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猪场,养猪就是养人

 读书卢允涛 2019-10-21

“养猪就是养人”,指的是猪场管理之人员管理。养猪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猪场管理中,有两个管理的对象主体,一是猪,二是人。

什么叫管理?在管理学中,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与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可见,管理的核心就是人员管理。同理,猪场管理中,人的管理也最为关键。

谈猪场人员管理,先讲一个案例。今年十月份和同事到一个400余头母猪场进行驻场服务,主要服务项目是母猪的配怀服务。驻场十天,发现了很多问题:如保存精液的恒温箱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差异大;配种舍环境卫生较差;配种前母猪阴户卫生较差,配种后无消毒卫生管理;母猪配种时机把握不准确;巡栏公猪在母猪栏停留时间较短,查情质量差;只上午查情,下午不查情;下床母猪长时间不发情,可能缺乏优饲,个别母猪炎症,公猪刺激不够,等等。总结时,我们共整理了19条问题和建议,以及执行措施和进度。

通过这段时间猪场服务,以及对这些问题分析发现,这些问题主要还是人的因素,或者说是猪场疏于对人员的管理造成的。那么,这里就谈谈猪场管理中的人员管理。

对人的管理,有几个原则贯穿于始终,即“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原则。在猪场,选人很关键,不同岗位选择适合从事本岗位的人,尤其是场长。场长是管理者,也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猪场人员管理的核心。除了要具备养猪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对猪场内人员的管理能力,统筹协调,有效利用和发挥猪场各岗位人员的积极能动性,提高猪场生产成绩。

用人,或者说人员管理,需要制度做保障。网上有很多猪场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不能完全套用,场长必须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比如说猪场规模、硬件设施、各岗位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情况等等,制定适合本场的可行的制度。制度要完善,要细化,可操作性强,最好做成“傻瓜化”程序,以便于基层员工执行。

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要分明。职责需要制度来确定,并要对相应岗位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理解,有效实施。制度的执行,需要场长公平公正,奖惩分明。同时,制度地执行也要人性化,要关心下属,尽其所能帮助有困难的员工,有道是“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有助于降低基层员工的流动性。

用人,就要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各岗位人员的技能。除一些养殖大集团,人员相对年轻化,大部分中小型养猪场都面临招人难的困境。这些猪场招来的员工很多都是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甚至没有文化。对于这些人,除了进行制度培训外,还要经常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尽量了解本岗位工作必须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提升员工技能,除能提高生产效益,还能让员工有成就感。可见,养好猪,先要养好人。养猪就是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