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酿啤酒与中国酒文化

 RK588 2017-03-05

一,中国酒简史

酒是人类的主要饮料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半流质酒醪,呈糊状,这种酒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酒具一般采用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

酒的发明者共推仪狄、杜康,晋人江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仪狄是大禹时代人,杜康,据说是夏代国君少康。有一次,杜康把剩饭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饭自然发酵,散发出芬芳气味,产生了一种液体。杜康取而饮之,感觉其味甘美,受启发造出了酒。


杜康作为夏王朝的第五代统治者亲自造酒,可见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程度。

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随着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提高,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程度,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纣王建造的酒池足以行舟,可见当时酒类产量之大。

周代倡导“酒礼”与“酒德”,出现了“酒祭文化”,五礼均与酒有关。《诗经》305篇中,“酒”字多达60余处。

秦汉之后,酒类“礼”的色彩愈来愈浓,献谀神灵、祭祀祖先成为了酒的基本功能。

魏晋时期酒禁大开,允许民间自由酿酒,私人自酿自饮的现象相当普遍,酒业兴盛,并出现了酒税。当时的名士饮酒风气极盛,借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忧思、对历史的慨叹。

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催诗兴”是唐朝文化高度凝炼的体现,酒也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融入到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唐人饮酒多在饭后,饱食徐饮、欢饮,既不易醉,又能获得更多乐趣。

宋朝酒业繁盛,酒店众多,强调品牌个性化。

金元时期,出现了烧酒——阿剌吉酒。

到了明、清两朝,酒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的饮品。每逢佳节,“专用酒”十分流行,如春节饮椒柏酒,元宵节饮填仓酒,端午饮菖蒲酒,中秋饮桂花酒,重阳饮菊花酒。

 

二:酒文化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酒不但在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都占有重要位置,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思想为源头。庄周倡导“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宁愿做逍遥自由、在烂泥塘中摇头摆尾的乌龟,也不愿做受人束缚、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个性自由、忘却生死利禄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写道:“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境界便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阮籍长醉不醒,刘伶嗜酒如命,陶渊明酒后挽歌,这些旷达之士追求的并非酒醉,而是忘忧。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狄奥尼索斯为象征。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可以使人获得极大快感。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在,对艺术品创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醉酒而获得灵感,是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酒文化中最精彩的部分是由文人创造的。与官司人、商、匠人、农人相比,文人和酒更有缘分。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

酒后吟诗作文,常有佳句华章,饮酒本身也往往成为创作素材,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知章骑马如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掸。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散发着酒香,文人的杰出代表李白和杜甫终生嗜酒。李白自称“酒仙”,杜甫“性豪业嗜酒”,“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因此被郭沫若称为“酒豪”。郭沫若还煞费苦心地统计出,在两人现存的诗作中,言及酒的,李占17%,杜占21%。假如没有酒,李杜的诗歌一定会少了许多韵味,我们今天读到的《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一定会薄了许多。

优雅的宋词更是源于酒桌之上。宋代文人饮酒行乐的酒令,逐渐演变为慢词、小曲,许多词牌名在长期行酒游戏中固定下来,诸如调笑令、天仙子、水调歌、荷叶杯、醉公子、南乡子……

且不说“诗翁爱酒长如渴”的苏东坡,“醉里挑灯看剑”的辛稼轩,“一杯未尽诗已成”的杨万里,“醉来赢得自由身”的张元年……连女词人李清照也是位超级酒友,其作品中时时散发出酒的醇香:“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元代酒文学并未因大好山河沦落为异族统治而沉寂下去。“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惊魂恼惊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白朴的这首小令主题是及时行乐,明哲保身,将生活之乐寄情于诗酒。“于今老去空名在,处处题诗偿酒债。淋漓醉墨落人间,夜夜风雷起光怪。”张间以诗偿酒债,既有无钱饮酒的无奈,也有以酒赋诗的逍遥自在。

才华横溢的明人唐寅年轻时纵酒成性,成年后“佯狂使酒”,到了晚年又借酒浇愁,一生潦倒,始终与“酒”相伴。正德四年,唐寅在苏州城北建成桃花坞,自称桃花坞主,著名的《桃花庵歌》便是此时所作:“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清代文人中,郑板桥、吴敬梓醉中创作,曹雪芹纵酒赋诗作《石头记》,早已尽人皆知。画家张吾,无论画山水花草,还是人物禽兽,无一不妙,但唯有酒酣,才能“挥洒甚捷,笔情纵逸,韵致萧然,竖抹横涂,生气勃勃,墨色浓淡,各极其妙”。纪昀因为不善饮酒,座师孙宫允终身引以为憾事。后来纪昀录取的葛正华“洒量冠一世”时,纪昀竟“闻之起舞”。毫不夸张地说,清代对文人有“文酒并茂”的要求。

五四”之后的现代文人也常相聚宴饮,《鲁迅日记》中常有记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在郁达夫做东的宴席上写成的。郁达夫嗜酒,曾有“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之句。文人雅集,樽俎之间充满文化味,谈诗话文,即席吟咏,仍是一大主题。丰子恺曾写道:“世间最好酒肴,莫如诗句。”

文人饮酒特别讲究过程,喜欢享受其中的雅兴,于是,酒令应运而生。

早在两千多年前,酒令就在黄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现了,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汉初吕后曾大宴群臣,命刘章监酒。刘章以军法行酒令,席间有吕氏族人逃席,被刘章挥剑斩首,此即为“酒令如军令”的由来。

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流行于文人之间,是对聪明才情、知识水平、文学修养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没有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难免当场出丑。白居易云:“闲徵雅令穷经吏,醉听新吟胜管弦。”认为酒宴中的雅令要比乐曲佐酒更有意趣。

雅令五花八门,世上所有事物——山川人物、花草鱼虫、诗词歌赋、戏曲小说、时令风俗、经史百家、民谣谚语、典故对联——无不入令,将中国酒文化从高雅殿堂推向了通俗民间,把普通宴饮提升到讲酒品、崇饮器、行酒令、论饮道的高雅境界。于是,酒宴始终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觥筹交错中,不仅可以享受酒的醇美,还能得到文化熏陶。

 

三,白酒绝非中国酒文化的代表

从酿酒工艺史和酒文化史中可以发现,中国的酒文化并非白酒文化。现在的高度白酒本来被称为“烧酒”,白酒原本是指米酒,脍炙人口的饮酒典故是黄酒、米酒文化的体现。元朝之后,高度白酒的蒸馏工艺才开始大范围普及。在此之前,国人饮用的多是未经蒸馏的低度酒。

从产量看,1949年全国白酒产量仅为10.8万吨,当时人口5.4亿,人均消耗量为200克/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烈性酒饮用者多是北方少数民族及底层百姓,如四川盆地的井盐工人。1949年后,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的烈性酒被提升为奢侈消费品,白酒才开始逐渐主导国人的日常生活。

葡萄酒、啤酒、黄酒、白兰地、威士忌都可以仔细品味,而白酒的味道过于辛辣,喝酒之人多快速吞下。至于高档白酒所谓的各种醇香,且不说其中是否添加化学香精,即便纯正天然,资深酒鬼也没几人会含在口中慢慢品尝。作为一个北方人,笔者常在公交车上闻到难闻的酒气,这种令人作呕的酒味只会源于白酒,不会是其它酒类。

嗜好饮白酒的,很难享受饮酒的过程,多是喜欢酒后昏昏然的感觉。“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这种清浅入画的意境,只是读着便觉诗意悠然,余韵无穷。不过,饮用烈性酒很难停留在这种微醺状态。

鸿门宴上如果喝的是烈性酒,估计项庄根本不会同项伯文绉绉舞剑,而是径直上前刺死刘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如果喝的是白酒,众武夫说不定当场就打起来;青梅如果煮的是白酒,听曹操说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刘备可能不会吓得丢掉筷子,而是豪迈地应和:“大丈夫当如是也!”如果东晋名士曲水流觞饮用的是白酒,《兰亭集序》也许会被后人当成张旭的作品。

国立青岛大学时期,校长杨振声、教务长赵太侔、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外文系主任梁实秋、会计主任刘本钊、理学院院长黄际遇、秘书长陈季超和诗人方令豫号称“酒中八仙”,经常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三十斤一坛的花雕,一夕便尽。

随着时代变迁,中国酒文化已逐渐演化成中国特有的政治文化、人情文化、商业利益寻租文化及公关饭局文化,现在酒桌上被奉为圭臬的规矩,不过是官场规则的延伸。这种以喝酒迅速拉近关系的社交方式,可以说是自我放纵、腐败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同黄酒文化相比,白酒文化是一种俗文化——就像莎士比亚话剧和二人转,虽然同为舞台艺术,但一雅一俗,有云壤之别。

白酒之所以流行,不过是引导消费的结果——白酒税利极高,仅次于烟草行业。公开资料显示,白酒行业的毛利率超过60%,茅台酒的毛利率超过90%,远高于楼市。

我们来看一下当前国内各大酒企的产品卖点:茅台卖“贵”,五粮液卖“尊”,剑南春卖“喜”,国窖1573卖“历史”,郎酒卖“红”,水井坊卖“高尚”,洋河卖“情怀”,金六福卖“福”,董酒卖“密”,古井贡酒卖“年份”,泸州老窖卖“老”,酒鬼酒卖“醉”,汾酒卖“馆藏”……这些卖点不过是迎合国人饮酒需求产生的噱头,与酒的品质、味道无关。

 

四,什么是精酿啤酒

根据原料和发酵工艺,啤酒可分为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常见的百威、嘉士伯、青岛和雪花都是工业啤酒。

大多数中国人满足于工业啤酒的酸涩口味,就像习惯了雾霾、不安全食品,真正醇厚美味、富有文化内涵的却是精酿啤酒。

对于消费者来说,百威、雪花等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有什么区别呢?

1、酿酒原料不同

精酿啤酒只使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进行酿造,不添加任何人工化学剂料。与工业啤酒相比,使用的麦芽和啤酒花更多,酿造出来的麦芽汁浓度更高。通常,精酿啤酒不考虑成本,多会选择上等原料酿制。

为降低成本,工业啤酒更多用大米、玉米和淀粉等原料取代麦芽,酿出的啤酒麦芽汁浓度很低,口感偏淡。

国产工业啤酒中销量最大的雪花以清爽为标志,其实是寡淡。多数国产工业啤酒的麦芽浓度只有8-10%,酒精度只有3.1%左右,一些品牌如西湖、雪花低至2.5%,味道如同大量掺水。笔者20年前钟爱原装进口健力士黑啤,酒浆浓得粘嘴唇,现在已变得淡而无味了。

工业啤酒麦芽一吨2000多,精酿所需的麦芽价格10倍于此;工业啤酒使用的酒花每吨2万元左右,精酿所需的酒花高达数十万,精酿的品质和口感也因此远远好于工业啤酒。

2、发酵工艺不同

精酿啤酒发酵结束后不进行过滤、杀菌处理,营养更丰富,口感更好。

工业啤酒发酵结束后通常采用过滤和巴氏杀菌,增加啤酒的货架期。

工业啤酒采用数十吨乃至数百吨的大罐,发酵过程难以控制,一般发酵到20多度后大量兑水稀释,产出的实际上是啤水,味道自然寡淡。精酿啤酒采用小罐,可以精确控制发酵过程,直接饮用原浆,味道自然醇厚浓郁。

3、发酵时间不同

精酿啤酒不会太多考虑时间成本。传统精酿啤酒发酵时间长达 2月,发酵充分,麦芽汁浓度更高,风味更为浓郁。

时间就是金钱,工业啤酒发酵期通常只有 7 天左右,因此发酵不充分,导致麦芽汁浓度含量低,口味清淡。

著名的波旁世涛挑选美国优质白橡木桶,在其中对波旁威士忌进行至少八年酿制,再采用“湿桶陈酿”法,在芝加哥强烈的温差下,历经8—16个月精心酿造,波旁世涛方才问世。

4、风格和营养价值不同

精酿啤酒添加的麦芽、酵母、啤酒花种类和数量较多,酿出的成品风格种类各异,有香气袭人的小麦啤、厚重的黑啤、琥珀啤及水果啤等。这些精酿啤酒都具有浓郁的香气、厚重饱满的口感、高含量的麦芽汁、高酒精度、高营养值、高售价等特点。

为了统一成品口感,工业啤酒酿造工艺和风格单一,再加上发酵时间极短,所以工业啤酒具有口感淡、麦芽汁浓度低、啤酒花含量少、酒精度低等特点,其营养价值和售价也较低。

5、喝法不同

精酿啤酒口感较浓郁厚重,酒精度高,适合慢慢品用。

工业啤酒口感较淡,酒精度低,适合大口饮用。

 

五,精酿啤酒更契合中国酒文化

《论语·乡党篇》中,有一段描述孔子的饮食之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一连十个“不食”,好像孔子吃东西非常节制、挑剔。不过,其中一句很有趣:“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说:只有饮酒不规定分量,但是从不喝醉。

尽情喝,还不醉,高度白酒肯定不是好选择。

近几年,各地精酿啤酒酒吧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人们终于不再满足在街边小摊撸串喝劣质啤酒了,而是学会多花点钱,品尝进口啤酒甚至精酿了。国家元首与英国首相卡麦伦举杯共饮的也变成IPA,而不再是茅台了。

在醇厚方面,精酿啤酒也许略次于陈年黄酒,但是,它的原料品种包括酒花、麦芽,还有各种辅料,远远多于白酒、黄酒、红酒,再加上细腻的泡沫,口感非常丰富。

仅比利时便出产800种不同风格的啤酒,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酒液从淡金到漆黑,泡沫从洁白到棕褐,香气从果香到烘焙香,味道更是酸、甜、苦、咸、鲜,应有尽有。

由此看来,作为酒类新宠的精酿啤酒,比黄酒更契合中国的酒文化。对喜欢独酌的人来说,风味繁多的精啤更是可以使其自得其乐:面对青山绿水、海阔天空,放一支柔和的曲子,品尝几款不同的精酿,也是一大乐事。

品尝精酿通常先从眼睛开始享受。第一是颜色,通过颜色能够大体判断出一些经典风格的啤酒,譬如漆黑的世涛、红棕色的博克、淡金色的皮尔森等等。第二是光泽,如果酒体完全清澈,那么该啤酒已经不含酵母,大概是经过了巴氏消毒;精酿啤酒往往带有酵母,会有细微沉淀。第三是泡沫,泡沫越细腻持久越能保存啤酒的香味。最后是发泡:好的啤酒倒入杯中后会有细小泡沫持续不断从杯底蹿升;发泡可以带出啤酒的香气,气泡越小发泡越持久,意味着越能持久地释放香气。

精酿色彩繁多,艳丽厚重,又有些模糊,增加了神秘感,如国画般富有内涵。

眼睛享受过后,轮到鼻子。出众的香味是精酿啤酒的重要指标,而工业啤酒往往没有香味。温度直接影响啤酒的香气表现,所以,不同于工业啤酒,富于香气层次变化的精酿饮用温度不宜太低,一般建议在10度以上。随着温度的变化,香气也有所转换,选用适当的杯具品酒能够帮助鉴赏。美好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可能源于熏烤的麦芽,或是投放的啤酒花,或是精心培育的酵母,再或是酿造时添加的香料。通过仔细分辨香味,可以了解酿酒师的良苦用心。比较常见的有水果、草本植物、辛香料、蜂蜜、烟熏、烘焙糕点等香味。

杯子由远及近,酒香如梦中美女般袅袅飘来,菊花、青苔、松针、熏衣草……香气如环肥燕瘦般各具特色。

最重要的感受当然来自舌尖,饮酒的体验不仅仅是味道,还有口感、尾韵和余韵。口感指酒体强度,是饱满圆润还是轻盈飘逸,是强烈的酒精灼热还是锐利的杀口感;是醇厚如唐诗,还是轻灵似宋词;豪爽畅快如大江东去,还是清新自然似小桥流水。

一款好的精酿应均衡明确,trappist修道院感觉厚重,皮尔森则口感轻盈。酒液即将离开口腔时被称为尾韵,离开后被称为余韵,好的啤酒可以感受到尾韵的细腻变化、摇曳多姿,而余韵的强度和长度更能为一款啤酒加分,霸占口腔、冲击味蕾的感觉可强化记忆。

如此轻啜慢咽,满口余香,数次之后,便再也不肯放弃这杯中之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