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MRI技师上岗证考试 真题解析(5)

 小米菓 2019-10-21

------单选题第41~50题

声明:试题来自热心网友“沐颜”的分享。

CT技师因为真题不全,暂停解析。这段时间主要解析MRI技师的真题。

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数据题、简单习题不再做解析,文末附参考答案。

虽然多次审稿,难免还是会有语病,还望谅解。

41.CT图像后处理方法不包括(  )

A.MIP

B.SSD

C.VRT

D.CTVE

E.SEQCT

【解析】

42.关于高分辨力扫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扫描层较薄(1-2mm)

B.内耳疾病常用高分辨力扫描

C.肺部间质性病变适用于高分辨力扫描

D.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较大

E.采用高分辨力重建算法

【解析】一招致胜:层厚薄有助于较少部分容积效应。只要牢记这句话,选项AD就是矛盾的,对单选题来说,只需要在这两个选项中选就可以了,这就增加了正确率,自己做对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43.关于滤波函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分辨力算法,可使分辨力增加

B.高分辨力算法,可使噪声增加

C.软组织算法,可使噪声增加

D.软组织算法,可使分辨力降低

E.软组织算法,可使噪声及分辨力均降低

【解析】滤波函数是一种算法函数,将影响图像的分辨力和噪声。在CT图像处理中一般有三种模式,高分辨力、软组织和标准算法。

高分辨力算法,顾名思义,是用于提高图像空间分辨力的,但是在空间分辨力增加的同时噪声相应增大。

软组织算法可以使组织边界、轮廓平滑、柔和,降低了噪声,提高了密度分辨力,但是空间分辨力是降低的。

44.关于CT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空间分辨力低于普通X线摄片

B.密度分辨力低于普通X线摄片的20%

C.CT图像还不能反映生化方面的资料

D.CT定位、定性只是相对的

E.CT图像基本上只反映解剖学方面的情况

【解析】CT的密度分辨率高于普通X线平片,空间分辨率低于普通X线平片。

45.属于敏感组织的是(  )

A.肝脏

B.膀胱

C.肾脏

D.晶状体

E.听小骨

46.关于钙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钙化组织缺乏可动性质子

B.T1加权像一般呈低信号

C.T2加权像呈低信号

D.信号高低与锰盐的成分无关

E.T1加权像上可表现为高信号

【解析】钙化缺乏可动性因子,以往认为T1WI、T2WI均为低信号;现在认为,钙化主要取决于钙盐的成分,若有锰盐时,T1WI为高信号。

石明国主编,医用影像设备(CT/MRI/DSA)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356页。

47.关于TOF-MRA成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又称为流入性增强效应MRA

B.又称背景组织饱和效应MRA

C.可分为2D和3D两种采集模式

D.3D TOF MRA空间分辨率明显低于2D TOF MRA

E.2D TOF MRA对整个扫描区域进行连续多个单层面采集

【解析】TOF MRA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最常用的技术,TOF法基于流入增强效应,顾名思义,流入增强意为流入成像层面的血流为高信号(即增强),血管周围的组织结构因饱和而发生信号衰减。具体原理,可参考石明国主编,医用影像设备(CT/MRI/DSA)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431页。

TOF MRA分为2D和3D两种。其优缺点比较可参考教材436页。

48.关于MR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要求设备场强最好在0.5T以上,梯度场场强23mT/m以上

B.动态增强扫描因腹部需要做屏气扫描,脉冲序列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25s

C.一般采用扰相梯度回波脉冲序列T1WI不压脂,2D或3D模式

D.肾及肾上腺MR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以横轴位为主要扫描方位,期间做1次冠状位扫描,扫描顺序为横轴位(皮质期)→髓质期→冠状位(髓质期)→横轴位

E.动态增强能反映不同时间点的强化信号,对发现病灶、特别是检出小病灶和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解析】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不同时间点的强化信息,对发现病灶(尤其是小病灶)和对病灶定性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而常规增强扫描侧重于增强效果的观察,对增强的时间过程没有特别要求。

注:MRI常规增强扫描是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主要增强扫描方式。

适应症:腹部脏器、脑垂体、乳腺等,平扫未能发现病变或不能明确病变大小、位置、性质时,均需做动态增强扫描。

扫描要求:场强最好在0.5T以上,梯度场场强23mT/m以上;动态增强扫描因腹部需要做屏气扫描,脉冲序列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25s。

步骤:了解平扫资料→确定脉冲序列→预扫描→肘静脉穿刺→确定高压注射参数→按不同部位不同要求选择动脉相、静脉相及延迟扫描。

一般采用扰相梯度回波脉冲序列T1WI加脂肪抑制,2D或3D模式。

更多内容,详见石明国主编,医用影像设备(CT/MRI/DSA)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424页。

49.X线摄影中,使胶片产生灰雾的主要是(  )

A.相干散射

B.光电效应

C.光核效应

D.电子对效应

E.康普顿效应

【解析】康普顿效应亦称康普顿散射,是X线与物质作用时发生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产生的散射线,如果不消除,将作用于胶片,产生灰雾,降低图像对比度。具体的内容,可以看下面这个链接。

习题解析之康普顿效应

50.有关MTF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描述空间频率与信息传递之间关系的曲线

B.纵坐标表述的是信息传递功能MTF值

C.横坐标表述的是空间频率

D.MTF曲线与横坐标相交点是截止频率

E.MTF值0.2以下的空间分辨率为人眼的最终分辨力

【解析】MTF的横坐标、纵坐标请看下图。

其阈值范围:[0,1]。H(ω)=1,表示影像对比度与物体对比度一致;H(ω)=0,表示影像对比度为零,即影像消失,此时的分辨率称为极限分辨率。

人眼不能识别0.1以下的密度差(即低于10%的密度差),也就是说成像系统的最终分辨力为MTF值0.1以下的空间分辨率。石明国主编,医用影像设备(CT/MRI/DSA)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30页。

还有一些内容,可参考下面这个链接:

习题解析之调制传递函数(MT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