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为何只做了42天皇帝?他进京后说过三句话,一句比一句离谱

 小天使_ag 2019-10-22

公元1644年,大明朝走到了最后的一刻,据说是一位城内的百姓,冒死打开了朝阳门,就这样李自成的大军进京了。所谓,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大明最后一位帝王崇祯,随后便吊死在了煤山。崇祯死得很凄凉,是批发蒙面,身边只有一位太监跟随。

而李自成进城却很风光,在他来到承天门前时,一时间豪情大发,探手抽出一支弓箭,对着承天门上的匾额就射去一箭,一声闷响,这一箭却射在了“承天门”匾额中“天”字的下面。李自成很郁闷,我咋这么没有准心了?

哪料军师宋献策却鼓掌大叫:“吉兆,闯王这是一箭射中了‘天下’啊!”瞬间,李自成转怒为喜,好一个“一箭天下”,妙!

恐怕当时任何人都认为:从此后,这天下就是李自成开创的大顺朝的了,不然为啥明朝的那些官员都投降?这叫民心所向。但事实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李自成仅当了42天皇上,就逃离而去。

从最初的一箭天下,到42天后的凄惶逃离,到底发生了什么?许多人都在探寻,从各个角度探讨、分析。其实在笔者看来,还是把复杂的事,简单化为好,只需看看李自成进京后说的这三句话,就明白了,因为是一句比一句离谱!

一、我来与汝共亨江山,如何寻此短见

所谓辞旧迎新!李自成进京,崇祯自尽,那么李自成说啥也都要表个态吧。果然李自成,就这么做了。据《李自成叛乱史略》载,李自成来到崇祯帝的尸身前,曾放声大哭,然后发出了这样一句感慨:我来与汝共亨江山,如何寻此短见?

先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凡过年贴个福字啥的,从来都是去旧迎新,哪家人会把新福字和旧福字,都一起贴在门上?这不是离谱是啥?

李自成想表达对崇祯帝的敬意和追思,哪怕的反思,这都是必须的,能显示出新王朝的胸怀和清醒。比如,李世民就曾批评杨广,说他“不顾百姓……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不听忠言),身戮国灭,为天下笑”。

可同是李家人,李自成却说:“我其实是来跟你崇祯一起来享受天下的,可你为啥死了呢?”那么,这大顺朝和大明朝,还有啥区别?

这其实就证明了李自成根本就不想反思,明朝为啥会灭亡,就更不要谈,他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哪怕是警醒了。

果然,李自成称帝后就规定:咱大顺的官员都要“着蓝(色)衣帽”。可结果却是,大顺官员“袭旧日冠带,而方巾色衣遍满街衢也”。这就是大顺王朝刚刚开国时的衣着模样,哪里有焕然一新的样子。追根溯源,显然李自成的这句评价崇祯的话,就能解释这一切了。

二、何不助孤作好皇帝

皆知,有这样一个流传非常广的说法,吴三桂之所以引清兵入关,干掉李自成,是因为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抢了他的爱妾陈圆圆。当然这个仅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所谓无风不起浪。

刘宗敏敢如此大胆,是有根据的。据《甲申纪事》载,由于李自成当了皇帝,自然就需要手下人依礼跪拜,可哪料刘宗敏却道:“我与他同作响马,何故拜他?”那么李自成有啥行动吗?非但没有,反而比刘宗敏还离谱。

由于刘宗敏等大肆横行,使得城内百姓怨声载道,终于李自成不高兴了,对这些手下说:“何不助孤作好皇帝?”手下们却纷纷表示:你已经当皇上了,还想怎样?可我们都很忙,你这皇上就别来烦我们了!

李自成这是在当皇上吗?天下有哪个开国皇帝,会如此离谱的对手下说出这话?所以,李自成约束不住手下,是个伪命题。因为他即无对前朝失败的反思,也没有对本朝的长远规划,自然他的手下人,就敢胡作非为在今朝,休管他身后滔天洪水到——这样的新王朝,岂能长久得了!

三、朕只为几个百姓,故起义兵

单看这句话,似乎还很靠谱。但若把这句话,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就看出该有多离谱了。据《甲申传信录》记载,李自成曾在文华殿,召见前明的投降官员,就在此刻,李自成说出了这句话:朕只为几个百姓,故起义兵。

敢问“这几个百姓”到底是几位?为何就不能改为“天下百姓”呢?这其实就证明了,李自成连“口号”都不会喊了!导致了他所言的义兵,竟然就是为了几个百姓——这不是啼笑皆非是啥!这只能说明了李自成,过于得意忘形了!

且对明朝投降的官员,又会产生啥暗示?只能是,这个新皇上更不靠谱!所以李自成仅当了42天皇帝,是很正常的,这一切都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