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史研究的随想四则(三)

 雁飞云 2019-10-22

  • 黄简

   

 第二,书法史一定迟于书写史

在上面表中可以看到,我把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发生点,定为从春秋末期始。换句话说,在春秋末期以前,没有书法艺术这件事。详细的论述,见我第一篇论文。

现在许多书法史著作,都是从文字产生写起的。历史上有金文,他们的书法史就从金文开始;一八九九年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书法史就上移到甲骨文写起。五六十年代发现了陶文,我看见书法史又推到六千年前。我实在不能想象在茹毛饮血的时代,连衣服也没有,大家用兽皮遮挡下身,用木 棍和石块打猎回来,一边在山洞中烤肉一边练书法的情景。

现在有一种「泛书法化」的现象。从纵向上说,把书法紧紧地跟随文字的起源。从横向上说,只要地下挖掘出任何带有文字的古物,马上就有人高声地赞美它的书法。这些东西,大多数只是民间普通的书写,我们研究书法史的时候,作为对照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他们本身只是「书写」 作品,不是「书法」作品。我不承认这是高妙的书法创作。如果你在杭州的马路上访问一百个人,其中必定有写一手漂亮字的。但他只是沈尹默先生说的「善书者」,不是「书法家」。你大可建议他写几张字埋在地下,五百年后会有人研究他的书法,以证明沙孟海某一笔受到他的启发。

「泛书法化」者从纵向和横向上,把所有的文字书写都当作书法了。我一直想有机会请教这些朋友,您心目中的书法究竟是什么?是否等于书写?没有笔法的作品,算不算书法?这些简单的问题,是书法史研究的基石,现在沉在一片混水里面,看不清楚了。

比如唱歌,人人开口都可以唱,现在有卡拉OK,不需要训练,想唱就唱。但是人们没有怀疑过音乐学院声乐系存在的价值,大家都知道专业的歌唱,和普通人开口唱歌不一样。

在书法这一门艺术上,却产生了奇怪的现象。没有笔法的东西,都被拉进书法范畴中来。书法书法,就是讲「法」,没有法只是「书写」。现在很多书法史的著作,实际上是「书写史」。

「书写」的确是从文字产生那一天就开始的,但「书法」却要经过相当长期的书写实践,才能懂得其中的奥秘,才能发现「法」。而后又要经过相当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系统。再说,就算有了笔法,也不是每个书写者都能掌握的,现代信息如此发达,书写群极为广大,你可以大量宣传笔法, 但最终懂「法」的比例还是少数。

所以,从时间上说,「书法史」必定比「书写史」迟;从范围上说,「书法史」必定比「书写史」狭。如果一本书法史,时间上和书写史一样长,范围上收罗了只属于「书写」的作品,这本着作就放弃了基本的学科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