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经 技法要旨注解

 tjboyue 2019-10-21
--  作者:孙为民
--  发布时间:2005-6-8 9:34:43

--  剑经 技法要旨注解



剑经》技法要旨注解
            赵鸿宾   武林 1994.02

  《剑经》为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所著,自成书传世至今四百多年,向来被视为棍术之经典,临阵对棍之指南,各种利器技击之楷模。历代均受到武术界、军旅界的重绿视和尊崇。

  这决不仅仅因为它出自一代名将只手,而是它本身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实用技击价值,同时它还是一部珍贵的古代武艺“教课书”,与俞大猷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将戚继光,对《剑经》给以高度评价,称之为“千古奇秘”,并将俞氏《剑经》收入他的军事学著名《纪效新书》中并附棍术对打图十四势,从而使理、法、技、艺俱佳的《剑经》更显得图文并茂。

  俞大猷对军旅武艺和民间武艺都有着高深修养和独到见解,他熔各家之长在棍术技艺上独造妙境,称雄武林与沙场之中,直至晚年犹能单棍力敌数人。明以后武林盛传的少林寺棍法即得力于俞大猷之真传,他为中华棍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

  《剑经》不仅真实地体现了俞大猷高深的武艺修养,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武艺理论体系中的精华部分,它为后世的武艺、棍术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为武术技击奠定了理论基础。

  《剑经》原著,条目与技法繁多,更由于写作年代较早,文义蕴蓄,初学难以领会其精神实质,技法诀要也难以掌握。

  《剑经》心法要旨,白话注解,旨在用现代语文,对俞大猷棍术技击思想体系和棍术诀要进行阐发,使文中要点诸目,浅显明白,便于初学者对《剑经》有一个比教系统、全面的认识,使集棍法之大成的《剑经》古为今用,在中华武术振兴的今天再做贡献。

  一、 教棍与练棍
  题解:
  俞大猷作为对武艺有高深修养的一代名将,他不仅训练出一支精锐善战的“俞家军”,同时也培养出少林寺、宋擎、普从等真传弟子。他对于武艺教学和训练均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丰富的经验。《剑经》不仅是一部古代棍法技击专著,同时也是一部珍贵的古代武艺教科书,它是研究古代武艺教学的宝贵资料。

  原文:
  初教滚手直入;次教大粗大揭,亦要直;后教轻牵顺势,待他临身二、三寸之地,全用折脚。(明《戚继光,纪效新书》263页,人民体育出版社)。
简释∶初学棍术者,应先教他滚手直入,滚手是前后把的内外翻转,直入是进入直刺。也就是现代的进步拦拿刺。次教大粗大揭,大粗是劈打,大揭是棍梢由下向上的拨棍法,拦拿刺与劈棍、揭棍都是棍术中的基本技法,习练时要做到中平正直,身体与棍体成一直线。后教轻牵顺势,既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后发先至的战术技法。在实战中不论用劈棍还是揭棍,要等对方棍梢离我身二、三寸的距离时,才疾向我之左右前方上步进击,这一切全在步法的灵活与准确。

  原文:
  凡日间将棍一揭一打自习打揭,俱要自声,久则自有力。高不过目,低不过膝(原书258页)。
  简释:平日自习操练打揭法时,要做到棍击声发,以声助力,气催力刚,使人棍合一,日久自然练出功力要强调指出的是,棍向上不超过双目,向下不低于膝部,一定要把握棍行方位的准确性。

  原文:
  棍提起手阳,杀去及打去俱手阴,阴阳最要识透(原书259页)。
  简释:棍提起手心朝上为阳,如揭棍、崩棍。棍下落,手心朝下则为阴,如刺棍、劈棍,用棍时,把位的阴阳变化规律必需学明白。

  二、 力源与发力
  题解:
  功夫有深浅,发力有大小,气沉丹田,力源与腰,贯注四肢,用于八方,练武之人,一要善养元气,二要善用真力,只有这样在对棍技击中,才能随心所欲地发力用棍。

  原文:
  腰力为上,后手力次之,前手力又次之(原书259页)。
  简释:腰乃肾之府,肾有二,其左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生命之根源,为全身生活机能之总枢。因此腰为力源,力从腰发,其力深厚,所以用棍必以腰力为主,后手初曲后直向前送棍,只有与腰力合一,其劲力方猛而脆,前手之力主要任务是撑住棍体,使棍体稳定而准确地运行,直击目标。这也就是常讲的前把为支点,后把为发力点。

  原文:
  凡棍动时,须要把得极坚固,方得力(原书258页)。
  简释:对棍技击,出棍时不论用劈棍还是崩棍,都必须双把握得牢固,陡然用力,才能产生出可怕的杀伤力。

  原文:
  但凡打敲採洗,俱用后手功夫,固棍不用提起高,今之欲用力打人者,惟恐棍起不高,打不重,盖只是有前手之力,无后手之功故耳(原书273页)。
  简释:对棍技击不论用打敲还是用採洗,都必须充分发挥好后手的功力,做到这一点,你的棍举的不高也同样会产生出强大的杀伤力。现在有些人想用力去打人时,就怕自己棍举不高,打的不重。这是因为他们只是知道用前手的力量,不知发挥后手功力的原因。

  原文:
  初学未易语之。后手初曲后直,硬处须悟得,前后拿【月】须悟得。(注【月】—音哪。与拿同。)(原书270页)
  简释:初学棍术者因为不明白这段话的含义,对于后手初曲后直为发力点,要有寸劲应明确把握而前手须撑得很牢固,拿得准确更要清楚。

  三、 借力与先至
  题解:
  俞大猷技击思想体系的主要心法诀要就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后发先至,顺势借力是避其实而攻其虚,要在彼虚实之间找到恰当时机,直接而有效的进攻,也就是借势打势,既借他千斤力,不费四两功。应当明确指出《剑经》中“我【月】他傍”,“临时取之力”与“顺势借力”都是同一道理。后发先至,指的是快速抢功的战术法则,也就是彼微动,我先动之义。当对方一发出进功信号之时,我立刻抢先进击,使其措手不及,以快打慢。

  原文:
  问:“如何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曰:明破此则得其至妙、至妙之诀矣。盖须知他出力在何处,我不于此处与他斗力,姑且忍之。待其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然后乘之,所以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也。上乘落,下乘起,俱有之,难尽书。勾刀枪棍,千步万步,俱是乘人旧力略过,新力未发而急进压杀焉”。(原书275页)
  简释:问:对棍技击中怎样做才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呢?答:能学会并用好顺人之势、借人之力,这一对棍技击,战术心法要诀,就是得到了最好、最妙的技击诀窍了。对棍时,对方一出棍,首先要明确知道对方发力在何处,我决不于此处与他斗力,那是硬拼、蛮干,要用伏回,闪赚之法,避其锋芒,忍一下。等他棍法用老,其旧力略过而新力未发之时,我乘机用急进连击棍法战胜他。顺人之力,既临时取之力用四两拨千斤之法有乘其棍落下之时,也有乘其向上提棍之时,形势与机会很多,难以全讲明白。总之勾刀枪棍技击时,一千步也好,一万步也好,都要乘对方旧力略过而新力未发之时要抢时快功,压住对方之棍,直刺其身,方能常胜。

  原文:
  我打他接,我须不与他接着,只是埋下,引他打来我起接,则我为后发先至。(原文227)
  简释:对棍时我先打对方一棍,但决不能让他接着,也就是不能让他崩或揭着我棍,我只是似实而虚的晃一下,诱他打我,我顺势快速破击,进而直杀其身,这样一来,我随即先打一棍,但也是后发先至,正如总歌诀中所言:一发未深入,后发胜先实。

  原文:
  凡起手要打要杀,俱要在他门内一尺之间,未可将手势发尽,待他赶来伤我,他手势已尽,此时或大或小,或剪或揭,或自大下起接,各将他棍死了,然后进步扁身中拦结尾,无不胜也。法曰:“后人发、先人至”,知此,决不可一发便要伤人,徒使自势发尽,为他人反伤,戒之戒之。(原书257页)
简释:对棍时要将棍梢进到他持棍前手一尺之处,不可将棍一下进至过深,使自己棍老,等他接棍反击时,他棍离我身二、三寸时,他的棍势已老,再想变势极难,也就是棍势发尽,此刻我大步进击也行,小进也行,不论用剪棍还是用揭棍或者从下向上直接崩刺都要力争将他的棍封死,使其不得还手,再进刺其身,没有不胜的。棍法说后人发,先人至,知道这一法则,决不可一出棍就想伤人,那样做徒使自己棍势发尽,为对方创造战机,这一心法诀要,一定要记住。

  原文:
  俱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即要快便,又要似进实退,而后进则大胜矣。(原书273页)
  简释: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也就是临时取力以借力打力的战术法则,在对棍实战中,必须做到快速、简便、直接自然,更要似进实退,诱其深入失势,我再急进连击,必获大胜。

  四、 步法与拍位
  题解:
  步法在武术技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技术地位。拍位则是技击中,步法科学精妙运用的高级阶段。它使进攻与防守时的步法变化俱有高度的节奏和艺术性,拍位与阴阳辩证观结合是充分、良好发挥技艺的根本保证。

  原文:
  起中平,推牵,扁身杀,丁字回杀,旋手进五步杀,跳退三步原位。直打直挑,进五步杀腰力挑打,滴水献花杀,跳退三步原位进打。(原书、253页)
简释:中平位持棍起势,推牵后侧身进刺,屈后膝成丁字步再刺一棍,前后把内外旋转拦拿连进五步一刺,向后跳三步,原地收势。
中平位持棍起势,直挑直达打进五步一刺,用腰劲挑打,再用滴水献花刺,向后跳退三步,从原地再进打。
  以上两组是古代棍法组合练习,即现代的套路练习。是俞大奠棍法的基本套路。

  原文:
  又有闪退法,有跳退法,前足先起,或齐起,要知採与牵不同,要在哄使虚乘之。(原书、263页)
  简释:对棍步法中还有闪退法和跳退法,前脚先起,或双足同时后跳。要知道採与牵是两种不同的棍术技法,採是进击,牵则是诱其深入,对棍时要注重闪赚之术,诱其深入,我乘其虚处,反攻取胜。

  原文:
【口日】 是脚去手去,剃是脚去手回,顿是脚去手去,剪是脚去手回。(原书278页)
  简释:【口日】(攉)棍法是脚进手也进。剃(崩)棍法是脚进手回。顿(拦挡)是脚进手也进。剪(拨)棍法是脚进手回。以上是各种技法的动作要领。

  原文:
  此“当”字就如曲中之拍位,妙不可言,故赞曰:我【月】他傍,前手直当,后直加拨有神在中。学至于此,一贯乎万矣。千千万万步,俱有拍位。(原书270页)
  简释:这个“当”字就象乐谱中的拍节、符号一样,精妙无穷,故称赞说:“我【月】他傍,前手直当,后直加拨,有神在中。”只要把他学习明白,就可以一通百通。尽管对棍技击中有一千种一万种步法,但有一个普遍的规律,俱有节奏性和很高的艺术性。(这里的【月】代表战术诀要)

  原文:
  我想出“旧力略过,新力未发”八个字,妙之至!前言拍位,都是此理。(原书、275页)
  简释:通过对“拍位”说的学习与研究之后,我想到前面讲的“旧力略过,新力未发” 八个字真是妙极了,它和拍位是同一道理,就是要我们在技击中,把握好进攻与防守的最佳时机,发挥良好的技艺,使凶猛的技击在美妙的节奏中进行,产生出高超的运动艺术。“拍位”另文专述。

  原文:
  转阴阳不可太早,临时一下乃不费力,明之,明之,折腿不如直入。(原书271页)
  简释:对棍技击时,把位的阴阳转换、拦拿不要太早,当两棍将相交之际,转换把位呈内外翻转,并不费力,用这得法会产生出强大威力,一定要悟通这个道理。进击时从侧方上步,不如直入进击效果好。

  五、 凶棍
  题解:
  凶棍既凶猛危险之棍势。它具有速度快、力度强、难接难破的特点。接破凶棍如技艺不佳或技法不当,既是很危险的。

  原文:
  大门接凶棍有五:扁身中拦接,一也;高棒接,二也;下起磕,三也;我棍略横,离前手一尺,受他打一下,四也;待他打将到身,用手前一尺,磕他一下,五也。各接后须急用大剪,继之以杀。(原书257页)
  简释:两人正面对棍,有五种凶险之棍。第一是我侧身从中路拦接对方打来凶狠之棍。第二是我双臂高举接架对方凶猛之棍。第三我棍从下向上硬磕对方由上向下劈砸之棍。第四则是我棍略横,用我前把之前一尺处去接对方之棍,而这种棍也是从上向下劈砸之凶棍。第五是对方出棍既将打到我身之际,我用前把之前一尺处去砸他的棍。以上各种凶猛之棍,只要接住后要急用拨棍(大剪)封死他棍,然后进刺其身。

  原文:
  凡凶棍打来,我顺势敲一下,就扁身中拦兼大劈,连连累革进去,破鸡啄也是如此。(原书263页)
  简释:只要发现对方打来凶猛之棍,要先顺他棍势,用棍磕他一下,再侧身从中路拦住他的棍急用劈棍反击,更要急进连击使彼忙于招架而无还击余地。破鸡啄也要这样做。

  六、 败棍与救法
  题解;
  对棍技击有败有胜,不应以胜为荣,以败为愧,胜要虚心总结,以利再战,败应知因何而败,是技艺不精,还是怯敌致使技艺发挥不佳。只有勤学、苦练、明理、会用、并能常战,试敌,方能达到艺精、善战。

  原文:
  我入被他打,觉败,既急跳退,记之,记之。(原书278页)
  简释:对棍时,我进击,被对方破解并向我凶猛反击,我为对方所困,处于被动的败势中,此刻最明智的办法是,立即跳出圈外,脱离对方的棍击范围,镇定一下情绪再战,这一诀一定要牢记。

  七、 对棍与技法。
  题解:
  对棍技击,即要有扎实的武功,更要具备精湛的技艺。尤其是临阵精神镇定,圆神而不滞,心明手巧,善用技艺,充分发挥专长,才能做到人棍合一,手足应心,“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境界。

  1阴阳棍。
  原文:
  棍提起手阳,杀去及打去俱手阴,阴阳最要识透。(原书259页)
  简释:阴阳是矛盾、统一的两个代名词。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涵着各种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它在棍术中同样起到指导作用。使棍之时,又把内外翻转变化中手心朝下即为阴,如劈棍、拿棍、刺棍。手心朝上即为阳,如崩棍、拦棍、揭棍。两手阴阳把的转换,可变化出无穷无尽的精妙棍法,形成生克制化,从而使棍术成为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艺术。阴阳一转,使直劲变为爆发性的强力,阴阳把一合,棍势会产生可怕的伤力。“阴手阳手生制化,相反相承连阴阳。”因此阴阳理论在棍术技击中的运用必须学习透彻。

  原文:
  滚,是他低平直杀来,我棍在高,遂坐下,量离了手前一尺,与他棍尾相遇,顺滚至他手,杀他身。(原书274页)
  简释:滚法,是由上向下劈削的棍术技法,现代称为掳棍法。他主要用于当对方向我刺或低位棍时,正值我棍梢高过彼棍,当他棍刺见老,我立即坐胯,用前一尺之处,先磕他棍梢一下,使他偏离中平位,再急进步,前把内翻一叩,用棍直接劈削其持棍手,击中后进刺其身。

  原文:
  剃(刺)是他高打来或高杀来,或他虽把定不动,但棍尾高有十定(字),我用棍尾,量一尺之处,与他棍尾或棍中,相遇剃下。(原书274爷)
  简释:剃法,是由下向上崩刺的棍术技法,现代称为崩棍法。主要用于破击对方由上向下劈打之棍,同时也用于破击刺我头、胸部的枪棍。另外对方虽然持棍不发,但他的棍体梢部高过我的棍梢,也可用剃棍直接崩剃。要领是我用棍体前一尺之处,从下向上崩其棍体中段或棍梢。(滚与剃,它们棍势一上一下,被视为棍法阴阳的代表性击法,)临阵对棍,效果极佳,它们也是《剑经》中的核心技法。对后世棍术发展起着大的影响。

  原文:
  大小门皆有滚剃,顺至他手杀他身,此滚剃之不同也。下起磕弹,何以滚剃?磕既响一声,恐他棍开或沉,无桥可乘(故必打剪然后杀)。(原书274页)
简释:对棍技击,不论正面或侧面,都可使用滚剃棍法,顺势先击其前手,再进刺其身。但滚与刺两种不同的棍术技法。由下向上用弹或磕和使用滚剃棍法,效果大不相同。从上向下磕,当两棍相交发出一声响声,但因其力度不强,致使彼棍被磕开或下沉,这时必须用剪拨或劈棍,再进步刺杀。

  原文:
  滚剃后须再赶上,当剪死他棍,然后杀,记之,记之。(原文274页)
简释:对棍技击用滚或剃后,对方如后退,应迅速进步,用剪拨棍法,封死他棍,然后刺杀,这一战术技法诀要必须记住。

  原文:
  我大入,他过小门,我就坐进前脚,就他棍中滚入,然后大打进杀。(原文263页)
  简释:我用棍滚他一下,侵入,急进步,他必然把棍上提,我再用棍磕他一下,力度要强,把他的棍封死,然后进刺其身,必须记住要连击使彼无还击余地。

  原文:
  将棍头低穿入他棍下,或左边一起一剃,或右边一起一剃,起要有响为度,总是一理。(原书278页)
  简释:对棍时,我把棍梢低穿入他棍体下面,左右都一样,向上猛崩,一定要快速,准确,两棍相交见响为度,这一声响是我棍生效的信号。

  原文:
  剃后待他起,进步直当。(原书276页)
  简释:使用剃棍将彼棍吧崩起之后哟急进步,用当(挡)棍法封死他棍后再进步刺杀。

  原文:
  他过我小门,我须将前脚入,将前手棍起,占了小门,大门大开,随他变不变,俱剃打下。(原书277页)
  简释:对棍时他从侧面攻杀,我应进前足,后足疾跟,前把上抬,抢占他的侧面,不论他变不变势,都要用崩棍或劈棍直接进击。

  原文:
  须要习上拦大小门剃,下拦大小门剃,下拦大小门剃颇难,须用功习之。(原书273页)
  简释:平日要认真习练上拦、正面、侧面的崩棍法,下拦、正面、侧面的崩棍法,其中侧面低位崩棍使用难度最高,要刻苦习练。

  2、一声响处值千金。
  题解:棍是由木质、竹质、钢铁等制做而成,对棍技击时,当两棍相碰,必然会产生出一声或大或小的呼声,这一声响对技击双方都至关重要,它是连续进击或应极急防守的警钟,示意对棍双方应立即迅速采取有效的行动。正因为这一响。具有特别重要的实用价值,故称为“一声响处值千金”。棍术技击家对这一诀要均高度重视。

  原文:
  响而后进,进击后响,分别明白可以语技矣。(原书279页)
  简释:对棍时两棍相交,见响后进击,还是进击后必然见响,如果能分别明白,把握纯熟,您的棍术技艺以及对棍技击诀要可以说达到成熟水平了。

  原文:
  乔教师曰:“弹枪则在下面,横棒亦起磕的棍术技法。”但在下面横则无不响之理矣。(原书274页)
  简释:乔教师说,弹枪杆子是从下向上弹,横棒也是从下向上崩磕的棍术技法,我棍只要在彼棍下面一横,向上一起,两棍相交没有不见响的道理。

  原文:
  童教师曰:“一声响处值千金,彼失提防我便赢”是也。依乔老师之说,乃知伏回之枪,俱是哄我杀去,他即起弹杀我也,记之,记之。(原书274页)
简释:童老师说,两棍相交发出的响声能值千金,对方被这响声震动,精神呈一过性紧张,失去防卫,我乘机而入,进杀必胜。按乔老师的说法,才知道他伏回,诈败的枪法,都是诱我进击,他好用弹枪破我攻势再刺杀于我。这一战术诀要一定要记住。

  原文:
  先侵二、三尺一打坐,身沉棍头,他必进杀。我就下起磕一响,大进步打剪或丁字回打剪,然后扁身杀他。(原书274页)
  简释:对棍时我抢进二、三尺,照对方劈打一棍,接着屈膝坐胯成虚步,前把下按将梢部下沉,他一定进步刺杀,我顺势从下向上崩磕,两棍相交一响。急进步用剪拨棍或劈棍进击。也可以变丁字步回身劈剪,封死他棍后再侧身进步刺杀。
--
FROM 202.108.1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