨怀敏指江水谓曹曰:“侍中,好一江 水。”盖欲其自投也,再三言之,曹不谕。至襄阳驿,遂逼其自缢。

【译文】

    曹利用在枢密院的时候,一定会革除靠侥幸获得封赏的行为,而宦官特别受到他的抑制。罗崇勋当时为供奉官,监督皇宫后花园的劳作行为,一年结束要论功行赏, 罗崇勋过分要求恩赏,搞的皇宫里乌烟瘴气,冒犯亵渎的事情不断。庄献太后很生气,在垂帘听政的时候就告知给曹利用听,让曹利用叫罗崇勋去并进行告诫。曹利 用回到枢密院,坐在厅堂之上,召罗崇勋站立在庭院中,把罗崇勋的头巾腰带除去,不让他走羞辱了他很长时间,并把别人对他的告状拿出来念给他听。罗崇勋无法 承受这种耻辱(怀恨在心)。后来曹芮(曹利用的侄子)造反的事情出现了(曹芮所犯之罪是酒醉后穿黄衣,叫别人喊万岁),镇 州急忙奏明太后,诉说曹芮的造反的样子,宋仁宗、太后非常惊讶。罗崇勋正好在傍边,就自荐去调查。罗崇勋接受任命之后,喜形于色,昼夜快速地奔跑(两个意 思,一个是到快速地到赵州去,另一个是快速地审判),最后,造就了这个案件。曹芮既被杀之后,曹利用一开始被贬到随州,再贬到房州。走到襄阳,渡北津渡口 的时候,监送曹利用的内臣杨怀敏指着江水对曹利用说:“侍中,好一江水!”他是想让曹利用自杀,杨怀敏反复说了多次,曹不同意。到了襄阳驿站,杨怀敏就逼 他上吊自杀了。


    宋郑公 ( 庠 ) 初名郊,字伯庠,与其弟 ( 祁 ) 自布衣时名动天下,号为“二宋”。其为知制诰,仁宗骤加奖眷,便欲大用。有忌其先进者谮之,谓其“姓符国号,名应郊天”。又曰;“郊者交也,〔一六〕交 者,替代之名也,'宋交’,其言不详。’仁宗遽命改之,公怏怏不获已,乃改为庠,字公序。公后更践二府二十馀年,以司空致仕,兼享福寿而 ( 一作以 ) 终。而谮者竟不见用以卒,可以为小人之戒也。

【译文】

    宋庠初名郊,字伯庠,和他的弟弟宋祁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就名扬天下,号称为二宋。他成为知制诰(官名)后,宋仁宗突然对他骤以加奖赏眷顾,想要对他有更大 的任用。有妒忌他后来却先得到皇帝赏识的人,说他的坏话,说他的姓符合国号(都是宋),而他的名应合了郊天(祭天的意思,只有皇帝才能够祭天呀。)。他的 名音交,交这个词,替代的意思。宋交,这个名字不吉祥(宋要交替)。”宋仁宗就命令他改。宋郊怏怏不快,但是不得已,就改为庠,字公序。宋郊后来任职二府 二十余年,最后做到了司空,享受了荣华富贵寿命而终。而说坏话的人并没有被任用就死了。这件事可以看作是对小人的告诫。

    曹 武惠王, ( 彬 ) 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自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室弊坏,子弟请加★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 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既平江南回,诣★门入见,★子称“奉敕江南钗当公事回”。其谦恭不伐又如此。

【译文】

    武惠王曹彬, 宋朝名将,功勋很多,没有人能够和他比拟。他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的人,然而我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喜怒而杀死一人。”他所居住的房子破败 了,他的子侄们向他请求要帮他修葺。曹彬说:“现在正是大冬天的,墙壁瓦石之间是各种昆虫蛰伏,不可以伤害他们的生命。”他仁心爱物到了这样的地步。平定 江南之后(灭了南唐)他返回京城,请求进入政府机关见其他官员,帖子上称“奉命到江南办公事回来”。他谦恭不夸耀就像这样。

    真 宗好文,虽以文辞取士,然必视其器识。〔一七〕每御崇政赐进士及第,必召其高第三、四人并列于庭,更察其形神磊落者,始赐第一人及第。或取其所试文辞有理 趣者,徐 * 《铸鼎象物赋》云:“足惟下正,讵闻公★之欹倾;铉乃上居,实取王臣之威重。”遂以为第一。蔡齐《置器赋》云:“安天下于覆盂,其功可大。”遂以为第一 人。

【译文】

    宋真宗喜欢文学,虽然是凭借文章来录取官员,然而他一定要了解这个人的器量见识,每次在崇政殿赏赐及第的进士,一定要召见前三四名并列站在大厅里,观察其中形神磊落的人,才赐最好的那个人及第,有时也录取他们当中其所写的文章有趣有道理的人。徐奭的《铸鼎象物赋》里说:“足惟下正,讵闻公饣束之欹倾;铉乃上居,实取王臣之威重。(鼎的脚下正,怎么会听说那些到鼎边吃东西的人站得歪斜呢?铉(一种举鼎的用具,像钩子)在鼎的上方,实际上就是要臣子更加有威严慎重。”就把徐奭录取为第一。蔡齐的《置器赋》里说:“安定天下就像覆盂一样稳重,这个功劳可谓大。”就录取他为第一人。(这两个句子都拥有比喻句)

    钱 思公生长富贵,而性俭约,闺门用度,为法甚谨。子弟辈非时不能辄取一钱。公有一珊瑚笔格,平生尤所珍惜,常置之几案。子弟有欲钱者,辄窃而藏之,公即怅然 自失,乃★于家庭,以钱十千赎 ( 一作购 ) 之。居一、二日,子弟佯为求得以献,公欣然以十千赐之。他日有欲钱者,又窃去。一岁中率五、七如此,公终不悟也。余官西都,在公幕亲见之,每与同僚叹公之 纯德也。

【译文】

    钱惟演出生长大在富贵之家(吴越忠懿王钱俶第十四子),但是他的性情节俭节约,家庭钱财的使用,非常严谨,子侄辈不到确定的时间,不能够乱拿一分钱。钱惟演有一个珊瑚做的笔格,一直非常珍惜,常放置在几案上。子侄中有一个想要钱的人,就偷了它把他藏了起来。钱惟演很失望伤心,就在家里张贴榜文,用十千钱来赎回这个笔格。过了一二天,这个偷东西的人假装找到了献给钱惟演,钱惟演很高兴拿十千钱赐给他。又有一天,有一个想要钱的人又偷走了这个笔格,一年中搞了六七次,钱惟演始终不能够明白这里面的关系。我在西都(洛阳)为官的时候,在是钱惟演的幕僚,亲眼看见过这件事,每次和同僚们都感叹钱惟演道德的纯净(纯真)呀。


    国朝雅乐,即用王朴所制周乐。太祖时,和岘以为声高,遂下其一律。然至今言乐者,犹以为高,云今黄钟乃古夹钟也。景佑中,李昭作新 ( 二字一作所作 ) 乐,又下其声。太常歌工以其 ( 一作为 ) 太浊,歌不成声,当铸钟时,乃私赂铸匠,使减其铜齐,而声稍清,歌乃叶而成声,而照竟不知。以此知审音作乐之难也。照每人曰:“声高则急促,下则舒缓,吾 乐之作,久而可使人心感之皆舒和,而人物之生亦当丰大。”王侍读 ( 洙 ) 身尤短小,常戏之曰:“君乐之成,能使我长 ( 一有大字 ) 乎 ? ”闻者以为笑,而乐成竟不用。

【译文】

    宋朝大典祭祀用的雅乐,用 王朴制作的《周乐》。宋太祖时,和岘以为这个《周乐》声高,就往下降了一律。然而到现在谈论这首曲子的人,还是觉得它高,他们说如今的黄钟(庙堂所用打击 乐器)是古代的夹钟(音律)(所以还是算高的)。景祐年间,李照制作新的乐曲,又下降他的声调。太常歌工觉得这个曲子太浊(因为调子太低的缘故),唱歌不 成曲调,在铸钟的时候,就私自贿赂铸匠,让他减少铜在合金中的比例,那么它发出的声音就稍稍清亮了一点,这样歌才和谐成了好听的曲调。但是李照不知到这里 的秘密。他根据这首曲子明白审音作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李照每次对人说:“声高就急促,声低就舒缓,我做的曲子,时间久了可以让人的心灵感到舒服和谐, 而人的身体就会变胖变大。”侍读王洙身材特别矮小,常常戏耍李照说:“你的音乐写好之后,能让长高一点吗?”听到的人都笑了。李照的乐曲制作好了之后,竟 然没有被使用。

    邓 州花蜡烛名著天下,虽京师不能造,相传云 ( 一作亦 ) 是寇莱公烛法。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杜祁公为人清 俭,在官未尝燃官烛,油灯一炷,荧然欲灭,与客相对清谈而已。二公皆为名臣,而奢俭不同如此,然祁公寿考终吉,莱公晚有南迁之祸,遂殁不返,虽其不幸,亦 可以为戒也。

【译文】

    邓州的花蜡烛名扬天下,但是京师却不能够制造,相传是是寇准发明了点蜡烛的方法。寇准曾经在邓州担任知州,因为他从小就享受荣华富贵,从不用不点油灯,他 尤其喜欢夜宴上痛快地饮酒,即使在寝室里也是通宵达旦地点着蜡烛。每次寇准罢官离开官邸之后,后人来到他的官邸,看见厕所里有蜡烛油烛在地面上,常常是成 堆的。杜衍为人清廉节俭,在当官的时候从来不曾点燃官家的蜡烛,只点一盏油灯,火很小想要熄灭的样子,他和客人见面也就是清谈而已。二位都是名臣,但是他 们两个一个奢华一个节俭。不过杜衍长寿善终,而寇准晚年有被贬南方的祸患,最后死在南方不能够返回京城。虽其不幸寇准最终是不幸的,这要引以为戒呀。


    故事:学士在内中,院吏朱衣双引。太祖朝李★为学士,太宗在南衙,朱衣一人前引而已,★ ( 一有因字 ) 亦去其一人,至今如此。

【译文】

    原来的事:学士在皇宫里行走,应该是由两位穿着朱色衣服的院吏来进行引导行进。宋太祖的时候,李昉为学士。宋太宗那个时候在南衙(宋时称开封府之官署为南衙),只是让一个穿着朱衣的人在前面引导而已,李昉看宋太宗如此(节俭不张扬),也去掉了其中一个人,让两人前引变成了一人前引。到现在也是这样。

    往时学士入★子不着姓,但云“学士臣某”。先朝盛度、丁度并为学士,遂着姓以别之,其后遂皆着姓。

【译文】

    从前,学士上呈公文,不写姓,只是写学士臣某某。前朝的盛度、丁度一起为学士,就在公文上写上姓用来进行区别。这以后就全部写上姓了。

    晏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性豪俊,所至延宾客,〔一八〕一时名士多出其门。罢枢密副使,为南京留守,时年三十八。幕下王琪、张亢最为上客。亢体肥大,琪目为牛;琪瘦骨立,亢目为猴。二人以此自相讥诮。琪尝嘲讥曰:“张亢触墙成八字”,亢应声曰;“王琪望月叫三声。”一坐为之大笑。

【译文】

    元献公晏 殊因为文章写得好出名,他年轻的时候出身富贵,性格豪爽俊逸,家里经常请客人吃饭。当时的名士都曾在他家聚会。晏殊被罢免了枢密副使,担任南京留守,当时 时年龄是三十八岁。他的幕僚中的王琪、张亢,常常是他的座上宾。张亢身体肥大,王琪的眼睛像牛眼;王琪形销骨立,张亢的眼睛像猴子。二人因为这个常常相互 嘲笑挖苦,王琪曾经嘲笑张亢:“张亢碰墙成八字”,张亢应声回答:“王琪望月叫三声”。在座的为之大笑。

    杨文公尝戒其门人,为文宜避俗语。既而公因作表云:“伏惟陛下德迈九皇。”门人郑戬遽请于公曰:“未审何时得卖生菜 ? ”于是公为之大笑而易之。

【译文】

    文公杨 亿常常告诫他的弟子,说写文章最好回避那些俗语。不久杨亿写了一份表,上面写“伏惟陛下德迈九皇”,(意思是我伏在地上想皇上的品德超过了上古九个皇帝, 但是它有谐音,可以听成:伏惟陛下得卖韭黄。)杨亿的弟子郑戬就像杨亿请求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卖生菜?”于是杨亿就大笑起来并修改了这句话。

    夏英公 ( 竦 ) 父官于河北,景德中契丹犯河北,遂殁于阵。后公为舍人,丁母忧起复,奉使契丹,公辞不行,其表云:“父殁王事,身丁母忧。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忍闻夷乐之声。”〔一九〕当时以为 ( 一作谓 ) 四六偶对,最为精绝。

【译文】

    英公夏竦的父亲在河北为官,景德年间,契丹进犯河北,他的父亲战死在阵前。后来夏竦担任了舍人,到了要承担赋税的年龄了(承担国家的责任)母亲开始担忧。为父亲守孝还没有结束,夏竦奉命要出使契丹,夏竦推辞不去,他上表对皇帝说:“我的父亲为了国家战死,我要承担国家的责任我的母亲很担忧。我和契丹的仇不戴天,面对契丹我无法在帐篷里下拜;我理应当拿石头当枕头(服丧期间用这种方式表示悲痛),我怎么能够听少数民族的音乐?”当时以为四六偶对的句子,这一句话是最为精绝的。


    孙何、孙仅俱以能文驰名一时。仅为陕西转运使,作《骊山诗》二篇,其后篇有云:“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时方建玉清昭应宫,有恶仅者,欲中伤 之,因录其诗以进。真宗读前篇云:“朱衣吏引上骊山”,遽曰:“仅小器也,此何足夸 ! ”遂弃不读,而陈胜、禄山之语,卒得不 ( 一作不得 ) 闻,人以为幸也。

【译文】

    孙何、孙仅都是因为会写文章而名扬一时。孙仅担任陕西转运使,写了《骊山》诗二篇,其中第二篇这样写:“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秦始皇的陵墓 建成了,陈胜就起义了;唐明皇的宫殿建好了,安禄山就叛乱了。)”当时正在修建玉清昭应宫,有讨厌孙仅的人,想要中伤孙仅,就记录了他的这首诗歌进献给了 皇帝。宋真宗读《骊山》诗的前面一首中有“朱衣吏引上骊山(穿着朱衣的小吏引着上了骊山。)”这句话,就说:“孙仅器量不大,这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就把 诗歌丢弃不再读,而“陈胜”、“禄山”之这样的话最终没有被皇帝听见。当时的人以为这是万幸呀。

    杨大年每欲 ( 一作遇 ) 作文,则与门人宾客饮博、投壶、奕棋, ( 二字一作乃至 ) 语笑喧哗,而不妨构思。以小方纸细书,挥翰如飞,文不加点,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录,门人疲于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真一代之文豪也。

【译文】

    杨亿每 次想要写文章了,就和弟子客喝酒、赌博、玩投壶游戏、下棋,说话、大声喧闹,并且这样并不妨碍构思。杨亿拿一小块方纸写小字,挥动毛笔就像飞一样,文字也 不加句读,每写满一幅就命令弟子传抄记录,弟子要应付他的命令会很累,很短的时间,他就写成了几千言,真正是一代文豪呀。

    杨大年为学士时,草《答契丹书》云:“邻坏交欢。”进草既入,真宗自注其侧云:“朽壤、鼠壤、粪壤。”大年遽改为“邻境”。明旦,引唐故事:学士作文书有所改,为不称职,当罢,因亟求解职。真宗语宰相曰:“杨亿不通商量,真有气性。” ( 一作性气 )

【译文】

    杨大年担任学士的时候,起草《答契丹书》有“邻壤交欢(相邻的区域一起快乐的意思)”这四个字,他把起草的文书送到皇上那儿,宋真宗再这四个字旁边写下批注“杇壤、 鼠壤、粪壤(什么区域?那是墙土!老鼠洞的土!和粪土!)”。杨大年就改为改为“邻境”。第二天早上,杨大年引用唐朝的旧事:学士写文书如果有所改动,那 就是不称职,应当罢免。于是急切要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宋真宗对宰相说:“杨亿不用别人来说自己,真是有骨气性格呀。”

    太 常所用王朴乐,编钟皆不圆而侧垂。自李照、胡瑗之徒,皆以为非及。照作新乐,将铸编钟,给铜 ( 一有于字 ) 铸泻务,得古编钟一枚,工人不敢销毁,遂藏于太常。钟不知何代所作,其铭曰: ( 一作云 ) “粤朕皇祖宝和钟,粤斯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叩其声,与王朴夷则清声合,而其形不圆 ( 一有而字 ) 侧垂,正与朴钟同,然后知朴博古好学,不为无据也。其后胡瑗改铸编钟,遂圆其形而下垂,叩之掩郁而不扬,其★钟又长甬而震掉,其声不和。著作佐郎刘义叟窃 谓人曰:“此与周景王无射钟无异,必有眩惑之疾。”未几,仁宗得疾,人以义叟之言验矣。其乐亦寻废。 ( 一有不用二字 )

【译文】

    太常(掌管祭祀礼乐的机构)用王朴制作的音乐乐器,编钟都不是圆的并且有一点向旁边垂下,李照、胡瑗(后来的乐师)这些人皆认为他是错的。等到李照写新的 乐曲,将要铸造编钟,就把铸钟的材料铜交给铸泻务(铸造编钟的机构),竟然在铜的材料里得到了一枚古编钟,工人不敢销毁,就把它保存在太常。这枚钟不知道 是什么朝代制作的,上面的铭文写着:“粤(句首助词)朕皇祖(皇上的祖先)宝龢(和谐之意)钟。 粤斯万年(一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永远当作珍宝使用)。”叩击它发出的声音,和王朴“夷则清声”这句话吻合,并且他的形装也是不圆而侧垂,正好和王朴 的钟一样,这才知道王朴博学古今好学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这以后胡瑗改铸王朴的编钟,让编钟变圆并且下垂,叩击它声音低沉传不出多远,其中镈(bo第二声)钟柄比较长而且容易震动,它的声音和其他钟声不和谐。著作佐郎刘羲叟偷偷地对人说:“这和周景王的无射钟一样,(君王)必定会有晕眩迷惑的疾病。”不久,宋仁宗就得了病,人们以为刘羲叟的言论应验了。这些编钟不久也就被废除了。

    自 太宗崇奖儒学,骤擢高科至辅弼者多矣。盖 ( 一作自 ) 太平兴国二年至天圣八年二十三榜,由吕文穆公 ( 蒙正 ) 而下,大用二十七 ( 一作五 ) 人。而三人并登两府,惟天圣五年一榜而已,是岁王文安公 ( 尧臣 ) 第一,今昭文相公韩仆射、 ( 琦 ) 西厅参政赵侍郎 ( 概 ) 第二、第三人也。予忝与二公同府,每见语此,以为科场盛事。自景佑元年已后,至今治平三年,三十馀年十二榜,五人已上未有一人登两府者,亦可怪也。

【译文】

    自从宋太宗推崇奖励儒学,快速地通过科举,官至辅佐的大臣的人有很多。从太平兴国二年到天圣八年二十三榜,从文穆公吕蒙正往下,大概任用了二十七个人,而 且三人同时在两府任职,在天圣五年一榜就出现了。这一年文安公王尧臣第一,如今昭文相公仆射韩琦、西厅参政侍郎赵概是当时的第二、第三人。我和二位先生在 一起任职,每次看他们说这些,认为是科举场的盛事。从景祐元年以后,到现在治平三年,三十余年一共十二榜,五人高中,但是没有一个人同时在两府任职,也挺 奇怪的。

校勘记

(一)、何尤苦思迟  宋人 ( 阙名 ) 《分门古今类事》卷十八引《归田录》此条 ( 以下简称《古今类事》卷× ) 此句下尚有“自谓必居其下”六字,或为此书编者所增益。 )
(二)、由是何为第一  《古今类事》卷十八此句下尚有“此不谓之命乎”六字,或亦为此书编者所增益。
(三)、公既卒夏校:自“小人恶之”以下三十三字,《言行录》 (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五 ) 作:“在政府七年,务裁抑侥幸,不以名器私人。及薨”十八字。
(四)、遂以为故事 宋江少虞《皇宋类苑》七十八卷本卷二十五引《归田录》此条 ( 下以简称《类苑》卷× ) 以此句以下之文为别一条。
(五)、盖两制渐轻而三衙渐重以下《类苑》卷二十五另作一条。
(六)、太祖建隆六年《古今类事》卷二引宋钱易《洞微志》及《归田录》此条作“建隆末”;又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二记此事作“建隆四年,始议改元”。案建隆无六年,疑“六”乃“末”或“四”之误。
(七)、以问学士陶谷谷曰 夏校:以上四字祠堂本作“窦仪,仪曰”。今案此事刘★《中山诗话》、李攸《宋朝事实》卷二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均有记载,而各说不同。
(八)、而叹宰相 ( 一有之字 ) 寡闻也 夏校:以上三字祠堂本作“须用读书人”五字。
(九)、凡年号九 《类苑》卷三十二作“凡年号九易”。
(十)、腊茶出 ( 一作盛 ) 于剑建 《类苑》卷六十作“腊茶出于福建。”

(十一)、日注 上海师范学院藏明刻《稗海》本《归田录》朱笔改“注”为“铸”,且有眉批校语云:“日铸,绍兴山名,其地产茶。”

(十 二)、不须先白中丞杂端  宋孙逢吉《职官分纪》卷十四 ( 以下简称《职官分纪》卷× ) 及宋祝穆、元富大用、祝渊《事文类聚》新集卷十八引《归田录》此条均无“杂端”二字。又夏校:杂端二字疑误,案《宋史刘筠本传》作“毋白丞杂”,知宋官 制,中丞之次为知杂御使,故以丞杂并举,此言中丞,则下“杂端”当为“知杂之误”。今案:杂端二字无误。唐宋重知杂事御使,谓之杂端,又曰端公,宋元丰改 制以前之文献中多有此语。
(十三)、但以三执不能已 《说郛》本“执”下有“所”字。
(十四)、内中唐突不已 《类苑》卷七十一“内中”作“入内”。
(十五)、锻成其狱 夏校:祠堂本“锻”作“炼”。
(十六)、郊者交也 “者”下夏校:宋本作音。今案《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欧阳文忠公集》 ( 以下简称元刊《文集》本 ) 、《稗海》本及《类苑》卷十均作“郊音交也”,长。
(十七)、然必视其器识 “器”下夏校:《言行录》 (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五 ) 有“形神”二字。
(十八)、所至延宾客 《类苑》卷六十三及《事文类聚》别集卷二十均无“至”字。
(十九)、思闻夷乐之声  《类苑》卷四十及宋王正德《余师录》卷四引《归田录》此条“夷乐之声”作“禁★之音”;宋费衮《梁溪漫志》卷六引《归田录》此条作“★★之音”。宋王★《王公四六话》上:“夏英公《辞奉使表》略

    云:……义不戴天,难下单于之拜;哀深陟★,忍闻禁★之音……后永叔和《归田录》改云: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情深陟★,忍闻夷乐之声。”各书所引均异。
《归田录》·卷二

    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群臣应制。尝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时丁晋公 ( 谓 ) 《应制诗》云:“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

【译文】

    宋真宗的时候,年年要欣赏鲜花和钓鱼,群臣按皇帝的要求赋诗。曾经有一年皇上在水池子旁边待了很久,皇帝的钓钩鱼就是不吃。当时丁谓按要求赋诗,诗是这样写的:“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宋真宗很赞赏,群臣都自以为自己的水平不及丁谓。

    赵 元昊二子:长曰佞令受,次曰谅祚。谅祚之母,尼也,有色而宠,佞令受母子怨望。而谅祚母之兄曰没藏讹★者,亦黠虏也,因教佞令受以弑逆这谋。元昊已见杀, 讹★遂以弑逆之罪诛佞令受子母,而谅祚乃得立,而年甚幼,讹★遂专夏国之政。其后谅祚稍长,卒杀讹★,灭其族。元昊为西鄙患者十馀年,国家困天下之力,有 事于一方,而败军杀将,不可胜数,然未尝少挫其锋。及其困于女色,祸生父子之间,以亡其身,此自古贤智之君或不能免,况夷狄乎 ! 讹★教人之子杀其父,以为己利,而卒亦灭族,皆理之然也。

【译文】

    晏元献公喜评诗,尝曰:“'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人皆以为知言。

【译文】

    元献公晏殊喜欢点评诗歌,曾经说:“'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这句诗没有体现富贵的话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这一句,这句才是擅长谈论富贵的话呀。大家都认为他说的话很有智慧。

    契丹阿保机,当唐末五代时最盛。开平中,屡遣使聘梁,梁亦遣人报聘。今世传 ( 一有学士二字 ) 李琪《金门集》有《赐契丹诏》乃为阿布机,当时书诏不应有误,而自五代以来,见于他书者皆 为阿保机,虽今契丹之人,自谓之阿保机,亦不应有失。又有赵志忠者,本华人也,自幼陷虏,为人明敏,在虏中举进士,至显官。既而脱身归国,能述虏中君臣世 次、山川风物甚详,又云:“阿保机虏人实谓之阿保谨。”未 ( 一作莫知孰是。 ( 一作也字 ) 此圣人所以慎于传疑也。

【译文】

    契丹族的阿保机部落,在唐朝末年、五代时最为繁荣昌盛。开平年间,阿保机部落屡次派遣使者访问梁朝,梁朝也派遣人做为回报进行访问。现在还流传着李琪的 《金门集》中有《赐契丹诏》,这篇诏书上写的是阿布机,当时写诏书不应该有错误。但是自从五代以来,我看见其他的地方写的都是阿保机,虽然现在契丹的人自 称为阿保机,也不应该是失误。又有一个叫做赵志忠的人,原本是中华的人,从小就被带到了少数民族地区。这个人为人聪明机敏,在少数民族的政府当了进士,做 到了很高的官职。不久就脱身归到了中国,他能够详细说出少数民族君臣年代的先后、山川风物,又说阿保机,少数民资实际上是说阿保谨。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 的?这就是圣人会很谨慎表达出自己疑惑的原因。

    真宗尤重儒学,今科场条制,皆当时所定。至今每亲试进士,已放及第,自十人已上,御试卷子并录本于真宗影殿前焚烧,制举登科者亦然。

【译文】

    宋真宗尤其重视儒家学说,如今科举场上的条例制度,都是宋真宗时期制定的。现在每次皇帝亲自测试进士,来颁布考中的名单,十人以上御试的卷子,一起登记好之后就在宋真宗影殿前焚烧,在制举考试中考中的人也是这样操作的。

    近 时名画,李成、巨然山水,包鼎虎,赵昌花果。成官至尚书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巨然之笔,惟学士院玉堂北壁独存,人间不复见也。包氏宣州人,世以 画虎名家,而鼎最为妙,今子孙犹以画虎为业,而曾不得其仿佛也。昌花写生逼真,而笔法★俗, ( 一作劣 ) 殊无古人格致,然时亦未有其比。 ( 一作未有过此者 )

【译文】

    近年来的有名的画:李成、巨然画的山水,包鼎画的虎,赵昌画的花果。李成做官做到尚书郎,他画的山水、寒林,往往是人们家里都拥有。巨然的画,只是在学士 院玉堂北面墙壁上保存,普通人家里再也看不到了。包鼎,宣州人,世代以画虎成名,而到了包鼎,就画得最为精妙,如今他的子孙只是以画虎作为职业,却没有得 到他的技法的大概。赵昌画的花,真实逼真,但是笔法无力俗气,很没有古人的风格气韵,然而当时也没有和他比肩的画家。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的对。

【译文】

    寇准在中书省的时候,和同僚开玩笑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没有人对得上来。正碰上杨大年过来陈说事情,于是就请他来对。杨大年应声就说:“眼中人是面前人。”在座的都说这是贴切的的对句。

    朝廷之制,有因偶出一时而遂为故事者。契丹人使见辞赐宴,杂学士员虽多皆赴坐,惟翰林学士★召当直一员, ( 一作人 ) 馀皆不赴。诸王宫教授入谢,祖宗时偶因便殿不御袍带见之,至今教授入谢,必俟上入内解袍带复出见之。有司皆以为定制也。

【译文】

    朝廷上的一些规章制度,有的是因为一次偶然发生最终成为规章制度的。契丹人的使者要离开,皇上就赐宴送行,杂学士尽管很多,但都来赴宴就坐。但是翰林学士 只来了当值的学士一名,其余的都没有赴宴。各个王宫的教授进皇宫拜谢皇帝,太祖太宗当时正好在便殿,没有穿正式的服装就接见了。到现在教授入宫拜谢,必须 等到皇上进去脱去朝服,换上便装,才又出来接见。官府人员都认为这是确定下来的制度。

    处士林逋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一〕逋工笔画,〔二〕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 颇为士大夫所称。又《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评 ( 一作能 ) 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又其临终为句云:“茂陵他日求遗★,〔三〕犹喜曾无《封禅书》。”〔四〕尤为人称 ( 一作传 ) 诵。自逋之卒,湖山寂寥, ( 一作寞 ) 未有继者。

【译文】

    处士(没有做官隐居的士人)林逋,居住在杭州西湖的孤山。林逋很会画画,善于写诗,像“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很为士大夫所称赞。又有《梅花诗》写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评诗的人都说从前咏梅的诗人有很多,从来没有写出这样的句子。还有他临终写的诗句:“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尤其为人人所称诵。自从林逋死后,湖山寂寥,再也没有继承者了。

    俚谚云:“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不知是何等语,虽士大夫 ( 一作君子 ) 亦往往道之。天圣中有尚书郎赵世长者,常以滑稽自负,其老也求为西京留台御史,有轻薄子送以诗云:“此回真是送灯台。”世长深恶之,亦以不能酬酢为恨。其后竟卒于留台也。

【译文】

    有一句俗语:“赵 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虽然士大夫也常常说起,但不知这是什么话,天圣年间,有一个尚书郎叫做赵世长,常常以能够说滑稽的言语自负。他老了之后,请求担 任西京留台御史,就有轻薄不稳重的人送给他一句诗:“此回真是送灯台。(意思就是你再也回不来了。)”赵世长很是厌恶,并且以不能用诗句回敬对方而感到怨 恨,他后来竟然就真的死在留台的任上了。

    官制 ( 一作称 ) 废久矣,今其名称讹谬者多,虽士大夫皆从俗,不以为怪。皇女为公主,其夫必拜驸马都尉,故谓之驸  马。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县主者为县马,不知何义也。

【译文】

    官员名称制度废除很久了,到了现在名称以讹传讹出现错误就会很多,不过士大夫都依从习俗,并不觉得奇怪。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他的丈夫必定会被拜为驸马都 尉,所以称为驸马。皇帝同宗室的女儿被封为郡主,称呼她的丈夫为郡马,各个外姓王爷的女儿叫做县主,那么丈夫就被称为县马,这个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唐制:三卫官有司阶、司戈、执干、执戟,谓之四色官。今三卫废,无官属,惟金吾有一人,每日于正衙放朝喝,〔五〕不坐直,谓之四色官,尤可笑也。〔六〕

【译文】

    唐朝的制度:三卫官(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有司阶、司戈、执干、执戟四个职位,被称为四色官。如今三卫官已经被废除,没有官吏了,只有金吾这种官 职一个人担任,干的活就是每天在朝廷大臣们集会议政的时候,喝斥那些没有坐直的官员,这个金吾就叫做四色官,真是可笑呀。

    京 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 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译文】

    在京 师的各个司库务,都是由三司推举官员担当,而权贵家的子弟亲戚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请求三司推举的,很多算都算不过来,当三司的,常常以这种托付为患。田元 均的为人,是宽厚有德行的,他在三司当差的时候非常讨厌来求他推举的人,虽然不能够听从,但是也不想很严肃无私地拒绝,每次都是陪着笑脸温和地打发请求的 人。他曾经对人说:“我在三司当官好几年,强颜欢笑很多呀,笑得脸就像皮靴的皮。”士大夫听到了,流传开来认为是笑料,但是都佩服他的品德与雅量。


    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 ( 一作精绝 ) 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 ( 一作覆 ) 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译文】

    茶的品质,没有超过龙凤茶的,称之为团茶,一般八个茶饼,重一斤。庆历年间,蔡谟担任福建路转运使,才开始制造小块的龙茶进献给皇帝。这种茶的品质非常 好,称之为小团,一般二十个饼,重一斤。它的价直是黄金二两,然而有黄金茶也得不到呀。每次因为皇帝祭天朝廷赐给我们大臣吃饭的时候,中书、枢密院会赏赐 一饼,四个人分。宫中的人常常把缕刻好的金花放在茶饼上,茶饼贵重到了这样的地步。

    太 宗时有待诏贾玄,以棋供奉,号为国手,迩来数十年,未有继者。近时有李憨子者,颇为人所称,云举世无敌手,然其人状貌昏浊,垢秽不可近,盖里巷庸人也,不 足置之★俎间。故胡旦尝语人曰:’以棋为易解,则如旦聪明尚或不能;以为难解,则愚下小人往往造于精绝。”信如其言也。

【译文】

    宋太 宗的时候,有一个待诏叫做贾玄,凭借棋艺担任供奉(以自己独特的技艺被皇帝看重,召过来侍奉),号称叫做国手。数十年以来,没有能够接替他的。最近有一个 叫做李憨子的人,颇很被人称赞,说是天下没有对手。不过这个人容貌很难看,又很脏让人不能够接近,不过是一个市井俗人罢了,不能够放置在严肃的朝堂之上。 所以胡旦曾经对人说:“以为下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可是像我这么聪明的人况且都不能够下得好;以为下棋是一件很难的事,可是那些低等粗俗的百姓却往往下得 很精妙。”确实像他所说的。

    王 副枢畴之夫人,梅鼎臣之女也。景彝初除枢密副使,梅夫人入谢慈寿宫,太后问:“夫人谁家子 ? ”对曰:“梅鼎臣女也。”太后笑曰:“是梅圣俞家乎 ? ”由是始知圣俞名闻于宫禁也。圣俞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有好学者宛转致之。”余又闻皇亲有以钱数千购 梅诗一篇者。其名重于时如此。

【译文】

    枢密副使王畴的夫人,梅鼎臣的女儿。景彝初年,王畴免除了枢 密副使的职务,梅夫人到太后的慈宫拜谢,太后问夫人是谁家的女儿?回答说梅鼎臣的女儿。太后笑着说:“是梅圣俞家吗?”由此才知道梅圣俞的名声甚至在皇帝 内宫都流传。梅圣俞还健在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我有时到他家里去,喝的酒非常醇厚,这种酒不是一般的人家所能够拥有的。问他这种酒怎么得来的?他说皇室 里有一个好学的人,辗转到了他的手上。我又听说皇亲有一次用数千钱来购买梅先生的一首诗。梅先生当时名声很大就是如此呀。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杀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七〕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僚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词典、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构思吧。

    国 朝宰相,最少年者惟王溥,罢相时父母皆在,人以为荣。今富丞相 ( 弼 ) 入中书,时年五十二,太夫人在堂康强,后三年,太夫人薨,有司议赠恤之典,云:“无见任宰相丁忧例。”是岁三月十七日春宴,百司已具,前一夕有旨:“富某 母丧在殡,特罢宴。”此事亦前世未有。

【译文】

    宋朝 宰相年纪最轻的只有王溥,王被罢免宰相的时候,他的父母双亲都还健在,人们以此为荣。如今丞相富弼入中书的时候年级是五十二岁,他的母亲身体还是很健康。 后来过了三年,他的母亲死了,相关部门讨论写抚恤的文章,都说没有在任宰相丧亲的先例。这年的三月十七日是春宴,各位官员都已经准备好了,结果开宴前一晚 皇帝下旨:“富弼母的母亲死了,还在丧葬期间,特意停止了这次宴会。这种事情也是前世没有的。


    皇佑二年、嘉佑七年季秋大享,皆以大庆殿为明堂,盖明堂者,路寝也,方于寓祭圜丘,斯为近礼。明堂额御篆,以金填字,门牌亦御飞白,皆皇佑中所书,神翰雄伟,势若飞动。余诗云:“宝墨飞云动,金文耀日晶”者,谓二牌也。

【译文】

    皇祐二年、嘉祐七年秋季最后一个月是先王的祭奠日,都是用大庆殿当作祭奠的明堂。所谓明堂,就是天子的正厅。刚在圜丘进行了象征性的祭祀,在明堂祭祀就是 近礼。明堂的匾额,是皇帝亲笔书写篆书,用金把字填满,明堂门牌也是皇帝亲笔书写的飞白书法,都是在皇祐年间书写的,皇帝的字有神韵,浩瀚雄伟,气势好像 在飞动。我的诗:“宝墨飞云动,金文耀日晶”,说的就是这两个牌匾上的字。

    钱思公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自云:“平生不足者,不得于黄纸书名。”每以为恨也。

【译文】

    钱思公做官兼任将军和宰相,他的官阶、功勋、官品都是第一。他自己说他这一生不够的地方,就是没有得到用黄纸写自己的名字(指科考中举,因为他是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不用考试的。),每次都认为这是让他懊悔的事情。


    三班院所领使臣八千馀人,〔八〕莅事于外。其罢而在院者,常数百人。每岁干元节醵钱饭僧进香,合以祝圣寿,谓之“香钱”,判院官常利其馀以为餐钱。群牧司 领内外坊监使副判官,〔九〕比他司俸入最优,又岁收粪墼钱颇多,以充公用。故京师谓之语曰:“三班吃香,群牧吃粪”也。

【译文】

    三班院所统领的使臣,八千多人人在外面工作,驻守在院里的,常常是数百人。每年的乾元节(乾元,天子大德也。我怀疑是天子的生日作为节日),大家一起筹钱 请僧人进香,一起祝贺皇帝健康长寿,这个钱叫做香钱,判院的官员常常用剩下来的钱当做饭钱。群牧司统领内外坊监使副、判官,和其他的司相比收入最高,再加 上每年收粪墼(粪砖)钱很多,他们就拿这些钱充当公用,用它来吃饭。所以京城里就这样说:““三班的官员吃香火,群牧司的吃粪”。


    咸平五年,南省试进士《有教无类赋》,王沂公为第一,赋盛行于世,其警句有云:“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草何知,尚熏莸而相假。”时有轻薄子,拟作四句云:“相国寺前,熊翻筋斗;望春门外,驴舞柘枝。”议者以谓言虽鄙俚,亦着题也。〔一○〕

【译文】

    咸平五年,尚书省礼部考进士,考题叫做《有教无类赋》,王沂公考了第一。他的《赋》在世上大肆流传,其中有警句说:“神龙有非凡的天赋,可还是会追求欲 望;小草是没有知觉的,但还是有香臭的区别。”当时有轻薄的人根据这句话写了四句:“相国寺前,熊能够翻筋斗;望春门外,驴也能够跳柘枝舞。”议论的人认 为这个话虽然通俗粗鄙,但也是切合“有教无类(教育是不分类别”的题意的。


    国朝之制,自学士已上赐金带者例不佩鱼。〔一一〕若奉使契丹及馆伴北使则佩,事已复去之。惟两府之臣则赐佩,谓之“重金”。初,太宗尝曰:“玉不离石,犀 不离角,可贵者惟金也。”乃创为金★之制以赐群臣,方团球路以赐两府,御  花在赐学士以上,今俗谓球路为“笏头”,御仙花为“荔枝”,皆失其本号也。

【译文】

    宋朝的制度,学士以上,赐予了金带的人照例不佩戴鱼(玉?鱼型玉器?)但是如果奉命出使契丹和陪同北方的侍臣就要佩戴。事情结束了,就又要拿去。只有两府 的官员被赐予佩戴,这叫做重金。起初,宋太宗曾经说:“玉不过是一种石头,犀牛角不过是一种角,珍贵的只有金子。”于是就创设了金銙(腰带上的饰物)的制 度,用来赏赐各位大臣,方团球路(一种腰带)用来赐给两府,御仙花(御仙带,也是一种腰带)用来赐学给士以上的官员。如今俗称球路(腰带)叫做笏头(方团 毬路花纹),御仙花叫做荔枝,都已经失去了他本来的意思。

    宋丞相 ( 庠 ) 早以文行负重名于时,晚年尤精字学,尝手校郭忠恕《佩★》三篇宝玩之。其在中书,堂吏书牌尾以俗体书宋为宋,〔一二〕公见之不肯下笔,责堂吏曰:“吾虽不才,尚能见姓书名,此不是我姓 ! ”堂吏惶惧改之,乃肯书名。

【译文】

    丞相宋 庠很早就因为文章与德行在当时负有盛名,他在晚年的时候尤其精通文字学,曾经亲手校对郭忠恕《佩觿》三篇(一本文字学的书),像赏玩珍宝一般赏玩它。他在 中书省的时候,堂吏(随从)书写牒(文书证件)的落款,用俗体写“宋”为“宋”(这个宋字应该是一种简略的写法,到底怎么写,不知道。)。宋庠看见了,不 肯在这个文件上写字,责备堂吏说:“我尽管没什么文化水平,但还能够看见姓写自己的名,这不是我姓。”堂吏很恐慌就改了过来,宋庠才肯写自己的名字在上 面。

    京 师食店卖酸★者,皆大出 ( 一作书 ) 牌★于通衢,而俚俗昧于字法,转酸从食,★从舀。有滑稽子谓人曰:“彼家所卖★★, ( 音俊叨 ) 不知为何物也。”饮食四方异宜,而名号亦随时俗言语不同,至或传者转失其本。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矣。晋束皙《饼赋》,有馒头、薄持、起 溲、牢九之号,惟馒头至今名存,而起溲、牢九皆莫晓为何物,薄持,荀氏又谓之薄夜,亦莫知何物也。

【译文】

    京城里饭店卖酸饣兼的,都是拿一个大牌子放在马路旁边。但是他们粗俗,不明白如何写这两个字。“酸饣兼”写成“馂馅”。有一个很滑稽幽默的人对别人说: “那家酒店卖的馂馅,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各处的饮食最好是各不相同,而名称也随风俗语言各不相同,又得到了传来传去失去了本意的地步。汤饼,唐朝人叫它 “不托”,如今俗称“馎饦”。晋朝束皙的《饼赋》里面,有馒头、薄持、起溲、牢丸的称呼,只有馒头到现在还保存着,而起溲、牢丸,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薄 持,姓荀的人家(这个地方应该是指一个时代或者地方,我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又叫它之“薄夜”,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嘉佑八年上元夜,赐中书、枢密院御筵于相国寺罗汉院。国朝之制,岁时赐宴多矣,自两制已上皆与。惟上元一夕,★赐中书、枢密院,虽前两府见任使相,皆不得与也。是岁昭文韩相、 ( 一作公 ) 集贤曾公、枢密张太尉皆在假不赴,惟余与西厅赵侍郎 ( 概 ) 、副枢胡谏议 ( 宿 ) 、吴谏议 ( 奎 ) 四人在席。酒半相顾,四人者皆同时翰林学士,相继登二府,前此未有也。因相与道玉堂旧事为笑乐,遂皆引满剧饮,亦一时之盛事也。

【译文】

    嘉祐八年元宵节的夜晚,皇帝赐给中书、枢密院一顿宴席在相国寺的罗汉院。宋朝的制度,过年的时候经常赐宴,从两制(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以上的职位官员都 可以被赐予,只有在元宵节一个晚上只赐给中书、枢密院,即便是从前在两府担任使、相官职的官员,这一天都不会被赐予。这一年昭文殿的韩相、集贤殿的曾公、 枢密院的张太尉,都因为请假没有赴宴,只有我和西厅的侍郎赵概、副枢密谏议胡宿、谏议吴奎四人在席上。酒喝到一半互相看一看,发现四个人都是同时任命为翰 林学士的,相继担任了二府中的职位,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于是我们相互聊着玉堂(翰林院)从前的事情,边说边笑,很是快乐。大家都倒满酒杯尽情地喝酒,这 也算是一时的盛事呀。

    国 朝之制:大宴,枢密使、副不坐,侍立殿上,既而退就御厨赐食,与★门、引进、四方馆使列坐庑下,亲王一人伴食。每春秋赐衣门谢,则与内诸司使、副班于垂拱 殿外廷中,而中书则别班谢于门上。故朝中为之语曰:“厨中赐食,阶下谢衣。”盖枢密使唐制以内臣为之,故常与内诸司使、副为伍,自后唐庄宗用郭崇韬,与宰 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自此之后,其权渐盛。至今 ( 一作本 ) 朝遂号为两府,事权进用,禄赐礼遇,与宰相均,惟日趋内朝、侍宴、赐衣等事,尚循唐旧。其任隆辅弼之崇,而杂用内诸司故事,使朝廷制度轻重失序,盖沿革异 时,因循不能厘正也。

【译文】

    宋朝 的制度:大宴的时候,枢密使、副枢密使是不能够就坐的,只能够侍立在殿上。完了之后退出去到御厨去接受赐予的食物,他们和阁门、引进、四方馆使一起排列坐 在走廊里,只有亲王一个人可以陪伴皇帝吃饭。每年的春秋季皇帝赏赐衣服,要赴宫廷拜谢,那么就要和大内各个司使、副班垂拱殿之外,但是中书则区别其他人可 以在门内表示感谢。所以朝庭里就因此说:“厨中赐食,阶下谢衣。”枢密使,在唐朝的制里是内臣担任的,所以常常和皇宫内各个司使、副职站在一起。到了后来 唐庄宗任用郭崇韬,和宰相分别掌管朝政,文事由中书负责,武事由枢密负责,从此之后,枢密使的权力就慢慢地变大了。到了现在,就被号称为两府,事权、进 用,禄赐、礼遇这些工作,枢密和宰相平均行使。只有日趋、内朝,侍宴、赐衣等事务,还是遵循唐朝原有的制度。不过任命高级的官员,但是做的事只不过是皇宫 里各司能够做的一些旧事,这种官职的分配让朝廷制度轻重失去了秩序,沿袭变革从前的制度,只会沿袭却不能改正呀。


    蔡君谟既为余书《集古录邓》刻石,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余以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大小龙茶、惠山泉等物为润笔,君谟大笑,以为太清而不俗。后月馀,有 人遗余以清泉香饼一箧者,〔一三〕君谟闻之叹曰:“香饼来迟,使我润笔独 ( 一作犹 ) 无此一种佳 ( 一无此字 ) 物。”兹又可笑也。清泉,地名,香饼,石迪也,用以焚香,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灭。

【译文】

    蔡君谟帮我把我写的《集古录目序》刻在石碑上,他刻的字特别精妙遒劲,被世人所珍爱。我用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大小福建龙茶、无锡惠山泉等物品当作给他的润笔费,蔡君谟大笑,以为我给他的东西清雅不俗气。一个月之后,有人送给我一箱子清泉香饼,蔡君谟闻了之后感叹说:“这个香饼来得太迟了,让我的润笔费中唯独没有这个好东西。”这个让我觉得好笑。清泉,是一个地名;香饼,是石炭。这种东西是来焚香的,一饼燃烧的火可以一日不灭。


    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其安装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 ”〔一四〕闻者皆以为善对。 

( 一作:昔梅圣俞以诗名当世,然终不得一馆职。晚年在《唐书》局充修书官,尚冀书成畴劳,得一贴职,以偿素愿,书垂就而卒,时人莫不叹其奇薄。其初修《唐书》也,常窃叹曰:“吾今可谓猢狲入布袋。”)

【译文】

    梅圣俞因为诗歌写得好闻名有三十年了,可最终也不得不到一个馆职(唐宋于昭文馆( 唐 时又称弘文馆)、史馆、集贤院等处担任修撰、编校等工作的官职。)他晚年参与修订《唐书》,书写好了,还没有奏明皇帝就死了,士大夫们无不感叹惋惜。他起 初接受皇帝的命令修订《唐书》的时候,对他的妻子刁氏说:“我去修订史书,可说是猢狲入布袋(一只猢狲进入了布袋了)。”刁氏回答说:“夫君你在仕途,和 鲇鱼上竹竿(鲇鱼爬上竹竿)有什么不同呢?”听到的人都认为这是好的对子。”

    仁宗初立今上为皇子,令中书召学士草诏,学士王 ( ★ ) 当直,诏至中书谕之,〔一五〕王曰:“此大事也,必须面奉圣旨。”于是求对。明日面禀得旨,乃草诏。群 ( 一作诸 ) 公皆以王为真得学士体也。〔一六〕

【译文】

    宋仁宗起初确立当今皇帝为皇太子的时候,命令中书省叫一名学士起草诏书。学士王珪正好当值,叫到中书通报这件事,王说“这是大事,必须当面接受圣旨。”于是请求皇帝回应。明日当面禀告皇帝,得到了皇帝的圣旨,才起草诏书。大家都认为王的所作所为真正体现了学士的风范。

    盛 文肃公丰肌 ( 一作肥 ) 大腹,而眉目清秀。丁晋公疏瘦如削。二公皆两浙人也,并以文辞知名于时。梅学士询在真宗时已为名臣,至庆历中为翰林侍读以卒,性喜焚香,其在官所,每晨起 将视事,必焚香两炉,以公服罩之,撮其袖以出,坐定撒开两袖,郁然满室浓香。有窦元宾者,五代汉宰相正固之孙也,以名家子有文行为馆职,而不喜修饰,经时 未尝沐浴。故进人为之语曰:“盛肥丁瘦,梅香窦臭”也。

【译文】

    盛文肃公长得很胖有一个大肚子,但是眉目清秀,丁晋公瘦得就像刀削了一样,二公都是浙东浙西人,一起因为文章写得好在当时闻名于世。学士梅询,在宋真宗时 已经是一名有名的大臣了,到了庆历年间,担任翰林侍读一直到逝世,他的性格喜欢焚香,他在官府所在地,每天早上起床要干活了,一定要先焚香两炉,用公服罩 在上面,捏着袖口出去,坐好之后,就撒开两袖,整个房间浓郁的香气。有一个叫做窦元宾的人,五代汉宰相窦正固的孙子,因为他是名家子弟,又有良好的品行就 担任馆职,这个人不喜欢修饰自己,很久不曾洗澡。所以当时人们就说:“盛肥、丁瘦,梅香、窦臭”。

    宝元中赵元昊叛命,朝廷命将讨代,以★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各置经略安抚招讨使。余以为 ( 一作谓 ) 四路皆内陆也,当如故事灵夏四面行营招讨使。今自于境内,何所招讨 ? 余因窃料王师必不能出境。其后用兵五、六年,刘平、任福、葛怀敏三大将皆自战其地而大败,是由至于罢兵,竟不能出师。

【译文】

    宝元年间,赵元昊反叛,朝廷命令将领讨伐,以鄜延、 环庆、泾原、秦凤四路人马,各自设置了经略安抚、招讨使的职位。我以为这四路人马都是在远离边疆的内陆的,应当按照原有的体例,设置灵夏四面行营招讨使就 可以了。如今这四路都在国境之内,到哪里去招讨?我私底下认为国家的军队必定不能够出国境。这四路人马又用兵五六年,刘平、任福、葛怀敏三位大将,都在战 场上大败。因此到了罢兵的地步,竟不能够出师平定叛乱。

    吕 文穆公 ( 蒙正 ) 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一七〕公笑曰:“吾面不过★ ( 一作镜 ) 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 ”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谓贤于李卫公均匀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译文】

    文穆公吕蒙正做宰相时总以宽厚待人,太宗非常赏识。有一位朝士(朝廷官员),家里收藏古镜,他说此镜能照二百里地,(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 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吕蒙正的弟弟利用空闲时间平静地告知吕蒙正,吕蒙正笑着说:“我的面子只不过碟子般大小,何必用照二百里的镜子?”他的弟 弟于是不敢再说话。听到的人都赞叹佩服,都说吕蒙正比李卫公更贤德。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


    国朝百有馀年,年号无过九年者。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太平兴国九年改为雍熙,大中祥符九年改为天禧,庆历九年改为皇佑,嘉佑九年改为治平。惟天圣尽九年,而十年改为明道。

【译文】

    宋朝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所用的年号没有超过九年的。开宝九年,就改为太平兴国。太平兴国九年,就改为雍熙。大中祥符九年,就改为天禧。庆历九年,改为皇祐。嘉祐九年,改为治平。只有天圣用尽了九年,到十年的时候才改为明道。

    唐 人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子,亦谓之录子,今谓之★子。凡群臣百司上殿奏事,两制以上非时有所奏陈,皆用★子,中书、枢密院事有不降宣敕者,亦用★子,与 两府自相往来亦然。若百司申中书,皆用状,惟学士院用咨报,其实如★子,亦不书 ( 一作出 ) 名,但当直学士一人押字而已,谓之咨报, ( 今俗谓草书名为押字也〔一八〕 ) 此唐学士旧规也。唐世学士院故事,近时隳废殆尽,惟此一事在尔。

【译文】

    唐朝人奏明事情,不是表的样子的、也不是状的样子的,称之为榜子,也称之为录子。如今称之为札子,凡是群臣百司上殿奏明事情,两制(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 以上的官员不是时常要禀告的,都用札子。中书、枢密院的事请有不用发布命令、不用关系到官员的升降的,也用札子,与两府自相往来的文书,也用札子。如果是 百官向中书通报,都用状,只有学士院用咨报,这个咨报其实就像札子,也不书写名字,只是让当直的学士一个人签个字罢了。这个叫做咨报,〈如今俗称为草书, 名叫押字。〉这都是唐朝学士的旧的规则,唐朝学士院原有的规章制度,近年来都差不多全部废除了,只有这件事还保留着。

    燕王, ( 元俨 ) 太宗幼子也。太宗子八人,真宗朝六人 ( 一无此字 ) 已亡殁,至仁宗即位,独燕王在,以皇叔之亲,特见尊礼,契丹亦畏其名。其疾亟时,仁宗幸其宫,亲为调药。平生未尝语朝政,遗言一二事,皆切于理。余时知制诰,所作赠官制,所载皆其实事也。

【译文】

    燕王元俨,宋太宗的小儿子。宋太宗儿子八个人,在宋真宗时代六个人已经死亡,到宋仁宗当权的时候,只有燕王在世,皇帝以皇叔这层关系对燕王特别尊敬,契丹 也害怕他的名字。当燕王生了疾病时,宋仁宗亲自到了他的宫殿住处,亲自为他调药。燕王平生不曾点评朝庭里的事务,他最后留下来的话谈了两三件事,说的内容 都很切合道理。我知道当时皇帝的下的诏令,所制定的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都是按照他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

    华原郡王〔一九〕, ( 允良 ) 燕王子也,性好昼睡,每自旦酣寝,至暮始兴,盥 ( 一作★ ) 濯栉漱,衣冠而出,燃灯烛治家事,饮食宴乐,达旦而罢,则复寝以终日。无日不如此。由是一宫之人皆昼睡夕兴。允良不甚喜声色,亦不为佗骄恣,惟以夜为昼, 亦其性之异,前世所未有也。〔二○〕故观察使刘从广,燕王婿也,尝语余:“燕王好坐木马子,坐则不下,或饥则便就其上饮食,往往乘兴奏乐于前,酣饮终 日。”亦其性之异也。

【译文】

    华元郡王允良,燕王的儿子。性情喜欢白天睡觉,每次从早上睡熟,到了傍晚才起来,洗手洗脸梳头刷牙,穿好衣服带好帽子出去,点灯烛,处理家事,吃饭喝酒宴 请作乐,到了早上才结束,然后又睡一整白天的觉,没有那一天不是这样。于是整个宫中的人,都是白天睡晚上起。允良不是特别喜欢音乐美色,也不做别的骄纵妄 为的事情,只是以晚上为白天,这就是一种奇异的性格,前世没有而已。从前的观察使刘从广,他是燕王的女婿,曾经对我说:燕王喜欢坐在木头马桶上,坐到了上 面就不下来,要是饿了,就在坐马桶上喝酒吃饭,常常是乘着兴致在马桶前面奏乐,整天喝酒。这也是他的一种怪异的性格呀。

    皇子颢封东阳郡王,除婺州节度使、检校太传。翰林贾学士 ( 黯 ) 上言:“太傅,天子师臣也。子为父师,于体不顺。中书检勘自唐以来亲王无兼师傅官者。盖自国朝命官,★以差遣为职事,自三师三公以降,皆是虚名,故失于因循尔。”议者皆以贾言为当也。

【译文】

    皇子颢被封为东阳郡王,免除了婺州节度使、检校太傅的职位。翰林学士贾黯对皇帝发表言论说:“太傅,这是当天子师傅的大臣。儿子当父亲的老师,不是很得 体。中书省的官员已经检查过历史了,发现从唐以来,亲王都没有兼任师傅的官职的。宋朝任命官员,只是让这些官员做一些差遣的事务,从三师、三公往下,都是 虚名,所以皇子当太傅这种事情应该是因循守旧出现了过失。”谈论的人都认为贾黯的话是很妥当的。

    端明殿学士,五代、后唐时置,国朝尤以为贵,多以翰林学士兼之。其不以翰院兼职及换职者,〔二一〕百年间才两人,特拜程戡、王素是也。

【译文】

    端明殿学士,是五代后唐时期设置的职务,宋朝对这个职务特别看重,大多是以翰林学士兼任这个职务的。不是以翰林兼职或是换职(指翰林补外官改换京官的官衔)的,百年间只有两个人是专门任命的,就是程戡、王素这两个人。

    庆 历八年正月十八日夜,崇政殿宿卫士作乱于殿前,杀伤四人,取准备救火长梯登屋入禁中,逢一宫人,问:“寝★在何处 ? ”宫人不对,杀之。既而宿直都知闻变,领宿卫士入搜索,已复逃窜。后三日,于内城西北角楼中获一人,杀之。时内臣杨怀敏受旨“获贼勿杀”,而仓卒杀之,由 是竟莫究其事。

【译文】

    庆历八年正月十八日夜晚,崇政殿的宿卫(禁军)士兵作乱,在崇政殿前杀伤四人,他们用救火长梯登上屋顶进入了皇宫禁地,碰到了一个宫人,问皇帝的寝阁在什 么地方,宫人不回答,被杀。不久晚上值班的士兵头领知道了变故,带领宿卫士进入皇宫搜索,已经逃走了。过了三日,在内城西北角楼中抓获了一个人,杀掉了。 当时内臣杨怀敏接受旨意说是“抓获了贼人不要杀”,但是仓卒就杀掉了,因此到了最后竟然不能够彻底追查这件事情了。


    叶子格者,自唐中世以后有之。说者云,因人有姓叶号叶子青 ( 一作清或作晋 ) 者撰此格,因以为名。此说非也。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如吴彩鸾《唐韵》、李★ 《彩选》之类是也。骰子格,本备检用,故亦以叶子写之,因以为名尔。唐世士人宴聚,盛行叶子格,五代、国初犹然,后渐废不传。今其格世或有之,而无人知 者,惟昔杨大年好之。仲待制, ( 简 ) 大年门下客也,故亦能之。大年又取叶子彩 ( 一作歌 ) 名红鹤、★鹤者,别演为鹤格。郑宣征、 ( 戬 ) 章郇公 ( 得象 ) 皆大年门下客也,故皆能之。余少时亦有此二格,后失其本,今绝无知者。

【译文】

    叶子格,从唐朝中世以后就有了,喜欢的人说:因为有一个姓叶,号叶子青的人撰写了这个格,因此叫做这个名称。这种说法不正确。唐朝人藏书,都制作卷轴,卷 轴的后面有叶子,它的形式像现在的策子。凡是文字要准备检查使用的,卷轴很难多次卷起舒展开,所以就拿叶子来写,如吴彩鸾的《唐韵》、李郃彩选之类的就是 这样。骰子格原本就是用来检用的,所以也用叶子来写,所以以此命名。唐朝读书做官的的人吃饭聚会,盛行玩叶子格,五代宋代初年也是这样,后来渐渐就废除不 在流传了。如今这种格,世上或许还有,但是没有人知道罢了。只有从前杨大年喜欢,仲待制简,是杨大年的门客,所以也能够玩。杨大年又给这种叶子取花名:红 鹤、皂鹤,另外演化为鹤格。郑宣徽戬、章郇公得象,都是杨大年的门客,所以都能玩。我小时候也有这两种格,后来失去了,如今再也没有知道的人了。

    国 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太祖闻而患之,下诏书戒励,使与长吏 协和, ( 二字一作同押 ) 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至此遂稍稍戢。〔二二〕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馀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 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至今士人以为口实。

【译文】

    宋朝 从湖南往下,开始设置各个州的通判官职,既不是副职,又不是属官。所以常和知州争夺权力,每次都说:“我是监郡,朝廷派我监督你”,知州的一举一动被他所 牵制。宋太祖听说之后很担心,下诏书告诫通判,让他和长官们协作,凡是官府文书,不和当地长官一起签字的,所在地方就不能够接受施行,从此就稍稍收敛了。 然而至今州郡,往往和通判不和睦。从前有一个叫做钱昆字少卿的人,家族是余杭。杭人非常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请求到外郡去做候补官员,有人就问他想要到什么 地方去做官?钱昆说:“只要有螃蟹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到现在士人都认为他说的没有错(或者经常说起)。

    嘉佑二年,余与端明韩子华、翰长王禹玉、侍读范景仁龙图梅公仪同知礼部贡举,辟梅圣俞为小试官。凡锁院 ( 一有经字 ) 五十日。六人者相与唱和,为古律歌诗一百七十馀篇,集为三卷。禹玉,余为校理时,武成王庙所解进士也,至此新入翰林,与余同院,又同知贡举,故 禹玉赠余云:“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东堂。”余答云:“昔时叨入武成宫,曾看挥毫气吐虹,梦寐闲思十年事,笑谈今此 ( 一作日 ) 一★同。喜君新赐黄金带,顾我宜为白发翁”也。天圣中,余举进士,国学南省皆忝第一人荐名,其后景仁相继亦然,故景仁赠余云:“澹墨题名第一人,孤生何幸 继前尘”也。圣俞自天圣中与余为诗友,余尝赠以《蟠桃诗》有韩、孟之戏,故至此梅赠余云:“犹喜共量天下士,亦胜东野亦胜韩。”而子华笔力豪赡,公仪文思 温雅而敏捷,皆★敌也。前此为南省试官者,多窘束条制,不少放怀。余六人者,欢然相得,群居终日,长篇险韵,众制交作,笔吏疲于写录,僮史 ( 一作隶 ) 奔走往来,间以滑稽嘲谑,形 ( 一作加 ) 于风刺,更相酬酢,往往烘堂绝倒,自谓一时盛事,前此未之有也。

【译文】

    嘉祐二年的时候,我和端明韩子华、翰长王禹玉、侍读范景仁、龙图梅公仪一同管理礼部的贡举考试,推举梅圣俞担任小试的考官,在锁院(因为是考试,所以要自 我封闭,防止泄密)的五十天里,六个人相一起吟诗做对,写了古律歌诗一百七十多篇,结集成了三卷诗集。王禹玉,我担任校理时,武成王庙出来的进士,到了现 在是新入的翰林,和我同在翰林院,又一同管理贡举考试。所以王禹玉赠送给我:“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东堂”的句子。

    我答谢他:“昔时叨入武成宫,曾看挥毫气吐虹。梦寐闲思十年事,笑谈今此一尊同。喜君新赐黄金带,顾我宜为白发翁”。

    天圣年间,我被推举为进士,国学、南省,都是我第一名入选。我之后,范景仁也是这样。所以范景仁赠送我:“澹墨题名第一人,孤生何幸继前尘”。

    梅圣俞从天圣年间,和我是诗友,我曾经赠给他《蟠桃诗》,有“韩、孟”(韩愈、孟郊)的戏言。所以到了现在梅赠送我:“犹喜共量天下士,亦胜东野亦胜韩”。

    韩子华笔力豪迈雄健,梅公仪文思温雅而敏捷,都是才艺相当的人,在此之前担任南省的试官,太多被条例制度束缚,不能够放开胸怀。我们六人,相处得开心融洽,整天呆在一起,写长篇险僻难押的诗韵,大家一起交错制作,笔吏记录得很疲累,僮史往来奔走。中间还夹杂着滑稽嘲谑的语言,形式像讽刺,加上相互敬酒应对,往往是整个大堂上大家都笑倒。我认为这是当时的盛事,前所未有。

    往时学士,唐故事,见宰相不具靴笏,至中书与常参官杂坐于客位,有移时不得见者。学士日益自卑,丞相礼亦渐薄,盖 ( 一作并 ) 习见已久,恬然不复为怪也。

【译文】

    从前学士尊循唐朝的旧例,宰相,不准备靴子和笏板,系着鞋子坐在玉堂上,派遣院吏计算堂头的直省官员到来的时间,学士将要到来的时候,宰相出去迎接。

    快到现在的时候,学士开始准备靴笏到中书省,和日常参朝的官吏混乱地坐在客位上,常有过了很长时间也得不到接见的人。学士一天比一天地位低下,丞相的礼仪也渐渐地稀少淡漠了,大概是见太常见并且太久,泰然处之不再感到奇怪。

    张尧封者,南京进士也,累举不第,家甚贫,有善相者谓曰:“视子之相,不过一幕职,然君骨贵,必享王封。”人初莫晓其旨。其后,尧封举进士及第,终于幕职。尧封,温成皇后父也,后既贵,尧封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清河郡王,由是始悟相者之言。〔二四〕

【译文】

    张尧封,南京进士,多次参加考试却不能够考中,家里非常贫穷。有一个擅长相面的人对他说:“我看你的面相,不过是一个幕僚职位。但是你的骨格珍贵,必定享 受王的封赏。”一开始大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意思。这以后张尧封考中进士,最终也就担任一个幕僚的职务。张尧封,温成皇后的父亲,皇后富贵之后,张尧封被 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的官职,封为清河郡王。从这件事大家才明白相者所说的话。

    治平二年八月三日,大雨一夕,都城水深数尺,上降诏责躬求直言,学士草诏,有“大臣惕思天变”之语,上夜批出云:“淫雨为灾,专戒不德。”遽令除去“大臣思变”之言。上之恭己畏天,〔二五〕自励如此。

【译文】

    治平二年八月三日,大雨下了一个晚上,都城的水深达数尺,皇上下诏自责,寻求直言进谏。学士起草诏书,有“大臣惕思天变”的话。皇上连夜批示:“淫雨为灾,专戒不德(皇上有没有不好的德行)”,就下令去除大臣思变的话。皇上恭谨以律己,敬畏上天,自我免励就象这样。

    章 郇公 ( 得象 ) 与石资政 ( 中立 ) 素相友善,而石喜谈 ( 一作诙 ) 谐,尝戏章云:“昔时名画,有戴松牛、韩干马,而今有章得象也。”世言闽人多短小,而长大者必为贵人。郇公身既长大,而语声如钟,岂出其类者是为异人乎 ! 其为相务以厚重,镇止浮竞,时人称其德量。

【译文】

    郇公章得象和资政石中立向来关系友善。而石中立喜欢说笑话,曾经和章得像开玩笑说:“从前画名画的有戴松牛、韩干马,如今有章得象也。”世上说福建人大多短小,如果能够长大的福建人一定是贵人。章得象身材高大,并且语声如钟,难道他是从福建人中出类拔萃的,他是异人吗!章得象担任宰相,行为厚重,抑制争名夺利。当时的人都称赞他有道德涵养和气量。

    金 橘产于江西,以远难致,都人初不识。明道、景佑初, ( 一作中 ) 始与竹子俱至京师。竹子味酸,人不甚喜,后遂不至。而金橘香清味美,置之★俎间,光彩灼烁 ( 一作的★ ) 如金弹丸,诚珍果也。都人初亦不甚贵,其后因温成皇后尤好食之,由是价重京师。余世家江西,见吉州人甚惜此果,其欲久留者,则于★豆中藏之,可经时不变, 云“橘性热而豆性凉,故能久也”。

【译文】

    金橘产于江西,因为路程远很难获得,京城的人一开始不认识这种水果。明道、景祐初年,金橘才开始和竹子一起来到了京师。竹子味道是酸的,人们不怎么喜欢, 后来就不再运过来了。而金橘香清味美,放置在宴席上,光彩灼烁,就好像金弹丸,这的确是珍贵的水果。京城人一开始也并不十分看中这种水果,后来因为温成皇 后特别喜欢吃,因此橘子在京城价钱就贵了。我的老家在江西,看见吉州人非常珍惜这种水果,他们想要长时间保存这种水果,就把橘子放在绿豆中贮藏,可以过很 久都不变坏,大家说橘性热而豆性凉,所以能长久保存。


    凡物有相感者,出于自然,非人智虑所及,皆因其旧俗而习知之。今唐、邓间多大柿,其初生涩,坚实如石。凡百十柿以一★★置其中, ( ★★亦可 ) 则红熟烂如泥而可食。土人谓之烘柿者,非用火,乃用此乐。淮南人藏盐酒蟹,凡一器数十蟹,以★荚半挺置其中,则可藏经岁不沙。 ( 一作损 ) 至于薄荷醉猫,死猫引竹之类,皆世俗常知,而翡翠屑金,人气粉犀,此二物,则世人未知者。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 尝以示僚属,坐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库中有翡悴盏一只,所以识也。”其后予 偶以金环于罂腹信手磨之,金屑纷纷而落,如砚中磨墨,始知翡翠之能屑金也。诸药中犀最难捣,必先镑屑,乃入众药中捣之,众药筛罗已尽,而犀屑独存。 ( 四字一作犀独在 ) 余偶见一医僧元达者,解犀为小块子,方一雨半许, ( 四字一作半雨许 ) 以极薄纸裹置于 ( 一无此字 ) 怀中 ( 一有使字 ) 近肉,以人气蒸之,候气熏蒸浃洽,乘热投臼中急捣,应手如粉,因知人气之能粉犀也。然今医工皆莫有知者。〔二六〕

【译文】

    凡是有相互感应的事物, 都出于自然,不是人的智慧所能够达到的,这些都可以根据旧有的风俗来了解。如今在唐、邓的地方有很多大的柿子,一开始生涩,坚实就像石头。一般一百一十个 柿,拿一个榠樝(木瓜)放在这些柿子里面,〈榅桲(木梨)亦可。〉则柿子就会红熟烂就像泥巴就可以吃了,当地人把这种方式称作“烘柿”,不用火,就是用这 种方法。淮南人用盐酒来制作蟹,一般是一个器皿装数十只蟹,拿半根皂筴放在里面,就可以贮藏,过一年都不会损坏。至于猫吃了薄荷会醉、死猫能够吸引竹子的 生长方向之类的说法,都是世俗都知道的。不过翡翠能够磨金粉、人气能够粉碎犀牛角,这两种事物世人就不知道了。我家有一玉罂,形状制造非常古老而精巧,我 一开始是从梅圣俞那儿得到的,我以为这是碧玉。我在颍州时,曾经把它拿出来向僚属展示。在坐的有个兵马钤辖邓保吉,是宋真宗时的老内臣,认识这个宝贝, 说:这是珍宝,叫做翡翠。他说皇宫里的宝物都藏在宜圣库,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认识这也是翡翠。这以后,我偶然用金环在罂腹内信手摩擦,金屑纷纷地掉落 下来,就好像在砚台里磨墨一样,我才知道翡翠能够把金子磨成粉末。各种药中犀牛角最难捣碎,必定先要切称碎屑,然后放到各种草药中捣,各种草药用筛罗收拾 干净,但是犀屑还是独自存留,就是捣不碎。我偶然看见一医僧,叫做元达,先把犀角切成小块子,体积一寸半左右,用极薄纸包起来贴肉放在怀里,用人气来蒸犀 牛角,等到人气把犀牛角薰蒸透了,乘热投到臼中急速地捣,犀牛角随着手就碎成了粉末。我于是知道人气能够粉碎犀牛角,然而如今的医工都不知道这一点。

    石 曼卿磊落奇才,知名当世,气貌雄伟,饮酒过人。有刘潜者,亦志义之士也,常与曼卿为酒敌。闻京师沙行王氏新开酒楼,遂往造焉,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 其所饮过多,非常人之量,以为异人,稍献肴果,益取好酒,奉之甚谨。二人饮啖自若,★然不顾,至夕殊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喧传:王氏酒楼有二酒仙来 饮,久之乃知刘、石也。

【译文】

    石曼卿为人光明磊落有独特的才能,在当世很有名气,他的气质容貌雄伟,饮酒超过一般人。有一个叫做刘潜的,也是有志气讲义气的人士,常常和石曼卿成为酒桌 上的对手,听说京师沙行王氏新开了酒楼,就前往喝酒,两个人一整天对饮,相互不说一句话。王氏认为他们饮得太多而感到惊讶,他们两个不是普通人的酒量,认 为他们有异于常人,慢慢地献上菜肴瓜果,添加好酒,侍奉他们非常恭敬。二人喝酒吃东西神态自若,很高傲地样子也不左右乱看。到了晚上,两个人脸上没有酒 色,相互作揖就离开了。第二天,京城里就流传着王氏酒楼有二酒仙来饮的故事,过了很久才知道是刘、石二人。

    燕龙图 ( 肃 ) 有巧思,初为永兴推官,知府寇莱公好舞柘枝,有一鼓甚惜之,其★忽脱,公怅然,以问诸匠,皆莫知所为。燕请以★脚为★簧内之,则不脱矣。莱公大喜。燕为人宽厚长者,博学多闻,其漏刻法最精,今州郡往往有之。

【译文】

    龙图学士燕 肃有巧妙的思维,起初他担任永兴的推官,永兴的知府寇莱公喜欢柘枝舞,有一面鼓知府非常爱惜,鼓的环忽然脱落,寇莱公很失落地问工匠们,但是工匠们都不知 道该怎么修理。燕肃就用以环脚作为锁簧,按进去,就不再脱落了,寇莱公非常高兴。燕肃为人宽厚德行很高,博学多闻,他制作的漏刻(一种计时器)最为精妙, 如今州郡往往都有他制作的漏刻。

    刘岳《书仪》,婚礼有“女坐婿之马鞍,父母为之合髻”之礼,不知用何经义。据岳自叙云:“以 时之所尚者益之”,则是当时流俗之所为尔。岳当五代干戈之际,礼乐废坏之时,不暇讲求三王之制度,苟取一时世俗所用吉凶仪式,略整齐之,固不足为后世法 矣。然而后世犹不能行之,今岳《书仪》十已废其七、八,其一、二仅行于世者, ( 一作悉 ) 皆苟简粗略,不如本书。就中转失乖缪,可为大笑者,坐鞍一事尔。今之士族,当婚之夕,以两椅相背,〔二七〕置一马鞍,反令婿坐其上,饮以三爵,女家遣人三 请而后下,乃成婚礼,谓之“上高坐”。凡婚家举族内外姻亲,与其男女宾客,堂上堂下,竦立而视者,惟“婿上高坐”为盛礼尔。或有偶不及设者,则相与怅然咨 嗟,以为阙礼。其转失乖缪,至于如此。今虽名儒巨公,衣冠旧族,莫不皆然。鸣呼 ! 士大夫不知礼义,而与癌阎鄙俚同其习, ( 一作所 ) 见而不知为非者多矣。前日濮园皇伯之议是已,岂止坐鞍之缪哉。

【译文】

    刘岳的《书仪·婚礼》这本书里有“女坐婿之马鞍(女子坐在女婿的马鞍上),父母为之合髻(父母给他们合髻——唐宋后的一种婚仪,即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的礼仪,不知道依据的是什么经籍的义理? 跟据刘岳自己说:是在当时所推崇的基础之上然后增加的。也就是根据当时流行的风俗操作的。刘岳生在五代干戈四起的时候,那个时代,礼乐废坏,没有时间讲求 三王(禹、汤、周文王)的制度,只是姑且取一时的世俗上使用的吉祥仪式,稍稍把它弄得规范整齐些,既然这样,那么这种礼仪就不值得为后世效仿,然而后世更 不能够实行这种礼仪。如今刘岳的《书仪》,十个里面已经废除了七八,只有一二流行在世上,这些流行的礼仪都苟且简单粗糙简略,不如这本书(这个地方不是很 通顺,存疑)。其中让人要荒谬大笑的,就是“坐鞍”这种礼仪。如今的士族,结婚的晚上,用两个椅相背,放置一个马鞍,叫女婿反坐在上面,喝三杯酒,女方家 的人就派人多次请求,女婿然后从马鞍上下来,婚礼才算成了,这叫做“上高坐”。凡是结婚的人家,整个族内外的姻亲(亲戚),和他们的男女宾客,堂上堂下, 恭敬地站着看这一切,只有女婿上高坐才叫做盛礼。要是有偶尔来不及设置这种礼仪的,就相互悲伤失望感叹,认为缺了礼仪。这里面的荒谬到了如此地步呀!如今 即便是有名的学者和高官,绅士和有声望的家族,没有那个不是这样。呜呼!士大夫不知道礼义,而与那些世俗百姓有着共同的鄙陋风俗和浅薄见识,却不知道这是 错的,太多了呀。前段时间在濮园关于皇伯的辩论,那岂只是坐鞍的荒谬呀(荒谬更大)?


    世俗传讹,惟祠庙之名为甚。今都城西崇化坊显圣寺者,本名蒲池寺,周氏显德中增广之,更名显圣,而俚俗多道其旧名,今转为菩提寺矣。江南有大、小孤山,在 江水中嶷然独立,而世 ( 一作俚 ) 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余尝过小孤山,庙像乃一妇人,而敕额为圣母庙,岂止俚俗之缪哉。西京龙门 山,夹伊水上,自端门望之如双阙,故谓之阙塞。而山口吸庙曰阙口庙,余尝见其庙像甚勇,手持一屠刀尖锐,按膝而坐,问之,云;“此乃豁口大王也。”此尤可 笑者尔。

【译文】

    世间传闻不实,以祠庙(祠堂、庙宇)的名称最为厉害。如今京城西面崇化坊显圣寺,本来名叫蒲池寺,周氏在显德年间增加扩大了它,更改名字叫做显圣。但是民 间还是多称呼它的旧名,如今又转称为菩提寺了。江南有大、小孤山,在江水中,巍然独立,但是民间把孤称为姑。江边有一石矶(江边突出的岩石或者小山),称 为澎浪矶,就被转称为彭郎矶,彭郎,就是小姑婿的意思。我曾经经过小孤山,小孤山庙里的造像就是一位妇人,而皇帝赐给的匾额叫做圣母庙,这哪里只是民间的 荒谬呀(庙堂之上也很荒谬)!长安龙门山,夹着伊水,从顶上看上去就像两个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所以称为阙塞,而山口有一座庙叫做阙口庙。我曾经看见庙里的造像塑造得非常勇猛,手持一把屠刀很尖锐,按膝盖坐在那儿。我问这是什么造像,别人说这是豁口(缺口)大王。这尤其让人觉得可笑。

    今 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缪者,惟“打”字尔。 ( 打丁雅反 ) 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欧、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 ( 一作挝 ) 击之义也。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糊 黏纸曰“打黏”,以丈尺量地曰“打量”,举手试眼之昏明曰“打试”,至于名儒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而遍检字书,了无此字。 ( 丁雅反者 ) 其义主“考击”之打自音谪 ( 疑当作滴 ) 耿,以字学言之,打字从手、从丁,丁又击物之声,故音“谪耿”为是。不知因何转为“丁雅”也。

【译文】

    如今 民间言语的错误,全国上下无论是读书的君子还是不读书的小人都会犯共同的错误的,只有这个打〈丁雅反(da第三声)。〉字尔。这个打字它的意思原本是敲 打,所以人们互相殴打,用物体互相击打,都叫做打。但是工匠制造金银器,也称之为打,大概还有敲打的意思吧。至于制造舟车,叫做打船打车,网鱼叫做打鱼, 汲水叫做打水,劳工盛饭叫做打饭,兵士被给予衣粮叫做打衣粮,随从拿着伞叫做打伞,用浆糊黏纸叫做打黏,用丈尺量地叫做打量,举手揉眼睛让眼睛明亮叫做打 试。至于有名的儒士,饱读诗书的学者,都是这样说话,碰到事情都叫做打,但是翻遍了书籍,根本找不到这个字。打字〈丁雅反者(da第三声)。〉它的意思主 要是敲击,它的发音:谪耿(deng第三声),根据文字的形状试着发音,打字从手从丁,丁是击物发出的声音,所以打字的发音:谪耿是正确的,不知道为什么 转为了丁雅(da第三声)了。

    用 钱之法,自五代以来,以七十七为百,谓之“省陌”。今市井交易,又★其五,谓之“依除”。咸平五年,陈恕知贡举,选士最精,所解七十二人,王沂公 ( 曾 ) 为第一,御试又落其半,而及第者三十八人,沂公又为第一。故京师为语曰:〔二八〕“南省解一百'依除’,殿前放五十'省陌’也。”是岁取人虽少,得士最 多,宰相三人:乃沂公与王公 ( 随 ) 、章公 ( 得象 ) ,参知政事一人:韩公 ( 亿 ) ,侍读学士一人:李仲容,御史中丞一人:王臻,知制诰一人:陈知微。而汪白青阳楷〔二九〕二人虽不达,而皆以文学知名当世。

【译文】

    用钱的方法,从五代以来,以七十七为一百,这叫做省陌。如今市井上交易,又扣除其中的五枚,七十二为一百,称之为依除。咸平五年,陈恕担任贡举,挑选最好 的人才,选拔出七十二人,沂公王曾是第一名,御试删掉了一半的人,及第的有三十八人,沂公又是第一名。所以京师就有这样的话流传“南省解一百依除(一百只 全部,一百依除七十二人),殿前放五十省陌(五十指的是一半的意思,一半省陌七十七的一半取整数三十八人)”。这一年录取人虽少,但是进士最多:宰相三 人,是沂公与王随、章得象;参知政事一人,是韩公亿;侍读学士一人,是李仲容;御史中丞一人,是王臻;知制诰一人,是陈知微;汪白青、阳楷二人虽然没有考 上,但是他们都因为文学知在当时闻名。


    唐李肇《国史补序》云:“言报应,叙鬼神,述梦朴,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余之所录,大抵以肇为法, ( 六字一作亦然 ) 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恶。以谓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志也。览者详之。

【译文】

    唐朝李肇的《国史补》的序说:“说报应,讲鬼神,记录梦境占卜,男欢女爱之事,全部去除。纪录事实,探究事物道理,分辨疑惑,显示劝告告戒,采集风俗,帮 助谈笑,就记录书写出来。”我所记录的,大多数就以此作为标准。而小部分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内容,是不写别人的过错与恶行,以表明我的工作不是史官,不过掩 恶扬善,这是君子的志向。希望观看的人能够清楚明白。

校勘记
(一)、处士林逋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 宋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十九 ( 以下简称《诗话总龟》卷× ) 及《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十引《归田录》此条均作:“林逋字君复,居杭州西湖之孤山,真宗闻其名,赐号和靖居士,诏长吏岁时劳问”。
(二)、逋工笔画  《诗话总龟》作“逋工于画”,于义为长。
(三)、茂陵他日求遗★ 《五朝名臣言行录》及《类苑》卷三十五“★”均作“藁”。
(四)、犹喜曾无封禅书 《五朝名臣言行录》及《类苑》“曾”均作“初”。
(五)、每日于正衙放朝喝 《职官分纪》卷三十五“放朝喝”作“候朝谒”。
(六)、此条及上条《类苑》卷二十六作一条。
(七)、每走厕必挟书以往 《类苑》卷十三“走”作“登”。
(八)、三班院所领使臣八千馀人 “八千”原误作“八十”,据元刊《文集》本、《说郛》本及《类苑》卷二十六改。
(九)、群牧司领内外坊监使副判官 “坊”原误作’功”,据元刊《文集》本等改。
(十)、亦着题也 宋曾★《类说》卷十三及宋人 ( 阙名 ) 《锦绣万花谷》后集卷十九引《归田录》此条“亦”上有“事”字,于义较长。
(十一)、赐金带者例不佩鱼 “金”原误作“命”,据元刊《文集》本等改。
(十二)、以俗体书宋为★ 《类苑》卷十作“以俗体书'宋’字。”
(十三)、有人遗余以清泉香饼一箧者  “泉”字原脱,据元刊《文集》本等补。
(十四)、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竿耶”二字原误倒,据元刊《文集》本等改正。
(十五)、诏至中书谕之 “诏”下夏校:《宋本》作召。今案:元刊《文集》本、《类苑》等二十九及宋洪遵《翰苑遗事》 ( 以下简称《翰苑遗事》 ) 引《归田录》此条均作召。似以作召为是。
(十六)、群 ( 一作诸 ) 公皆以王为真得学士体也  “一作诸”下夏校:“诸”元刻作“诘”,祠堂本亦作“诘”,宋本作“诸”,《稗海》本同,从改。
(十七)、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类苑》卷八“伺”作“因”。
(十八)、谓之咨报 ( 今俗谓草书名为押字也 ) 小字下夏校:元本“为”误作“谓”,从宋本改。今案:《类苑》卷二十九小字作“今俗谓草书书名为押字也”,于义较长。
(十九)、华原 夏校:元本“原”作“元”,从宋本改。
(二十)、以下《类苑》卷六十二另作一条。
(二一)、其不以翰院兼职及换职者 元刊《文集》本及《类苑》卷三十五、《翰苑遗事》“院”均作“苑”。
(二二)、自此遂稍稍戢 夏校:戢字宋本空缺。今案《类苑》卷二十五亦无“戢”字。
(二三)、见宰相不具靴笏  《类苑》卷二十九“靴”作“鞋”。
(二四)、由是始悟相者之言 《古今类事》卷十此下尚有“知官禄之前定也”一句,疑为此书编者所增。
(二五)、上之恭己畏天 “己”原误作“已”,据元刊《文集》本及《类苑》卷四改。
(二六)、此条与上条《类苑》卷产十一为一条。
(二七)、以两椅相背 “椅”原误作“倚”,据《类苑》卷十八改。
(二八)、故京师为语曰 《职官分纪》卷十“为”下有之字,长。
(二九)、阳楷 “阳”字下夏校:宋本作“杨”。

附  录

    九射格

    九射之格,其物九,为一大侯,而寓以八侯。熊当中,虎居上,鹿居下,雕、雉、猿居右,雁兔鱼居左。而物各有筹,射中其物,则视筹所大而饮之。射者,所以为 群居之乐也。而古之君子以争九射之格,以为酒祸起于争,争而为欢,不若不争而乐也。故无胜负,无赏罚。中者不为功,则无好胜之矜;不中者无所罚,则无不能 之诮。探筹而饮,饮非觥也,无所耻,故射而自中者,有不得免饮,而屡及者亦不得辞,所以息争也。终日为乐而不耻不争,君子之乐也。探筹之法,一物必为三 筹,盖射宾之数多少不常,故多为之筹以备也。凡今宾主之数九人,则人探其一,八人则置其熊筹,不及八人而又少,则人探其一而置其余筹可也。益之以筹,而人 探其一或二,皆可也。惟主人临时之约,然皆置其熊筹。中则在席皆饮,若一物而再中,则视执筹者饮量之多少。而饮器之大小,亦惟主人之命。若两筹而一物者, 亦然。凡射者一周,既饮,则敛筹而复探之。筹新而屡变,矢中而无情,或适当之,或幸而免,此所以欢然为乐而不厌也。

【译文】

    九射格

    九射之格(牌),其中有九种事物,叫做一大侯,还放着八侯。熊在当中,虎居上,鹿居下,雕、雉、猿居右,雁兔鱼居左。每一个动物各有筹码,游戏人射中其中 的东物,就依据筹码大小喝酒。射的人,大家在一起玩很是快乐。古代君子玩九射之格的游戏,因为要喝酒所以起争执,争执是为了快乐,不如不争得到快乐。所以 无胜负,无赏罚。射中的人不感觉有功劳,就没有无好胜的自夸的态度;射不中的人不会被罚,也就没有无能被嘲笑的感觉。根据筹码喝酒,饮非觥(不正式?), 所以不觉得羞耻,所以射中的人,有的也要喝酒,屡次射中的人也不得推辞喝酒,所以争执就平息了。终日为了快乐而不觉得羞耻不争执,这是君子的快乐。

    抽签的方法,一个动物一定有三个筹码,根据玩的人数多少不固定,所以事先要多准备筹码。今日宾主之数是九个人,那么每个人抽其中一个,八人就放置在熊筹码 上,不到八人甚至更少,那么每个人抽一个,其他的筹码就放在一边。人多就增加筹码,而人就抽其中一或二,都是可以的。只有主人可以临时约定,然后都放在熊 筹上。射中的人那么在座的都要喝酒,如果一个动物被接连射中,就根据拿筹码的人酒量大小来定。饮器的大小,也是听从主人之命。如果两个筹码只有一个动物, 也是这样。射的人者玩一圈,已经喝光了酒,就把筹码收集起来重新来抽签。筹码是新的而且经常改变,射中了那就一定要执行,或者适当放宽,或者有幸得以免 除,这就是大家都很快乐而不厌倦的原因。

佚 文

    [说 明]引有《归田录》佚文的宋人类书、丛录和笔记,或因编例不善,或因刻本不佳,有时不免张冠李戴。中如谢维新《合璧事类》 ( 嘉靖刻本 ) ,舛误特多,尤难为据。然而《归田录》佚文的发生自有其本身的原因,且同一段文字在不同的宋人笔记中互见的现象亦屡见不鲜,这是同这些书常从同一种宋代文 籍中取材或互相因袭有关的,故亦不可抱虚无主义的态度,遽指诸书为谬。今本着多闻阙疑的精神,依下述之例录出《归田录》佚文若干条,以供参考研究。 ( 一 ) 虽有一书之一种版本引作《归田录》,而此书之另一版本引作他书者不录; ( 二 ) 虽被引作《归田录》,而由内容可判定必非欧阳修手笔者不录; ( 三 ) 被引作《归田录》而实出《六一诗话》者不录; ( 四 ) 虽颇可怀疑,而惜无其它版本可证者保留; ( 五 ) 其与其它宋人笔记互见者,则于条末加“案”注明之。

    郑文宝……高于诗,可参二杜之间,予收之最多,《归田录》所采者非警绝,盖欧公未全见也。《续湘山野录》

    丁晋公镇金陵,尝作诗有“吾皇宽大容尸素,乞与江城不计年”之句。天圣中,李文定公出镇金陵,一日郡晏,优人作语,意其宰相出镇所作,理必相符,诵至未句,顶望抗声曰:“吾皇宽大容尸素,乞与江城不计年”。宾僚皆俯首,文定笑曰:“是何 ? 是何 ? 上闻见责。” ( 《增修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十六 )

    熙宁初,魏公罢相镇北京,新进多陵慢之。魏公郁郁不得志,尝为诗曰:“花去晓丛蜂蝶乱,雨均春圃桔槔间。”时人称其微婉也。《职官分纪》卷二十八,《事文类聚》外集卷七

    太 祖讨平诸国,收其府藏,储之别库,曰封桩库。每岁国用之馀皆入焉。尝语近臣曰:“石晋割幽燕诸郡以归契丹,朕悯八州之民久陷夷虏,俟所畜满五百万缗,遣使 遗北虏,赎之山后诸郡。如不我从,则散府财募战士,以图攻取。”后改曰左藏库,今为内藏库。 ( 《皇宋类苑卷一 ( 凡引此书,文依武进董氏刊七十八卷本,又校以杭州文澜阁六十三卷本,凡七十八卷本注出《归田录》而六十三卷本注出他书者不录 ) 案:又见于《渑水燕谈录》卷一 )

    仁宗时宦官虽有蒙宠幸甚者,台谏言其罪,辄斥之不吝也,由是不能弄权。《皇宋类苑》卷五

    王 沔字楚望,端拱初参大政,敏于裁断。时赵韩王罢政出洛,吕文穆公 ( 蒙正 ) 宽厚自任,中书多决沔。旧例:丞相侍漏于庐,燃巨烛尺尽殆晓将入朝,尚有留按遣决未尽。沔当漏舍,止燃数寸事都讫,犹徘徊笑谈方晓。上每试举人,多令公读 试卷,素善读书,纵文格下者,能抑扬高下,迎其辞而读之,听者无厌,经读者高选。举子尝纳卷祝之曰:“得王楚望读之,幸也 ! ”《皇宋类苑》卷八  案:又见于《玉壶清话》卷八

    治 平中,公自定州归朝,既入见,退诣中书白执政以求致仕。执政曰:“康宁如是,又驻上意方厚,而求去如此之坚,何也 ? ”公曰:“若待筋力不支,人主厌弃后去,乃不得已也,岂得为止足哉 ! ”因退归私第,坚卧不起。自青州至是三年,凡七上表,其★子不可胜数,朝廷乃许之,以太保致仕。是时论者皆谓公精力克壮,未必肯决去,至是乃服。 ( 《皇宋类苑》卷八  案:又见于《涑水记闻》卷五,首句作“始平公自定州归朝”。 )

    吕中令 ( 蒙正 ) ,国朝三入中书,惟公与赵韩王尔,未尝以姻戚邀宠泽。子从简当奏补,时公为门下相。旧制:宰相奏子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加朝阶。公奏曰:“臣昔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六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能沾寸禄者无限,今臣男从简,始离襁褓,一物不知,膺此宠命,恐罹深谴。止乞以臣释褐所授官补之。”因让,方允止授六品京官,自尔为制。公生于洛中,祖第正寝至易,箦亦在其寝。其子集贤贰卿居简,平时亲与文莹语此事云。《皇宋类苑》卷八  案:又见于《玉壶清话》卷三

    李 文定公迪罢陕西都转运使还朝,是时真宗方议东封西祀,修太平事业。知秦州曹玮奏羌人潜谋入寇,请大益兵为备。上大怒,以为玮虚张虏势,恐★朝廷,以求益 兵。以迪新自陕西还,召见示以玮奏,问其虚实,欲斩玮以戒妄言者。文定从容奏曰:“玮武人,远在边鄙,不知朝廷事体,辄有奏陈,不足深罪。臣前任陕西,观 边将才略,无能出玮之右者,他日必能为国家建功立事。若以此加罪,臣为陛下惜之。”上意稍解,迪因奏曰:“玮良将,必不妄言,所请之兵,亦不可不少副其 请。臣观陛下意,但不欲从郑州门出兵耳。秦之旁郡兵数为小册,常置★囊中以自随,今未敢以进。”上曰:“趣取之。”迪取于★囊以进,上指曰:“以某州某州 兵若干戍秦州,卿即传诏于枢密院发之。”既而虏果大入寇,玮迎击大破之,遂开山外之地。奏到,上喜谓迪曰:“山外之捷,卿之功也。”及上将立章献后,迪为 翰林学士,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由是章献深衔之。周怀政之诛,上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为参知政事,候上怒稍息,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 ”上大 寤,由是独诛怀政等,而东宫不动摇,迪之力也。及为相,时真宗已不豫,丁谓与迪同奏事退,既下殿,谓矫书圣语,欲为林特迁官,迪不胜仇,与谓争辩,引手板 欲击谓,谓走获免。因更相论奏,诏二人俱罢相,迪知郓州。明日,谓复留为相。迪至郓且半岁,真宗晏驾,迪贬衡州团练副使,谓使侍禁王仲宣押迪如衡州,仲宣 至郓州,见通判以下而不见迪,迪皇恐以刃自刎,人救得免。伸宣凌侮迫胁无不至,人往见迪者,辄籍其名;或馈之食,留至臭腐,弃捐不与。迪客邓馀怒曰:“竖 子俗杀我公以媚丁谓邪 ? 邓馀不畏死,汝杀我公,我必杀汝 ! ”从迪至衡州,不离左右。仲宣颇惮之,迪由是得全。至衡州岁馀,除秘书监、知舒州。章献太后上仙,时迪以尚书左右丞知河阳。上即位,召诣京师,加资政殿大 学士,数日,复为相。迪自以受不世之遇,尽心辅佐,知无不为。吕夷简忌之,潜短之于上。岁馀,罢相出知某州。迪谓人曰:“迪不自量,恃圣主之知,自以为宋 ★而以吕为姚崇,而不知其待我乃如是也 ! ” ( 《皇宋类苑》卷十  案:又见于《涑水记闻》卷八 )

    桑赞以旄节镇彭城,张文节在幕下。桑月给幕职厨料人十五千以下,文节家贫,食甚众,命倍给之。文节亦止取其半,或不得已过有所用,即具氖和之因闻于桑,归其馀于帑藏。赞虽武人,尝谓文节曰:“公异日必大用,恨吾老,不得见也。”祥符中,文节为京东路转运使,奏称:“昔在桑赞幕下,知臣良厚,今赞死葬济州,子弟悉官于外,臣乞每遇寒食,暂至赞墓拜扫。”诏可之。自是岁一往,祭奉之礼如在洎。在相府,凡桑氏子孙来见者,待之有如骨肉。 ( 《皇宋类苑》卷十  案:又见于《墨客挥犀》卷八 )

    景 佑中,王沂公曾、吕许公夷简为相,宋绶、盛度、蔡齐为参知政事。沂公素喜蔡文忠,吕公喜宋公垂,惟盛文肃不得志于二公。晚年王吕相失,交章奏退,一日,盛 文肃致斋于中书,仁宗召问曰:“王曾吕夷简乞出甚坚,其意安在 ? ”文肃对曰:“二人腹心之事,臣亦不能知,但陛下各询以谁可为代者,即其请可察矣。”仁宗果以此问沂公,公以文忠荐。一日,又问许公,公以公垂荐。仁宗察 其朋党,于是四人者俱罢政事,而文肃独留焉。《皇宋类苑》十六 )

    宰 相王溥父祚,少为太原掾属,累迁宿州防御使。既老,溥劝其退居洛阳,居常怏怏。及溥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学生劳贤者起 避耶 ! ” ( 《皇宋类苑》卷二十四,《事文类聚》后集卷四,《锦绣万花谷》前集卷十六、《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二十四  案:又见于《渑水燕谈录》卷二 )

    唐两京皆有三馆,而各为之所,所以逐馆命修撰文字。而本朝三馆合为一,并在崇文 院中。景佑中命修《总目》,则在崇文院,馀各置局他所,盖避众人所见。《太宗实录》在诸王赐食厅,《真宗实录》在元符观。祥符中修《册府元龟》,王文穆为 枢密使领其事,乃就宣徽南院使厅,以便其事。自后遂修《国史》、《会要》,名曰编修院。又修《仁宗实录》,而《英宗实录》同时并修,遂在庆宁宫。史馆领历 日局,置修撰二员,宰相为监修。自置编修院,以修撰一人主之,而日历等书皆析归编修院。 ( 《皇宋类苑》卷二十五  案:又见于《春明退朝录》卷中 )

    唐时始有同中书门下三品,时中书令、侍中皆正三品。大历中并升为二品。昔天福五年,升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二品。国初,枢密使吴延祚以父讳璋加同中书门下二品,用升品也。 ( 《皇宋类苑》卷二十五  案:又见于《春明退朝录》卷上 )

    凡节度州为三品,刺史州为五品。唐内臣为中尉,唯赠大都督。国初,曹翰观察使判颍州,是以四品临五品州也。品同为知,隔品为判,自后唯辅臣、宣徽使、太子太保、仆射为判,馀并为知州。 ( 《皇宋类苑卷》二十五  案:又见于《春明退朝录》卷中 )

    梁祖都汴,庶事草创,正明中,邕于今右长庆门东北创小屋数十间为三馆,湫隘尤甚。

    又 周庐徼道,咸出其旁,卫士驺卒,朝夕喧杂。每受诏撰述,皆移他所。至太平兴国中,车驾临幸,顾左右曰;“若此卑陋,何以待天下贤俊 ! ”即日诏有司,规度左升龙门东北居府地为三馆,命内臣督役,晨夜兼作,不日而成,寻下诏赐名崇文院,以东廊为昭文馆书库,南廊为集贤院书库,西廊八经史子 集四部为史馆书库,凡六库,书籍正副本仅八万卷,斯为盛也。昭文馆本前世弘文馆,建隆中,以其犯宣祖庙讳,改焉。淳化初,以吕佑之、赵昂、安德裕、勾中正 并直昭文馆,则本朝直昭文馆,自吕佑之等始也。 ( 《皇宋类苑》卷二十九、《锦绣万花谷》前集卷十二  案:又见于《青箱杂记》卷三 )

    集贤有直院、有校理,端拱初,以李宗谔为集贤校理,淳化初,以和★为直集贤院,则本朝直集贤校理,自和★、李宗谔始也。 ( 《皇宋类苑》卷二十九  案:又见于《青箱杂记》卷八 )

    史 馆有直馆,有修撰,有编修,有校勘,有检讨。太平兴国中,赵邻几、吕蒙正皆为直馆掌修撰,而杨文举为史馆编修,是时修撰未列于职。至至道中,始以李若拙为 史馆修撰。雍熙中,宋炎为史馆校勘。淳化中,以郭廷泽、董元亨为史馆检讨。则本朝直史馆、史馆编修、史馆修撰、史馆校勘、史馆检讨,自赵邻几、吕蒙正、李 若拙、杨文举、宋炎、郭廷泽、董元亨等始也。 ( 《皇宋类苑》卷二十九  案:又见于《青箱杂记》卷三 )

    本朝三馆之外,复有秘阁图书,故秘阁置直阁,又置校理。咸平初,以杜镐为秘阁校理,后充直秘阁。则本朝直秘阁、秘阁校理,皆自杜镐始也。 ( 《皇宋类苑》卷二十九、《锦绣万花谷》前集卷十二  案:又见于《青箱杂记》卷三 )

    三馆谓 ( 字同宣祖庙讳上一字 ) 文馆、史馆、集贤院。建隆元年二月,避讳字,诏易名昭文馆。端拱元年五月,诏置秘阁于崇文院之中堂。 ( 《皇宋类苑》卷二十九、《锦绣万花谷》前集卷十二 )

    唐 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工会群官司隶籍其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是也, 惟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阙文。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无宣召之礼,惟学士宣召。盖学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无因得入,故院门别设复门,亦以其 通禁庭也。又学士院北扉者,以其在浴堂之南,便于应诏。今学士初拜自东华门入,至左承天门下马待诏,院吏自左承天门双引至★门,此亦用唐故事也。唐宣召学 士自东门入者,彼时学士院在西掖,故自翰林院东门赴召,非若今人之东华门也。至如挽铃故事,亦缘其在禁中,虽学士院吏亦止于玉堂门外,则其严密可知。如今学士院在外与诸司无异,亦设铃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 ( 《皇宋类苑》卷二十九  案:又见于《梦溪笔谈》卷一 )

    秘府有唐孟诜《家祭仪》、孙氏《仲响仪》数种,大抵以士人家用台棹享祀,类几筵,乃是凶祭,其四仲吉祭,当用平面毡条屏风而已。 ( 《皇宋类苑》卷三十二  案:又见于《春明退朝录》卷中 )

    凡封赠父母祖唯降麻官用白背五色绫纸、法锦★大牙轴,馀虽极品,止给白大绫纸、法锦★大牙轴。 ( 《皇宋类苑》卷三十二  案:又见于《春明退朝录》卷中 )

    石 曼卿天圣宝元间以歌诗豪于一时。尝于平阳会中作《代意寄尹师鲁》一篇,词意深美,曰:“十年一梦空花委,依旧山河损桃李。雁声北去燕西飞,高楼日日春风 里。眉耸石州山对起,娇波泪落妆如洗。汾河不断水南流,天色无情淡如水。”曼卿死后数年,故人关咏梦曼卿曰:“延年平生作诗多矣,独尝自以为平阳《代意》 一篇最为得意,而世人罕称之。能令余此诗盛传于世,在永言耳。”咏觉后,增演其词,隐度以入《迷神引》声韵。于是天下争歌之。他日复梦曼卿致谢。咏字永言。 ( 《皇宋类苑》卷三十四及卷四十六 ( 注名贤诗话 ) 案:又见于《渑水燕谈录》卷七 )

    浮图能诗者不少,士大夫莫为汲引,多汩没不显。予尝在福州,见山僧有朋有诗百馀首,其中佳句如“虹收千嶂雨,潮殿半江天”、“诗因试客分题僻,棋为饶人下着低”,不减唐人。 ( 《皇宋类苑》卷三十六 )

    杨 玢,靖恭虞卿之曾孙也,仕前伪蜀王建至显官,随王衍归后唐。以老得工部尚书,致仕归长安,旧居多为邻里侵占,子弟欲诣府诉其事,以状白玢,玢批纸尾云: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子弟不敢复言。 ( 《皇宋类苑》卷三十六 )

    真 宗即位之次年,赐李继迁姓名,而复进封西平王。时宋 ( ★ ) 、宋 ( 白 ) 、苏 ( 易简 ) 、张 ( 洎 ) 、在翰林,俾草诏册,皆不称旨。惟宋公 ( ★深颐上意,必欲推先帝欲封之意,因进辞曰:“先皇帝早深西顾,欲议真封。属轩鼎之俄迁,建汉坛之未逮,故兹遗命,特待眇躬。尔宜望弓剑以拜恩,守疆垣而 效节。”上大喜。不数月,参大政。 ( 《皇宋类苑》卷四十  案:又见于《湘山野录》卷上 )

    夏 英公 ( 竦 ) 虽举进士,本无科名,以父没王事授润州丹阳簿,即上书乞应制举,其略曰:“边障多故,羽书旁午,而先臣供传遽之职,立矢石之地,忘家徇国,失身行阵。陛下 哀臣孤幼,任之州县。唯陛下辨而明之,若陛下以枕石漱流为达,则臣世居市井;若陛下以金★丹桂为材,则臣未忝科第;若陛下以鸠杖鲐背为德,则臣始逾弱冠; 若陛下以荷戈控弦为盈,则臣生不绵历;若陛下令臣待诏公车,条问急政,对扬紫宸,指陈时事,犹可与汉唐诸儒方辔并★而较其先后矣。”真庙再三赏激,召赴中 书,试论六首,一曰《定四时别九州圣功孰大论》,二曰《考定明堂制度论》,三曰《光武二十八将功业先后论》,四曰《九功九法为国何先论》,五曰《舜无为禹 勤事功业孰优论》,六曰《曾参何以不列四科论》。是岁遂庆中制科。 ( 《皇宋类苑》卷四十、《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二十二、《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三十七 )

    丁 晋公贬崖时,权臣实有力焉。后十二年,丁以秘监召还光州致仕,时权臣出镇许田,丁以启谢之,其略曰:“三十年门馆游从,不无事契;一万里风波往复,尽出生 成。”其婉  约皆此。又自夔漕召还知制诰,谢二府启:“二星入蜀,虽分按察之权;五月渡泸,皆是提封之地。”后云:“谨当揣摩往行,轨躅前修。效慎密于孔光,不言温 树;体风流于谢傅,且咏苍苔。” ( 《皇宋类苑》卷四十  案:又见于《湘山野录》卷上 )

    太 宗飞白书张咏、向敏中二人名付中书曰:“二人者名臣,为朕记之。”向公自员外郎为谏议、知枢密院,止百馀日。咸平四年除平章事,后坐事出知永兴。驾幸澶 渊,手赐密诏:“尽付西鄙,得便宜从事。”公得诏藏之,视政如常。会邦人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密使麾兵被甲衣袍伏庑下幕中。明旦,尽召宾僚兵官, 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令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公振★一挥,伏卒齐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诛之。剿讫屏尸,命灰沙扫庭,张乐宴饮, 宾从股栗。 (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三、《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十六  案:又见于《玉壶清话》卷五 )

    李 文靖公沆为相,王魏公旦方参预政事。时西北隅尚用兵,或至旰食,魏公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 ? ”文靖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谥,朝廷未必无事。”其后北狄讲和,西戎纳款,而封岱祠汾,搜讲坠典,靡有暇日,魏公始叹文靖之先识过人远 矣。 (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  案:又见于《渑水燕谈录》卷二 )

    仁宗景佑二年,置迩英、延义二阁,迩英在迎阳门之东北向,延义在崇政殿西南向。贾昌朝以书延进对,为二阁记注,命章得象等接续《帝学》。 ( 《锦绣万花谷》前集卷十二 )

    仁宗天圣间,从夏竦之奏,增重制科之目。于是自贤良、方正以下,其科为六,自书判、拔萃以下,其科为四,验之以进策十卷,先之以过阁六论,荐之纠之以台谏。 ( 《锦绣万花谷》前集卷十二 )

    《归田录》载德州长寿寺《舍利碑》云:“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岩桂分丛。”亦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同。 ( 《密斋笔记》卷三  案:《集古录跋尾》卷五互见 )

    胡旦有俊才,尚气陵物,尝大言曰:“应举不作状元,仕官不为宰相,乃虚生也。”及随计之秋,适座中闻雁,乃题诗曰:“明年春色里,领取一行归。”果魁天下。
( 《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十六 )

    王 沂公与李文定公连榜取殿魁,又相继秉钧轴,文定镇并门,公均劳逸本乡,作诗寄之,略曰;“锦★得隽曾相继,金鼎调元亦荐更。并上儿童公再见,会稽幢绂我偏 荣。”或曰如此名实,何由企及。 ( 《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十六、《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七 ( 末注《续录田录》 ))

    曾 谏议致尧性刚介,少许可。一日,在李侍郎虚己座上见晏元献公,晏,李之婿也,时方为奉礼郎,谏议熟视之曰:“晏奉礼他日贵甚,但老夫耄矣,不及见子为相 也。”吕许公夷简为相日,文潞公为太学博士,谒许公,改容礼接,因语之曰:“太博此去十年当践其位。”夏英公谪守黄州,时庞颍公司理参军,英公曰:“庞司 理他日富贵远过于我。”既而四公皆至元宰。古之贵人多识贵人,信有之也。 ( 《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九 )

    种 放字明逸,隐居终南山豹林谷,闻希夷之风,往见之。希夷先生一日令洒扫庭除,曰:“有嘉客至。”明逸作樵夫拜庭下,希夷挽之而上曰;“君岂樵者,二十年后 当有显官,名声闻天下。”晚逸曰:“放以道义来,官禄非所问也。”希夷笑曰:“人之贵贱,莫不有命,君骨相当尔,虽晦迹山林,恐竟不能安,异日自知之。” 后明逸在真宗朝以司谏赴司,帝携其手登龙图阁论天下事,及辞归山,迁谏议大夫,东封改给事中,西祀改工部祠郎。希夷又谓明逸曰:“君不娶可得中寿。”明逸 从之,至六十岁卒。 ( 《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九 )

    初,寇莱公年十九擢进士第,有善相者曰:“君相甚贵,但及第太早,恐不善终,若功成早退,庶免深祸,君骨类卢多逊耳。”后果如其言。 ( 《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九 )

    刘昌言太宗时为起居郎,善稗阖以迎主意。未几,以谏议知枢密院,君臣之会,隆替有限,圣眷忽解,曰:“昌言奏对皆操南音,朕理会一字不得。”遂罢。 ( 《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九 )

【《归田录》·全卷(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