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汉书》所载,居摄二年(公元7年)的王莽第一次币制改革,除了上期我们介绍的“金错刀”(一刀平五千)以外,还有两种虚值货币,“契刀,一直五百;大钱,一直五十,与五铢钱并行”。也就是“契刀五百”和“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枚兑换五铢钱500枚,十枚兑换黄金一斤;“大泉五十”一枚兑换五铢钱50枚,100枚兑换黄金一斤。 ★契刀五百 契刀五百,形如“一刀平五千”,也是分为环柄与刀身两部分,环柄为一圆形方孔钱,直径3厘米左右;下部似刀身,长4.6厘米左右;重16.5克左右。 环柄左右分别铸有阳文“契”、“刀”二字,刀身铭文“五百”二字。 “契刀五百”与“一刀平五千”一样,虚值太大,老百姓都不愿意兑换使用,因此铸行两年就废止了,存世量也比较少,而且形制特殊、铸造精良,倍受收藏爱好者喜爱,因此市场价格也比较高。 “契刀五百”普通品相者,市场价格5000元左右。 “契刀五百”好品相者,市场价格10000——15000元左右。 ★大泉五十 “大泉五十”,圆形方孔钱,官铸者直径2.8厘米左右,重十二铢,合今制8克左右。 早期铸造的大泉五十比较厚重,约10克左右,实物中有重大15克者。 “大泉五十”,是王莽新朝铸行时间最长、铸造量最大的一种钱币,在不同阶段有各种不同的形制和版别,如粗字、纤字、重轮、背四出、背四决、背字等等。各个版别的“大泉五十”币面特征和市场价格都不尽相同,我们将在下一期进行详细介绍。 |
|
来自: 天賜閣guwan > 《古币杂论(粵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