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分期和体系 6

 雁飞云 2019-10-22

  • 黄简

四,辩证与批判

以春秋末期为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发轫点,这样一来,就排斥了殷周甲骨文和殷商、西周及春秋早期的金文,这是否说得通呢?文字与书法在那一时代究竟关系如何?

我想,可以从实物和典籍两方面来加以说明。

首先,从实物上看。目前所见的春秋末年以前的甲骨文或金器铭文,能否如汉唐碑刻那样作为书法作品看待呢?我们所讨论的书法艺术,是以文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线条是书法的生命,这就决定了用笔是书法的根本技法。所以,什么时候存在着书法,可以从该时代的书迹笔法上得到证 明。

甲骨文没有用笔的概念。锲刻者下刀时,力量由轻而重,收刀时,又由重而轻,故字画作两头尖形,这是最简单最原始的方法。有些甲骨文系先书后刻,锲刻者只知在墨书笔画中央一刀划过而已,尚未懂得保存墨书的原貌。诚然,传世甲骨中有极少数如「宰丰骨」那样,锲刻者是沿着字 画墨书的边缘刻就的,使人能得以窥见墨书的原貌,但是,这墨书者也不懂笔法,他仅仅在写字而已。甲骨文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只是书写者个性的自发表现,并非是艺术风格。即使在今天,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在书写中表现出他的个性,而这一点并不足以证明他懂得书法。我以为,在使用木棍和石器进行生产的野蛮时代,要 说已经产生了书法这样细腻地表现人之个性的艺术,实在是难以理解的。

唐兰很早就感觉到了这一点,虽然他还不敢断然否定甲骨文属于书法。在《中国文字学》一书中,唐先生说︰「卜辞在书法上总有一点特殊的意味,大概是锲刻不是书写的缘故。铜器的书法,可以分出很多型式︰有方峭的,也有圆润的。」唐兰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殷商的金文可以细致地 加工到保存书写者的技术,二、文字大量使用后已经由绘画式变为书写,三、长篇文字必然要求注意章法,这样,自然就产生了书法。这些论点,较之「甲骨说」来,应当说比较严谨,但商代金文往往仅一、二字或十余字(铭文稍长者仅有十余器),长篇铭文的出现是在西周礼制发展后才出现的,所以即使照唐兰自己的标 准,书法的上限也要延至西周。但是,周代的金文并未完全脱去绘画的方式,如「」、「」、「」 等字,一笔是无法写成的,必须加以描涂,结果,整个书写过程也就是边写边画。它和真正的、纯粹的书写如《石鼓文》,尚有一个很大的距离。更何况它们的位置往往铸刻在隐蔽的位置,不想引起人们的注目,这又说明它们的艺术价值未被人们所认识。郭沫若提出春秋末期的金文开始用作纹饰,即创作者已有引人欣赏的动 机,这确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所以,从实物上看,我认为甲骨文和早期青铜器铭文都不是书法作品。

其次,从典籍中看。「文字同期说」以许慎《说文‧叙》为根据,推出「书法与造字同时产生」的结论,这实在是大误。许慎所说「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一语中的「书」,应诠释为「记叙」、「著述」,即用文字如实地记叙事物。段玉裁注曰︰「谓如其事物之状也。《聿部》曰 『书者,箸也』,谓昭明万事。此云『如也』,谓每一字皆如其物状。」这最后一句话,有人把它解释为「每一字都象形状物」,以此来证明仓颉作书已有艺术的形象,而实际上说的意思是「每一字都必须如实地记述该事物情状」,指遣词造句必须准确和恰如其分。试想,中国的文字怎么可能每一字都是象形的呢?[26] 《释名‧释书契》︰「书,庶也,纪庶物也,亦言着也,着之简纸永不灭也。」其释亦如是。《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 艺…… 五曰六书」,此六书为小学。段玉裁注曰︰「六书者,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也。」总之,上古的「书」,没有「书法艺术」的含义,都是从文字本来的应用功能而言的。先秦诸子百家的著述,绝无书法和书家的记载,足征其时未有「书法」这一概念。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书」解释为书法艺术的,是杨雄《法言‧问神》 「书为心画」一语,然语焉不详。至东汉末蔡邕,才提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的见解,这是书法的实践达到了理论高度。对于我们说法成熟于桓、灵之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左证。

所以,无论从实物或从典籍来看,说殷商、西周和春秋早期已产生或已存在着书法艺术,这是没有根据的。「文字同期说」、「殷商甲骨说」和「殷商金文说」,都缺乏有力的证据。我不反对现代书家创作甲骨文或金文作品,因为他们是以书法艺术的用笔和章法去处理的,这种写法,使用 甲金文的古人是写不出的。


注:

[26] 对于「书者,如也」一语,明项穆《书法雅言》将之解释为﹕「书之为言散也,意也,如也。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显然以从文字学转向了书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