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情绪和挫折,父母不能帮孩子避免。 父母对孩子的爱究竟应该是什么? 爱不是让孩子永远感觉快乐、舒适和满足,这太肤浅、也太狭隘。 真正的爱,应该是能帮助孩子生发出自己内在强大的力量,让他有足够的能力、勇气、信心和责任感,去对抗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 1养废一个孩子从“什么都不用你干”开始“你只管好好学习,什么都不用你干!”这是不少家长很朴素的想法。 等到养出一个什么都不会干的巨婴宝宝时,往往追悔莫及。 “我想干”的时候,你不让我干!现在凭什么嫌我“什么都不干”? 每个孩子曾经都是想劳动、爱劳动的可爱孩子,都曾经有过自理、自立和服务他人的强烈动机。 孩子想要通过自身努力,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愿望已经初露端倪。 可是,是什么让现实变成了:
为什么孩子会觉得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地压榨和索取。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工作中一言不合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地炒掉工作,甚至以“爷”自居?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长大后的问题,往往源自幼年。 千万莫到孩子成年后才追悔莫及,一定要顺应孩子自理、自立、服务他人的成长需求,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爱劳动的好习惯; 不要忘记“德智体美”后面还有个“劳”,只有这样才是让孩子真正的全面发展。 2养废一个孩子一句“Ta还是个孩子啊”就够了!2019年4月29日,一名男子因使用伪造的驾驶证,被罚款5000元和拘留15天。 其父母得知这个处罚后,情绪异常激动并质问交警:“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你们为什么罚的那么重?!” (图片来源:新浪新闻) 男子父母的话一出,网友们全都炸锅了……
在父母眼里,不管孩子长到多大,心里始终认为Ta都是个孩子。事实上,Ta只要过了18岁,就是一个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别拿「他还是个孩子」当作所有错误的“完美理由”!因为你的溺爱、纵容以及无底线的包容,都将成为毁孩子一生的“慢性毒药”。 疼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疼爱时也不能忘了父母还有教育孩子的职责。 孩子在幼年时,需要父母去引导孩子分清对错; 在孩子青春时,要教育其懂得控制情绪,放手让其独立处理遇到的困难,犯错了要勇于承担后果。 若你在孩子童年时不好好管教,将来自然有人替你管教。 3养废一个孩子给他自由就够了前段时间热播的《小欢喜》,多少人对宋倩式母亲口诛笔伐。 诚然,宋倩对乔英子过于专制,她自以为的爱与关心,让乔英子几近窒息,甚至喊出了“我就是想要逃离你”的悲怆心声。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乔英子有今天的优秀,离不开宋倩的严格要求。 她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她的目标可以轻轻松松就是“清华北大”,而且,即使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完全可以在顶尖的大学里选择。 这一切别人眼里的“轻而易举”,如果没有宋倩,或许,都只能是一句空谈。 说白了,只要宋倩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稍作改进,乔英子的人生,只会更加完美,而决不会是平庸。 如果一切都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呢? 追求自由,是每个人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玩玩具、看动画、打游戏,都比坐在书桌前学习有意思。 如果宋倩去除掉对这些活动的严格管束,乔英子就一定身心健康吗? 有人说,生活是公平的。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而学习的苦,只有十几年,可生活的苦,却是一辈子。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过度的自由,只会让他无视规则,丢弃责任,不懂承担,最后,荒废自己的生命。 有惩罚就有抵触,有规则就有疼痛。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约束你的“不能”,是你扶摇而上的翅膀,助你直上云霄九万里。
每个孩子在刚出生时和母亲的关系是共生的,母亲无微不至照顾孩子,孩子也通过母亲表达需求。 只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能力提升,这种共生关系,需要父母亲手去剪断。只有和父母在心理上剥离,在行动上独立,孩子才能真正得到成长。 为人父母无论多么爱孩子,都没有能力和时间陪他走完人生的下半场。 真正爱孩子,是给他以独立的人格和力量,让他能接管自己的生活。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懂得体面退出的爱,父母对孩子最真切的关怀,除了手牵手,还有放开手。 请别忘记,唯有让孩子生出独立的翅膀,才是对他最恒久的爱和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