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谱》流传千年的酒人酒事,传统文化的雅趣,皆值得铭记与传承

 昵称32901809 2019-10-21

“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唐人饮酒风气很盛。不仅唐朝,从上古开始,酒就已经出现于各类记载中,酒文化通过历朝历代传承发展,在不同朝代拥有各自的风格。

饮酒酿酒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上古传说中,有杜康造酒、仪狄造酒。相当多典籍中都有酒的记载,比如先秦时代的《诗经》中就有三十多首提及酒,占全部诗歌的十分之一以上。在《齐民要术》、《博物志》、《世说新语》等书中,关于酒的奇闻异事也屡屡可见。专门关于酒文化的著作,出现较早的就是《酒谱》和《北山酒经》。

《酒谱》流传千年的酒人酒事,传统文化的雅趣,皆值得铭记与传承

《酒谱》作者窦萍,著本书于宋神宗时。窦萍在政治史上并不显赫,之所以能名传千古,主要是因为《酒谱》。

这本书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讲述饮酒缘起、趣闻和礼仪,外篇讲述酒器、异域酒、酒令等,包括原文、注释、点评及图片。这本书中可见引用非常多,只要是提及酒的著作,不论哪朝哪代,都有可能被引用。窦萍写这本书时没有多少文献可查,几乎是根据记忆,说明他读书之广博和记忆力之强。

《酒谱》的酒人酒事都侧重于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世人纵酒放达成为当时的一种风气。作者对魏晋十分的想往。魏晋名士豪放之余所透露出的颓废和穷途痛哭时的彷徨无奈,引起了被贬谪的窦萍的深切共鸣。

酒的起源与发展

在杜康造酒传说中,杜康,是中国的酒祖。杜康故里在洛阳,因为洛阳被认为是酒文化的起源地。

《杜康纪闻》记载的“五齐六法”据说就是杜康酿酒的秘方。它要求造酒用的黑秫要成熟,投曲要及时,浸煮要清洁,要取用山泉之水,酿酒器物要优良,火候要适当。

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说文解字》

《酒谱》流传千年的酒人酒事,传统文化的雅趣,皆值得铭记与传承

到商周时代,酒曲复式发酵法出现后,酒行业开始发展,且青铜器制作技术日益精良,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商代贵族饮酒极为盛行,周代大力倡导“礼”与“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

汉代,酒的用途进一步扩大。张仲景开始把酒运用到医学中,用酒来治病。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到了东汉末年,酒文化从以乐为本向以悲为怀进行转变。

魏晋时期,除了贵族外,民间也可自由酿酒,私人自酿自饮的现象相当普遍。酒税也应运而生且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饮酒风气极盛,士人常常相约豪放饮酒,边饮酒边游戏,因此有了“曲水流觞”这一景象。

《酒谱》流传千年的酒人酒事,传统文化的雅趣,皆值得铭记与传承

唐代开始,酒文化进一步盛行,酒也就上升到了日常民众的精神层面。“酒催诗兴”是唐朝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饮中八仙便时常在酒入口后开始创作,率性旷达。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令战风行,酒与文化得到了高度结合。

到了宋代,蒸馏法开始出现,高度酒而已产生。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明清两代又是酒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那时的酒讲究“陈”,”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除此之外,酒道还推向了修身养性的境界。明清戏曲通俗小说发展,同时也把酒文化从高雅的殿堂推向通俗的民间,行酒令也成为了市井小民的爱好。

《酒谱》流传千年的酒人酒事,传统文化的雅趣,皆值得铭记与传承

酒令

“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从古到今,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酒搭上关系。因此要开发喝酒时的趣味,而趣味又会在游戏中体现,也就是酒令之中。酒令以文化入酒,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

春秋战国时代,酒令就已经在黄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现了。酒令分俗令和雅令。俗令的代表是猜拳,雅令偏向于文字令,通常是在学识丰富的士人间流行。文字令又包括字词令、谜语令、筹令等。

唐宋经济发展迅速,百姓生活富裕,便有更多精力在思考如何玩乐上。不得不说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会玩的朝代。那时诗词鼎盛,酒令当然也丰富多彩。

《酒谱》流传千年的酒人酒事,传统文化的雅趣,皆值得铭记与传承

白居易是个中高手,从诗句中就可看出。比如“闲徵雅令穷经吏,醉听新吟胜管弦。”“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他认为酒宴中的雅令要比乐曲佐酒更有意趣。且白居易的《东南行》中出现了好几种酒令,像是如今的掷骰子、划拳之类。

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东南行》

到了明清两代,酒令更上一层楼,琳琅满目。清代酒令主要有四类:占令、雅令,通令、筹令。筹令是酒令中的重头戏,筹,顾名思义“运筹帷幄”,需要开动大脑,很受欢迎。

《酒谱》流传千年的酒人酒事,传统文化的雅趣,皆值得铭记与传承

关于酒的异闻

博物志怪书《博物志》中记载不少与酒有关的异闻,《世说新语》中也有类似记载。古人总是对各种事物加以想象并且津津乐道。

有一则非常出名的故事是“千日酒”。刘玄石在中山酒家买了千日酒,但店家忘记告诉他此酒禁忌。刘玄石喝了之后昏迷不醒,几日都不曾醒来,家人以为他死了,就将他安葬了。过了一千日,店家突然想起来这件事,于是找上了刘家人告诉他们千日醉的情况。家人打开墓,刘玄石也正好醒来。

张茂先《博物志》云:昔刘玄石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之千日酒,而忘语其节度,归至家常 醉,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棺敛葬之。酒家经千日,忽悟而往告之,发冢适醒。齐人因乃能之为千日酒,饮过一升醉卧。—《酒谱》

《酒谱》流传千年的酒人酒事,传统文化的雅趣,皆值得铭记与传承

有一种“消肠酒”,酒味香醇浓厚,如果喝得酩酊大醉而不翻动身体,酒就会腐蚀内脏。根据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古人饮酒过量而导致的急性胃出血症状。

张华尝饮此酒,醉眠辄使左右转侧,至觉,左右依常为张公转侧,其友无转侧者。至明起,友人犹不寤。张公曰:‘咄,此必死矣!’使就视之,酒果穿腹流,床下滂沱。”—《酒谱》

结语

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古人今人皆爱酒。

历史不仅意味着过去,我们现在的很多事情都直接传承或受其影响。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部分,都被时间逐渐冲刷得不见踪影。酒令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能够深入到性灵层面并充满乐趣,想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雅趣了。而这些雅趣,皆值得铭记与传承。

《酒谱》流传千年的酒人酒事,传统文化的雅趣,皆值得铭记与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