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江花月夜》被某些人赞为「孤篇压全唐」,这个评价是否过誉?

 123xyz123 2019-10-22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古人对于《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是“孤篇盖全唐”,而不是“孤篇压全唐
同时希望题主在复制粘贴的时候注意一下标点符号,其中有个分号,看的我心里不舒服

这首诗获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水到渠成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二是个人的生命经验上升到宇宙意识的层面

《春江花月夜》,全诗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韵,总共九次转韵。结构严谨、字句雕琢,以及哲学层面的渗透,综合分数非常高,无愧于“盖全唐”之美誉。

“水到渠成”的意思是,文学作品必然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脱离某个时代的背景,却要唱出某个时代的声音,往往会破音(比如李白和辛弃疾作品中的“侠”气,外表很相似,内核却不同,这里简单提一下,不作深入讨论)。只有当时代把准备工作做充分了,诗人才有条件信手拈来。英国诗人艾略特说“一个人如果二十五岁以后仍然坚持继续写诗,那么他的作品必须得有历史感”,意思是,你的创作生涯到了这个阶段,会感觉到除了个人才华与风格之外,文字、思想会和传统文化有一种一脉相承的关系,否则你的创作根脉会扎不深、扎不稳,创作养料的补给也会不好、不够。

形式方面,结构、字句经过魏晋南北朝“四六骈文”的不断练习与雕琢,回环相扣(月升—花开—春临—春逝—花败—月落)、对仗精准,技巧相当圆熟。内容方面,佛教和老庄思想经过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清谈”,已然达到一定的境界。

简单感受一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我之前在回答中引用过蒋勋的观点:唐朝是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出走”并不是出离“家庭”或者“家族”,而是出离“农业伦理”,这是佛教的部分。老庄哲学则强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儒家思想并不在唐朝居于主位。这样一来,个人得以完成自我,生命的独立性得到栽培以后,必然会触及到宇宙意识这一层面。当然在这里,“宇宙意识”处于文学/哲学的维度,而不是物理/科学的维度。

简单感受一下:

空里流霜不觉飞

这个句子兼具诗学和哲学。古人以为霜如同雪一般从天空飘落,在这个下霜的春夜,天空布满月光,在月光的映照下,霜的洁白感觉不到了。这就如同白日里盛放的焰火,对我们来说,有很多存在的东西,我们常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比如死亡,比如守护。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个句子的分量特别特别特别重。谁是第一个在这江边看见月亮的人?此时此刻,月亮的清辉落满我的肩头,可江边的月亮第一次将温柔倾泻人间又是在什么时候?这个已经完全脱离抒情维度,而是哲学维度对于生命本质的追问。西方二十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比如蒙德里安,一直在寻找几何图形的本质,和这个非常类似,就是不停地追问宇宙到最后还剩下什么。张若虚完全把自己从农业伦理中抽离出来,直接上升到宇宙意识的层面。通常我们身处现象之中时,讨论的是现象之中的相对性问题;但当我们进入哲学层面时,就会去追问本质问题,就会去讨论哲学层面的绝对性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