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才华横溢难补天,泪尽神出成巨著

 yanqued0q8bdz2 2019-10-22

01 出身豪门

·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祖籍存在争议(有辽宁说,有河北说),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的五世祖曹锡远,原本是汉人,明朝的将领。明末归顺后金,加入满洲籍。

四世祖曹振彦在清朝开国时期军功卓著,顺治十二年,升两淮都转运盐司运使,十五年离任时,已是从三品的高级官员。

曾祖父曹玺是顺治帝的亲信,在政治、军事、文史、艺术方面都有一定的才能。因文武兼才,被拔入内廷作二等侍卫,管理銮仪事,后升入内工部。康熙二年,监理江宁织造,从此曹氏家族开始定居江南。

曹玺的夫人孙氏,做了康熙帝的保姆,康熙帝对她很有感情。

祖父曹寅做了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原配顾氏,早卒,后娶李月桂(李煦父)之女李氏。

曹寅去世后,其子曹顒接任江宁织造。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曹顒在北京述职期间病逝,无嗣。

康熙大发恩旨,让曹顒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是年三月初七,曹頫奏折称:“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此遗腹子即曹雪芹 。于四月二十六日(公历1715年5月28日)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

曹雪芹:才华横溢难补天,泪尽神出成巨著

曹雪芹满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时雨叠沛,四野沾足。”此即曹雪芹名“沾”的机缘。

“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

“雪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康雍两朝间,曹家祖孙三代共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 。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

·

02 家学渊深

·

曹雪芹本人并没有亲历康熙南巡盛事,他出生在康熙晚年,此时曹家盛况已过,因为多次接驾和应付各路贵族,曹家在经济上出现巨大亏空,危机四伏。

尽管如此,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还是享受了一段锦衣玉食、富贵风流的公子哥生活 ,日子过得心满意足。

童年的曹雪芹很淘气,厌恶八股文,不喜读四书五经,反感科举考试、仕途经济。虽有曹頫严加管教,请了家庭教师,但因祖母李氏溺爱,每每护着小曹雪芹。

曹家祖上虽是武官出身,之后的曹家子孙却均是文才出众,可谓家学渊深。与红楼梦书中的贾府情况,并不一致。

曹雪芹:才华横溢难补天,泪尽神出成巨著

曹寅青年时代文武双全、博学多能而又风姿英绝,为人风雅,喜交名士。

他通诗词,晓音律,好书法。有《楝亭诗钞》八卷、《诗钞别集》四卷、《词钞》一卷、《词钞别集》一卷、《文钞》一卷传世。

曹寅书法

曹寅曾奉旨总理扬州诗局,负责校刊《全唐诗》、刊刻《佩文韵府》。他还是个藏书家,曹家藏书极多,精本有3287种之多。

康熙十七年正月,举行博学鸿儒科考试。曹寅当时二十三岁,在京任銮仪卫治仪正,参与考试接待事宜,与各省著名学者傅山、顾景星、邵长蘅、李因笃、汪琬、陈维崧、施闰章、阎若璩、尤侗、朱彝尊、姜宸英、毛奇龄、毛际可等人,都建立了较深的感情友谊,其中大多数人在曹寅一直保持密切联系。

曹寅任织造之后,与江南人士的交游更加广泛。有人统计,与曹寅有诗文交往者约二百人。

作为康熙帝的亲信臣子,曹家长期居于江南,担负着笼络江南士子的重任。经过曹寅的努力,他成为主持东南风雅、众望所归的人物,在江南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

曹寅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广泛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曹家的文化艺术氛围。当时的曹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曹雪芹:才华横溢难补天,泪尽神出成巨著

江宁织造署旧址

曹雪芹自幼生活在这样一个富丽的文学美术环境之中,博览群书,尤爱读诗赋、戏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书籍,其他诸如戏曲、美食、养生、医药、茶道、织造等百科文化知识和技艺莫不旁搜杂取。

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皆与曹家连络有亲。李煦还兼任两淮盐政(治所在扬州,曹寅生前也曾兼任此职)。

曹雪芹小时候走亲访友时,多次游历苏州、扬州、杭州、常州等地,对江南山水风物十分钟爱。友人敦诚、敦敏诗作谓为“秦淮残梦”、“扬州旧梦”。

据考证曹雪芹幼时在拙政园住过,红楼梦所描写的大观园,许多景物、建筑,可以在苏州园林中找到原型。

曹雪芹:才华横溢难补天,泪尽神出成巨著

拙政园·东园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康熙间,曹楝亭(曹寅)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随园,原本为曹寅为迎接康熙南巡营建)

《红楼梦》最动人的黛玉葬花,也可以追溯到曹寅。他的《楝亭诗钞》里就有两首葬花诗。

·

03 家道败落

·

雍正上台后,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雍正六年(1728年),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13岁的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曹雪芹:才华横溢难补天,泪尽神出成巨著

北京曹雪芹纪念馆

刚回北京时,尚有崇文门外菜市口老宅房屋十七间半,家仆三对,聊以度日 。但为了偿还所欠银两,以及填补家用,不得已卖地。有家奴趁此作乱,更有贼寇入室盗窃,终至沦落到门户凋零,人口流散。

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曹雪芹体会了世态炎凉,对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

04 广交名流

·

雍正末期,曹雪芹已经长大,他代替曹頫料理家务接待宾朋。曹家兴旺时,与很多贵族家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还有姻亲。

比如平郡王福彭,是克勤郡王岳托后裔。其母嫡福晋曹佳氏,是曹寅之女,所以福彭是曹雪芹的姑表兄。

再比如弘晓,是怡贤亲王胤祥(就是雍正最爱的十三弟)的儿子,袭怡亲王爵。

还有敦敏、敦诚兄弟,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他们都与曹雪芹交往甚密。

即便曹家败落,以曹雪芹的才华和学养,令他在北京朋友圈里,不乏王孙公子。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曹雪芹得以领略北京王府文化。

曹雪芹:才华横溢难补天,泪尽神出成巨著

敦诚敦敏和曹雪芹

乾隆元年(1736),曹雪芹二十二岁,谕旨宽免曹家亏空。此后他曾任内务府笔贴式差事,后来进入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旧称虎门)担任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

乾隆九年(1744),曹雪芹三十岁。敦诚十一岁,敦敏十六岁,入宗学。兄弟俩十分敬仰曹雪芹的才华风度,欣赏他那放旷不羁的性格和开阔的胸襟。

在漫长的冬夜,他们围坐在一起,听曹雪芹诙谐风趣、意气风生的“雄睨大谈”,经常被曹雪芹的“奇谈娓娓”“高谈雄辩”所吸引、所折服。

敦诚《寄怀曹雪芹》诗云:“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记录并深切回味这段难忘的日子。

曹雪芹大约于本时期写作《红楼梦》的初稿《风月宝鉴》。

·

06燕市狂歌

·

乾隆十二年(1747),曹雪芹三十三岁,这年移居北京西郊。

此后数年内住过北京西单刑部街,崇文门外的卧佛寺,香山正白旗的四王府和峒峪村,镶黄旗营的北上坡,白家疃(西直门外约50里)。

这个时期,曹雪芹住草庵,赏野花,过着觅诗、挥毫、唱和、卖画、买醉、狂歌、忆旧、著书的隐居生活。

此时他生活贫困如洗,靠卖字画和福彭、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亲友的救济为生。

敦诚《赠曹芹圃》诗云:“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曹雪芹:才华横溢难补天,泪尽神出成巨著

·

07 著书黄叶村

·

曹雪芹在北京早期还做过一些不起眼的差事,中晚年的他,尽管经济极为拮据,却更加蔑视权贵和官场,坚决隐居不仕。

但他“补天”之志从未懈怠,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旧作《风月宝鉴》写成了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曹雪芹用心血铸就,倾注了作者大量的情感。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的幼子夭亡,长期的劳累,加上过度的忧伤悲痛,令他卧床不起。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敦诚作《挽曹雪芹》,敦敏作《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张宜泉作《伤芹溪居士》。

乾隆四十四年(1779),曹雪芹去世十七年,敦诚作《寄大兄(敦敏)书》怀念曹雪芹。

·

08 才华横溢,但无才补天

·

具现有史料来看,曹雪芹爱好广泛,多才多艺。

他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除了红楼梦的创作,他还曾撰写《废艺斋集稿》《南鹞北鸢考工志》等多册关于金石、工艺美术、烹调等方面的书籍。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持才傲物、豪放不羁,颇有李白之风。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才华横溢难补天,泪尽神出成巨著

曹雪芹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

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尽管曹雪芹满腹才华、满怀抱负,但身处腐朽不堪的王朝中,他的才华完全无法发挥。

坎坷的人生、残酷的现实、腐朽的王朝、恶浊的社会,令他忧愤不已。

他把这些忧愤,都倾注于笔下,用全部心血,凝结成了一部旷世名著。

·

09 为红楼洒尽血泪

·

红楼梦的成就,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无可争议的最高峰。即便在世界文学的大殿堂中,也首屈一指。(可惜宥于东方文化的复杂性,外国人很难看懂)

根据脂砚斋的透露,曹雪芹为写此书,长期悲伤劳累,最后泪尽而亡。他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足见曹雪芹心中忧愤之深。

曹雪芹:才华横溢难补天,泪尽神出成巨著

当代很多人解读红楼梦,过多的从家族秘史、青春回忆录角度来看,更甚者,认为作者在忏悔自己少年时不学无术、不近科考、不走正统道路,用自己潦倒一生来警示后人。

这些低劣的生存观,实在是看扁曹雪芹,错谬的无以复加。曹雪芹如果愿意向现实低一点头,以他的才华绝伦,和众多贵族朋友,他有无数机会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

他一生困顿,只因他一身傲骨,心有块垒!

所谓辛酸之泪, 没有补天之志的庸人,压根无从理解。

曹雪芹:才华横溢难补天,泪尽神出成巨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