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晚年回忆人生,写下史上最经典的“听雨”,700年无人能出其右

 Xunhzh 2019-10-22

很多人都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这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而宋朝也有这么一首词,无论是少年、中年还是老年时读,都有不同的体会。

这首词写了三场雨,也是人生的三个阶段,一生的悲欢离合都藏在这三场雨中。

这首词名为《虞美人·听雨》,全文如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他晚年回忆人生,写下史上最经典的“听雨”,700年无人能出其右

历代写“雨”的词不在少数,无论是“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那样地令人唯美又令人感伤。

但在我看来,都还是比不上这首词来得震撼。

因为在这首词里,这雨一直从少年下到了老年,词人通过时间的转换,赋予了这三场雨不一样的意义,全词浑然一片,令人回味无穷。

他晚年回忆人生,写下史上最经典的“听雨”,700年无人能出其右

词的上半阙写的是少年和壮年听雨的画面。

年少时,曾在歌楼上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怀抱佳人,饮着美酒,红烛发出淡淡的光芒,精美的罗帐若隐若现。

这是一个很暧昧的场景,从这里可以看出词人也曾有过“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潇洒日子。

歌楼、红烛、罗帐,都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短短6字,便将少年纸醉金迷的生活描写到了极致。

只是这样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而且少年愈是欢愉,那么等他晚年回忆时,就更显哀伤了。

所以开头看似欢快的场景,但却让人感到了丝丝的沉重。

“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时光,真是令人又爱又恨啊。

他晚年回忆人生,写下史上最经典的“听雨”,700年无人能出其右

接着画面一转便到了壮年。

壮年的他,在异国他乡的客周上,看着凄凄的苦雨,茫茫的江面,西风中,一只离群的孤雁正哀哀地鸣叫着。

此时的他就像那孤雁一样,漂泊无依。

蒋捷是南宋末期的词人,根据他的生平推断,在他步入中年时,应该正是蒙古南侵,南宋深陷战乱的时候。

这时的他在兵荒马乱中天涯漂泊,颠沛流离。

客舟、江海、断雁、西风,这些意象共同勾勒了一幅天涯羁旅的江雨图,他的满腔愁恨都包含在这丝丝缕缕的江雨中,连绵不尽。

这样充满离愁的壮年生活也许只有离家万里的游子方能体会一二吧。

他晚年回忆人生,写下史上最经典的“听雨”,700年无人能出其右

接着的下半阙他结束了回忆,写的是他当前的处境。

两鬓斑白的老人,独自一人在破败的僧庐下,听着点点滴滴的雨声,心中一片凄凉。

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那样的无奈,那么又何必感慨呢?

任凭那风雨点点滴滴,直到天明,他已心如止水。

他也曾高中进士,只是南宋覆灭,亡国臣子,他的命运可想而知。

要么投降元人,凭借才华,谋一份前程,要么只能隐居不仕,清贫度日。

清高的他自然选择了后一条路,于是便有了僧庐听雨的画面。

他晚年回忆人生,写下史上最经典的“听雨”,700年无人能出其右

他这一生历经坎坷,国破家亡,天涯漂泊,少年的欢乐早已被埋葬,而中年的离恨,晚年的孤苦却是缠绵不尽。

到最后,词人仿佛已经超脱了人世的烦恼,波澜不惊,但其实他并没有真正的大彻大悟,不然又怎会听了一整夜的雨呢?

看似放下,其实心中却仍然忧愁难解。

这种“欲说还休”的无奈之情,引起了千古共鸣。

他晚年回忆人生,写下史上最经典的“听雨”,700年无人能出其右

少年的我们也曾和词人一样“不识愁滋味”;而到了中年又为了生计疲于奔波,甚至于天涯漂泊;等到了老年,再回过头来看这一生的时光,也许懊悔,也许无憾……

但不管哪种情况,这一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令人唏嘘不已。

这三场雨,也是人生的三个阶段,不知你在哪个阶段?

- END -

作者:凯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