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析│商业地产创新型融资→运营必看!

 健智 2019-10-21

     

做商业地产一定要懂资本。因为一个商业物业的价值形成,实际上是从资本到物业到运营再到资本的一个完整闭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融投管退。一个商业地产人不应该把整个产业分裂为商业企业(即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企业。而必须以三位一体的视角来看待这个行业。

一、商业地产创新型融资设想(上)

今天我听了一个关于十强地产企业利用地下管道进行融资的案例,很受启发,我怕过两天忘记了,所以,就插一篇关于融资的分享。

案例是这样的,有家十强地产企业的某个项目缺少资金,由于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所以公司就把项目的地下管网作价3个亿,将其协议转让给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租赁公司再把管线回租给地产公司使用,地产公司每年按销售价的7%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并且每隔半年不等额向租赁公司偿还本金,两年之后地下管网100%的回购。

我听了这个案例很受启发,因为商业项目的核心问题就是资金,如果想要让一个商业项目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它的资产价值,原则上必须要持有运营,但是现在很多开发商都是采取分割销售的方式来运作,很多人没有甲方思维,所以不理解甲方为什么要卖项目,其实道理很简单,你出门吃碗麻辣烫还要付钱呢!一个商业项目动辄上亿的投资,你不解决资金问题,活都活不下来,哪里还谈得上什么运营呀。

在当下的商业地产市场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商铺销售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却是越来越多的机构看好商业资产,各路资本都在积极地进行布局。

因为中国一线城市的地产实际上已经进入存量时代,而多数二线城市也即将进入存量时代。在增量时代是现金为王的,在存量时代却是资产为王的。所以在房地产的上半场谁有钱谁是老大,在下半场谁手里有资产谁是老大。

所以现在在一二线城市比较好的地段拥有一个商业项目,如果迫于资金压力不得不卖掉的话,是非常可惜的。

虽然现在资本市场的口子在逐渐打开,但是对于区域型的中小开发商而言,还很难利用得上。大家看好的REITs一时半会也落不了地,就算落地了,根据目前的现状一定是首先落在长租公寓上的,商业还要靠后,而且落地了,那也是大佬的游戏,中小开发商还够不上。

上面这个案例倒是启发了我,我有一个交易架构的设计,拿出来跟大家讨论一下,有兴趣的人可以跟我联系,看我们能不能走出一条中小开发商商业项目融资的创新之路。

二、商业地产创新型融资设想(下)

我根据上面的案例设计了一个销售回购模式。当然,销售回购模式在业内是有的,但都并不是为了持有资产而设计的融资方式。

业内存在的销售回购模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发商没搞明白,被代理公司忽悠了。一种是小开发商根本没打算回购。

假如资金有问题,还想要持有商业项目该怎么操作呢?

假定你有10万方的商业项目,单方成本5000元,总造价是5个亿,按照现在商铺的市场价格你单方估价1.5万。也就是你出售34000方,即可收回5个亿的投资。你在销售时跟业主签订十年委托经营协议,然后约定十年到期,你按照原价回购。

租金设定两段,前三年为第一阶段,按销售价的8%设定,后七年为第二阶段按销售价10%设定。前三年一次性兑现,后七年逐年兑现。至于前三年怎么操作,我们业内都清楚,我就不明说了,如果销售环节操作的好的话,我们实际只用支付后七年的租金成本。十年之后,你将销售物业完全收回,实际上等于你用年化7%的成本融了5个亿,使用了10年。这个资金成本就很低了,就相当于是银行贷款的利率,而且中小企业就算能拿到也会上浮很多,应该基本是在8%——10%之间了。

这样我们前三年由于没有租金支出,运营团队没有太高的收益压力,可以按照商业规律认真地经营商场,等到三年后场子渡过了培育期,我们需要开始给业主支付租金了,那么这个时候即使我们只有3%的回报率,但是因为我们只销售了三分之一,因此我们也有足够的收入去支付业主的租金。如果按照房地产60%的杠杆,也就是老板只需要前期出资2个亿,在营销能够完成34000方销售任务的情况下,之后不需要老板再出一分钱,即可在十年之后获得整个资产。另外,还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法律问题。也就是说所以的模式设计必须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进行,要保证操作的合规性。

第二,既然真正的目的是持有资产,销售只是融资手段。最好是用协议出让的形式,也就是不需要进行真正的产权交割。这样其实在一开始开发商就拥有完整的产权,不影响开发商利用资产再次融资。而且,如果进行真实的产权交易,卖的时候要缴税,买回来的时候还要缴税。不进行真实的产权交易,开发商和投资人都可以进行合理的避税。但是这样操作会加大销售的难度。

第三,既然开发商拥有完整的产权,在运营团队给力的情况下,开发商用不着到期一次性回购,这样一方面在回购时,由于金额巨大会有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整体的利息支出会增加在正常情况下,项目运营五年之后,会进入快速增长期,这时候,以项目资产融资的成本会下降,也就是开发商可以用更便宜的钱替代前期投资人的钱。因此,可以设计从第五年开始,逐年兑付投资人的本金。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自己的资金成本。

当然,上述模式能够成立,不出风险的关键保障是项目的运营管理能力,事实上,少了运营这一环,任何想要去持有商业项目的设计都是有风险的。因此,只要你想要持有商业项目,运营管理能力是你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

昨天我所设计的融资方案,朋友们看了都说太复杂,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我们都知道商业地产有两个收益,一个是持有期间的租金收益,一个是物业的增值收益。我所设计的方案不过是把十年的租金收益让渡给了小投资人,用来换取资产的价值和剩余三十年的租金。

在一个商业物业的生命周期里,实际上是三种商品在运营,一个是资本,一个是资产,一个是消费品。这三者各有自己的运营规则和规律,又相互关联和影响,其中又以资本为关键要素,这个要素不成立,开发和运营就成了空中楼阁。

我们之所以更重视商业运营,是因为它处于产业的末端,更表象和直接,我们更容易看到它。但是我们往往会忽视在商业运营繁荣或惨淡的表象下,承载它的那个物业本身也是一个商品,它是更需要用心去经营的,这一点我们要向港资企业学习,在港资商业企业里,我的商业可以运营的不好,出现大量掉铺;我也不会在开始就追求满铺开业,哪怕只有一家店铺开门我就可以开。但是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都不会让我的物业品质下降,因为他们懂得长期的物业价值比短期的租金收益更重要。

而藏在商业物业背后的资本,就更隐蔽,更不为人所知了。但其实他们才是终极的老板。运营链条和开发链条不过都是为资本打工的而已。

因为我是在运营链条上的,我写这些更多地也是给运营的朋友看的。所以我并不是仅仅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产业链。我更多地是想告诉运营的朋友,如果我们看懂整个产业链的话,我们这些运营的人是有逆袭的条件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有条件让资本反过来给我们打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