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个性发展为核心,开发资源教室课程

 薇薇园儿 2019-10-21

2009年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论文

   别:          教育教学理论           

   号:              01A                   

题    目:以个性发展为核心,开发资源教室课程   

内容提要:

资源教室承担着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特殊教育的职能,而资源教室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文章探讨了初中阶段,如何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情况下,选择、开设适合随读生个性发展的资源教室课程,最终实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总目标,为初中资源教室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范式。

词: 随班就读 个性发展  资源教室课程                                



以个性发展为核心,开发资源教室课程

摘要:资源教室承担着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特殊教育的职能,而资源教室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文章探讨了初中阶段,如何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情况下,选择、开设适合随读生个性发展的资源教室课程,最终实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总目标,为初中资源教室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范式。

关键词  随班就读  个性发展  资源教室课程

一、问题提出

资源教室是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服务对象是经过正式鉴定和教育诊断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他们大部份时间是在普通班与一般学生一起学习,还有部份时间(不超过在校时间的一半) 需要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的辅导,即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这种课程,从而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最终实现让随读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总目标,这些问题让不少资源教师非常困惑。

目前,我国正逐渐加大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建设,但是由于起步晚,师资不足等原因,资源教室课程很多存在着教学内容不适合,课程安排过于僵化,缺乏适合本校随读生的校本教材等问题。2006年我校建立了资源教室,同年,初一年级接收了4名随读生,3名持轻度智力落后证明,1名持ADHD诊断书。根据以往经验,随读生除个别学科外,在很多时候存在“随班就座”、“学无所获”的情况。资源教室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应该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支持?随读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学些什么?应该学些什么?这些问题可参阅的资料不多,在随班就读工作中鲜有研究。从2006年始,我校资源教室以随读生为重点研究对象,选取了信息技术、学做家常饭、职业指导三方面内容开设资源教室课程,以项目学习为载体,开始行动研究,收到了显著成效,使初中资源教室为更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有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根据随读生智力特点和生存发展需要,选取课程内容

     因材施教是两个概念的有机结合,因材施施教的前提,施教是因材的结果,这里的教既包括教学方法也包括教学内容。

    长善救失也是两个概念的有机结合,要辨析学生的长项与弱项,发挥长处,矫正其短处。这是选材的两个原则。

(一)操作性学习领域存在潜能开发空间

根据伯特(CL.Burt)的研究表明,语文中的作文和阅读、数学与智商的相关系数在0.5-0.63中间,而书写、手工、图画等学科则在0.15—0.21之间。1经入学测验,4名学生的语文、英语成绩均为及格。数学成绩1人及格,3人不及格。3科成绩中均出现10分以下的情况,显然我们的区域应该定位在书写、手工、图画三个学科所在的领域里。在4名随读生中有三名书写极差,经调查走访,三名随读生会做家务,至此我们认为随读生在手工操作领域具备发展空间。

(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有效提升

在提到智力落后时,人们往往更重视智力测验分数,而忽略了社会适应能力这一指标。我们所研究的三名智力落后学生的家庭都属于城市低保范畴,一方面家庭文化背景贫乏使他们的常识性知识不足影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家庭环境的复杂,生存质量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这不仅为在操作领域的预想成为可能,也为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基础,而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将来生存发展的有效保障。

(三)紧扣生存和发展两个主题

能够独立生存、自食其力,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是社会对随读生的期许。在初中阶段,资源教室应该为随读生掌握一技之长提供基础知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结合随读生的智力特点和生存发展需要,我们选取以下三部分内容作为资源教室课程。第一部分,信息技术课程。一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掌握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技能(邮件、QQ、搜索工具),二是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重点培养学生一技之能的同时,让小组成员各尽所长;第二部分,学做家常饭。以家常饭为活动主线,通过计划、采购、制作、分享、整理等环节,自然融入数学、语文、生物、饮食文化等常识性知识,在操作性劳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劳动的光荣和快乐。第三部分,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理解工作和职业的含义,探索职业目标,树立行行出状元的职业价值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中,用科学的方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三、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生“怎样学就需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2首先我们对学生的“材”进行了分析,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和发展目标:

施教对象

董某

薛某

李某

卓某

类别

ADHD

轻度智障

轻度智障

轻度智障

特点

强项

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

自理能力强

机械记忆尚可

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弱项

书写困难

易冲动

书写困难

不良行为

思路不清

情绪障碍

书写困难

人际交往

学习方式

师徒制

操作学习

操作学习

课堂学习

个性

目标

发挥潜能

掌握较复杂的专项技术

学会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规范性

学会较简单的操作技能

掌握基础学科知识

完善

提高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发展亲社会

行为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基于对“材”的分析,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活动,使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任务,使长项得以发挥。

2、符合随读生的学习特点。智力落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差,缺乏耐性,很难单独完成一项任务。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和彼此启发有助于随读生抓住线索、开拓思路、解决问题。

3、满足学生对友谊的需求。在短暂的人生经历中,多数随读生有着特殊的经历,一方面他们的自尊心极为脆弱和敏感,单个抽出辅导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另类”,极不利于身心健康;另一面,由于学业不佳,一些随读生已经成了班上的“个别人”,他们渴望友情但又无能为力。合作学习为他们发展同伴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树立自信。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并完成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任务,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例如,学做家常饭的分享环节里,学生需要送饺子给老师们品尝。这时,有的同学认为“丢人”,有的同学不敢去,有的不知道怎么说怕人耻笑。结果同学们用“大家一起去,一人说一句话”的智慧完成了任务,老师们的赞扬是他们第一次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与人分享的快乐,从中找回了丢失已久的自信。

四、编写符合随读生特点的校本教材

(一)以项目学习为载体,使教材具体、生动、活动化

项目学习指的是一套能使教师指导学生对真实世界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活动,具体表现为共享、验证、完善、制造出某种东西。应该说,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问题解决是项目学习的基本功能。选择这载体形式基于以下原因(以学做家常饭为例):

1、 目标产品(饺子)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

2、 操作(制作饺子)过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密切,有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好记忆,进而掌握一项技能。

(二)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整合数学、语文、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

初中属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知识均为走向社会必备的基础知识,让智力落后学生最大限度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内容,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的做法是从学科中遴选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有机整合进教材,自然融入项目学习中,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通过操作和演练,内化成学生的能力。例如初一数学,在“好吃不过饺子”这一活动中,教材设置了整合环节。

随读生初一数学知识遴选与整合

初一课标知识

学科

活动

整合环节

知道分数的大小

数学

饼的来由

分享/分饼

学会记账,会计算总收入、总支出;

明白生活不能透支的道理,

学会有计划地理财;

数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做预算和购物

会使用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上网搜索相关的计算器进行运算;

数学

同上

集中智慧/计算师讲解指导上网查询

能看懂地图、知道确定方位的简单方法

数学

同上

集中智慧/向导确定购物方位

学习认识图形,如三角形、圆、正方形、菱形等基本图形,尝试设计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图案,培养对图形的审美素养;

数学

好吃不过饺子

边做边聊/故事板

(三)专题作业

专题作业是根据项目活动设置的。

1、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框架,为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供了线索。随读生的知识是零乱的,框架有利于知识系统化,特别是ADHD学生,抓住线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形式可以自由选择。比如:思维结构图,演讲,书面报告,多媒体呈现等。比如:A同学的作业《我的初中生活》是一部六分钟的短片,自己配音、配乐,是一学年成果的呈现。

3、 作为语文学科遴选的知识,学生通过专题作业,学会阅读和说明文的写作,把每一个活动的作业积累起来,就是一份课程操作手册。

五、课程实施效果与推广意义

课程的开发从内容的选取、标准的制定,到每一项活动的开展,历时三年,经历了实践、反思、完善、实践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所预设的目标。

(一)随班就读学生掌握了做家常饭的技能技巧;其成果在东城区随班就读研讨会上作了汇报,受到市、区专家及老师们的好评;

掌握了利用计算机工具交流信息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有的学生发现并发展了自身的优势,电脑技术达到了相当水平。其作品获北京市东城区网页制作大赛奖,多媒体短篇小组作品《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伙伴》、个人作品《我的初中生活》受到了广泛好评。

职业指导课的开设与初三升学紧密结合,通过职业选择、职业体验等学习活动,帮助随读生较为恰当的选择了职业方向。

(二)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随读生“无书可读”的现状,为资源教室教学提供了思路和范式,对实现随班就读的总体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校随读生无旷课、违纪、流失现象,09届毕业生都升入了自己满意的高一级学校。

(三)课程的开发让随读生的优势得以发挥,弱势得以矫正和提升。学生认识并肯定了自身的价值,合作学习的成果和多元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

(四)对开展差异教学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作为资源教室课程,它的内容选择、活动和评价方式,对开展差异教学有良好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它的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14

2  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53

3  于素红.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课程建设.中国特殊教育,2005456~59

4  徐素琼,谭雪莲,向有余.浅析随班就读中课程与教学的调整.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62):28~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