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简讲书法:卫恒《四体书势》导读 05

 雁飞云 2019-10-22

黄简讲书法:卫恒《四体书势》导读 05


2014年9月11日。

隶字来之于篆字。《说文解字‧叙》说:「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戌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因为要「以趣约易」,把许多篆字的结构改了,所以许慎叹息说「而古文由此绝矣」。

但字体结构改了,书写线条却没有改,这一点很多人没有注意。篆书线条粗细均匀,两头收锋,笔势上下流动,早期的隶书﹝或称古隶﹞都是用这种简单线条,所以表现力不够。

不客气的说,这时候只是书写,不是书法。用简单线条写出一个字的结构,这是写字,脑子中还没有想到,线条是可以变化的。

现在可见的西汉和东汉前期的刻石,就是例子。

西汉《莱子侯刻石》

东汉《开通褒斜道刻石》

什么是书法线条呢?

书法线条要求丰富多变,这就是楷书线条。

王次仲始作楷法,他不是创造一种字体,而是创造一种书写技法。这种技法,导致线条有变化。

你再读读这一句,王愔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

王次仲做了什么事情?他把「隶草」中的方法,移植到隶书的书写中,结果加上了「波势」。

什么是「隶草」?就是民间竹简上的随意的草率写法。我们看到,西汉竹简上很早出现了波势,但碑刻中却没有反映。碑刻是正式场合,正式场合做事情,总是规规矩矩,受传统所束缚。你看现在网络语言,什么「吐槽」「冏事」「屌丝」之类,会不会出现在中央文件中?这种话上不了台面,没有品位。

竹简木牍虽然有波势,但散漫没有规则,连竖笔也会出现波势,随意拖带,有时候长度达到两三个字位。王次仲所做的工作,就是制定规矩,就是立法。

我们看后来的隶书作品,波势每个字只可以出现一次,所谓「雁不双飞」,只可以出现在长横或捺笔尾部,等等。桓灵时期涌现大量优秀隶书作品,人人都遵守这一规则,好像约定一样。正如你现在看到红灯就要停车或停步,这背后确实有大家承认地交通规则。

「王次仲始作楷法」,我相信确实是有一个「法」的。可惜详细内容,没有传下来。

但从此,有了楷书线条。

一有波势,线条粗细就不同了,摇腕就出现了,这件事情在书法史上非同小可。

什么是楷书?赵明诚《金石录》云:

隶者,今之楷书,亦曰真书,是隶书即今真书无异,而隶与八分相别,亦不过有波势无波势耳。

他说,楷书就是隶书,就是真书,只说了一半,问题是同一件事物,为什么出来几个名称?

我想,王次仲创立楷法时,凡用楷法写出来的,与以前不一样的,那就是楷书。但后来用楷法写出来的花样越来越多,包括多种书体,这才有新名词出现。这一点,我今后再加以论述。

在书法上,或是用篆法写,或是用楷法写,没有第三种线条。

颜真卿用篆法写真书,怀素用篆法写今草,这是返祖现象,以求个人风格。

王次仲的立法,只限于笔法吗?你怎样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