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谌运甫治肾系疾病四例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19-10-22

明德初心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西医诊断:急慢性肾炎、尿毒症

例一

周某,男,22岁。

初诊:1984年12月5日。

主诉及病史:从1983年6月发现浮肿、尿少,尿检:蛋白(++),红细胞(+),管型(+)。经当地医院诊为“慢性肾炎”。迭经中西医治疗,蛋白久不消失,于1984年10月24日又住某医院检查,确诊“隐匿型肾炎”。经过一段治疗,蛋白仍不消失,建议中医治疗。患者于12月5日就诊于余,前两医投以一般滋肾养阴清湿之剂,均未见效果。

一诊:1985年1月1日。

诊查:经细询恙情,有恶心、腰酸、上眼睑浮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肾虚而水无所主,精复外泄,以致肾不纳气、胃虚上逆,出现上述症状,仍按一般治疗自然无效。

治法:拟益肾纳气,和胃降逆法。

炙黄芪30g 怀山药15g 焦白术15g

楮实子10g 金樱子10g 怀牛膝12g

白茅根15g 太子参15g 制半夏12g

广陈皮12g 佩兰梗10g 茯苓神各10g

生姜3片    5剂

上方药服后尿检正常,后又连服药20剂,以资巩固,经连续尿检均属正常,精神食眠正常,返回工作岗位。

【按语】本例患者,从患“肾炎”以来,前后数月均未见明显症状,仅于尿检中发现蛋白(++),管型(+),红细胞(十),以后尿检蛋白(++)~(+),但久不消失。余初以一般治疗亦无效。后经投黄芪、山药、楮实子、金樱子、怀牛膝等摄纳肾气之品,复佐以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神、太子参、佩兰、生姜等和胃降逆,白茅根利水清营,病情乃有转机,终于使蛋白全消,健康恢复。

例二

王某,男,27岁

初诊:1984年12月4日。

主诉及病史:素患肾性高血压,近年来血压持续上升。诊查:现达180/110mmHg,肾功能损害,尿素氮34mg%,肌酐3.6mg%,尿蛋白(++),面色萎黄,腰酸目瞀,头胀痛,舌淡尖红苔薄白,脉右细左弦。

辨证:显系水不涵木。

治法:拟滋肾平肝法。

大生地30g 怀山药15g 净萸肉15g

嫩钩藤15g 夏枯草15g 苦丁茶10g

生石决明(煎)30g 西枸杞15g 杭菊花12g

桑寄生15g 益母草15g 怀牛膝10g

二诊:

1985年1月7日。近月来仿,上方连续加减4次,血压始终徘徊在164~140/130~100mmHg,尿蛋白(+)~(++),且感腰酸,时常胁痛,脉左弦减弱,舌胖淡有齿印,苔多。综合分析,乃肾阴虚、脾不散津之故。

改拟滋肾健脾,养阴散津法

大生地30g 怀山药15g 桑寄生15g

旱莲草15g 女贞子15g 五味子10g

金樱子15g 石莲子12g 茺蔚子15g

枸杞子15g 生白芍15g  10剂

三诊:

1月21日。于原方中去石莲子,加炒杜仲15g、桑椹子15g继续服后,血压降至146/100mmHg,尿检10余次均无蛋白。

【按语】本病重点固在肾,但由于肾阴久虚,脾阴又不足以散津,是以肾水更告涸竭,木无水养,阳易上完,水无土制,精易外泄,是以持久不愈。投以滋肾健脾、养阴散津法;血压及尿蛋白一并下降,从中可见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例三

王某,男,49岁。

初诊:1977年3月18日。

主诉及病史:患慢性肾炎住院已3年,诊为“尿毒症前期”。于1977年3月18日由某医院介绍前来就诊。诊查:当时尿检:蛋白(+++),肾功能损害(非蛋白氮77mg%,肌酐4mg%),二氧化碳结合力40容积%,血沉96mm/lh,血浆蛋白特低,严重贫血貌,高度浮肿,轻度恶心呕吐,抽搐,腹部膨隆,胀满,小便少,舌质胖淡,边缘齿印,脉细弱。

辨证:证属脾肾亏虚、精血不足。

治法:先拟益肾健脾、养血祛湿法。

大生地15g 怀山药15g 怀牛膝10g

生白术15g 云茯苓12g 太子参12g

生苡仁15g 泽泻10g 益母草10g

西当归12g 炙黄芪12g 车前子12g

本方药出入服40余剂,未见明显效果,以后分3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诊治:5月13日。近来食欲稍好,未见呕吐抽摘,蛋白(++),血色素稍见上升,但水肿依然,脉缓细无力,舌苔淡白。

拟益肾柔肝健脾法。

基本方:

冬虫夏草12g 仙灵脾10g 山药12g

嫩钩藤10g 西枸杞12g 茯苓神各10g

生黄芪15g 怀牛膝10g 太子参12g

灵磁石12g 紫珠草12g 金匮肾气丸10g(包煎)

上方药服70剂后,非蛋白氮48mg%,肌酐2.8mg%,血沉30mm/1h,血钾27mg%,二氧化碳结合力42容积%,血色素7.5g

第二阶段诊治:6月20日。

改用温养脾肾法,加服黄芪,并配合当归煨老母鸡及龟肉等血肉有情之品,以加速恢复气血。

基本方:

炒白术15g 炒扁豆12g 炒山药15g

炒骨脂10g 巴戟天10g 冬虫夏草10g

潞党参12g 炙黄芪12g 熟附片10g

西当归12g 藿佩梗各6g 福泽泻10g

上方药出入服21剂,水肿消失,贫血渐有好转,已能外出散步

第三阶段诊治:7月22日。

再拟健脾养血益胃法。

基本方:

炙黄芪12g 潞党参12g 炒白术12g

云茯苓12g 炒扁豆12g 怀山药15g

冬虫夏草10g 西当归12g 黄精12g

泽泻12g 藿佩梗各6g 生姜3片 大枣3枚

截至10月6日,计服本方药49剂,实验室复查:非蛋白氮40mg%,肌酐2.6mg%,尿蛋白(土),血沉25mm/h,面上稍露红色,脉稍有力,舌胖消失,满布薄白苔,眠食均好。

【按语】本例系住院3年的慢性肾炎患者,诊时已进入氪质血症,尿毒症前期。经投40剂中药未见明显效果,经慎重考虑,分3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拟益肾柔肝健脾法。方中以冬虫夏草为主药,取其滋肺阴而补肾阳,配仙灵脾、怀山药以其同温养肾阳,参、芪、以健脾气,钩藤、牛膝、枸杞以柔肝,佐以茯神、磁石镇静安神以抑抽搐、呕恶,紫珠草防止感染出血,外加金匱肾气丸同煎,意在加重补肾功能。

第二阶段改用温养脾肾法,外加血肉补品以促进气血恢复;仍以冬虫夏草、骨脂、附片、巴戟天等温肾,配以黄芪、焦白术、党参、山药、藿佩、姜枣等以缓补脾胃,佐当归养血,泽泻利尿而不伤肾。

第三阶段再用健脾养肾法,先后天同补以作善后,以参、芪、术、苓、扁豆、藿佩等为主药,以当归、黄精补血,以冬虫夏草、怀山药继续益肾,稍佐姜枣助气血的生化。因此,最后取得满意的效果。

例四

陈某,男,73岁。

初诊:1984年9月24日

主诉及病史:1953年曾有肾炎史,近以心脏病住某院,经治疗好转。前天腹泻后,又出现神疲,不思饮食,尿少,浮肿,肾功能损害(尿素氮82mg%,肌酐6.7mg%),当即诊为“尿毒症”,请外院中西医会诊。

诊查:余诊得脉象细弱,舌质边尖如镜,中苔薄黄。

辨证:证明肾功能既衰于前,胃气将复败于后,高龄若此,殊堪顾虑

治法:亟应先复胃气,后再缓图治肾可也。

生白术15g 北沙参15g 怀山药15g

淡竹茹10g 新橘皮12g 云茯苓15g

冬虫夏草12g 大寸冬10g 福泽泻10g

3剂

二诊:

9月26日。投前方药后,食欲较振,浮肿稍消,尿素氮已下降至60mg%,惟小便尚少,舌边略见生苔。拟滋肾健脾利尿法。

大生地15g 怀山药15g 云茯苓15g

楮实子10g 冬虫夏草12g 怀牛膝10g

生白术15g 太子参15g 结猪苓12g

福泽泻12g  3剂

三诊:

9月27日。前方药刚服1剂,稍见腹泻,因即去生地,泻即止,饮食渐佳。尿素氮再降至29mg%,舌已生白腻苔。再拟健脾益肾利湿法。

焦白术15g 制半夏15g 广陈皮12g

云茯苓15g 藿佩梗各6g 菟丝子12g

福泽泻12g 太子参12g 怀山药15g

冬虫夏草10g 3剂

四诊:

9月30日。精神饮食均佳,舌脉均好转。尿素氮39mg%,肌酐5.2mg%,仅膝以下仍浮肿,脉象右缓左细,舌满布白膩苔。乃气虚水不化,改投温阳益气利水法。

云茯苓20g 川桂枝10g 焦白术15g

炙甘草10g 太子参15g 炙黄芪15g

汉防己12g 怀山药15g 冬虫夏草10g

冬瓜皮15g  3剂

五诊:

10月2日。足肿已消,日来又突发呕吐,可能与饮食不节有关,再拟和胃降逆法。

缩砂仁6g 白蔻仁10g 广木香10g

制半夏15g 广陈皮12g 焦白术15g

云茯苓15g 炒扁豆15g 生苡仁15g

藿佩梗各10g 冬瓜皮15g 生姜3片

3剂

六诊:10月4日。药后呕吐已止,仍感体倦腿软,舌苔滑腻,脉转缓濡。再拟健脾化湿法。

苍白术各10g 制半夏15g 广陈皮12g

白蔻仁10g 炒扁豆15g 怀山药15g

藿佩梗各10g 炒苡仁15g 茯苓神各10g

福泽泻18g 3剂

七诊:10月13日。经复查,肾功能、肝功能、血压均已接近正常。脾胃功能恢复较快,心肾功能恢复较差,脉象右缓弦,左迟钝无力,舌苦白嫩。再拟益肾养心健脾法。

怀山药15g 淫羊藿10g 楮实子10g

菟丝子12g 茯苓神各10g 焦白术15g

西当归15g 益母草15g 制半夏15g

广陈皮12g 紫丹参15g 5剂

患者通过多次会诊,连续服中药调理脾肾,以西药维持心脏功能,直至恢复健康。

【按语】本例尿毒症,实际是心、肾功能不全,胃气将败之候。心肾固在危急,而胃气又当首要。古人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李东垣提倡“以胃气为本”。患者在服3剂中药后,精神食欲即好转,尿素氩由82mg%降至60mg%,证明胃气来复,肾气亦见好转,岂不是后天养先天之明证。该证以后虽出现过腹泻、浮肿、呕吐等现象,但均抓住肾、脾、胃几个重要环节,随证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肾功能稳定在接近正常值而稍偏高水平,直至第七次会诊,才定下益肾养心健脾法。对肾、心、脾做到全面照顾,以使患者机体内阴阳渐步平衡,气血逐步恢复

本文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