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残雪——中国女版“卡夫卡”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重归沉寂

 小天使_ag 2019-10-22

2018年与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尘埃落定,得主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尔丘克与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而之前算得上是横空出世但呼声极高的中国女作家残雪并未获奖。

残雪——中国女版“卡夫卡”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重归沉寂

与这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相比,'残雪'这个名字在中国更是博人眼球,在网络上好多中国人都在发出同一个疑惑:'残雪是谁?'为什么这样一位在中国鲜为人知的中国女作家却入围了殿堂级的诺贝尔文学奖?她又凭什么入围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残雪并非一个声名煊赫,被广为人知的作家。

2012年,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有人要他预测当年诺奖的获奖人,他说:

“我不预测,但是我希望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获奖。”

残雪——中国女版“卡夫卡”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重归沉寂

残雪原名邓小华,1953年出生于长沙的一户书香门第,在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熏陶下长大的孩子,自小便是博览群书,精通古今中外。这其中也包括残雪的哥哥,著名哲学家邓晓芒。

残雪出生在中国浮夸风最盛行的跃进时代,饥荒和贫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残雪的童年,便在这动荡不安与颠倒黑白的环境下度过的。

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处处受到打压,家庭的变故使全家人都不得不挤在一个不足十平米的茅草小屋内,这狭小潮湿的空间,只有书籍给了残雪心灵的慰藉。

残雪——中国女版“卡夫卡”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重归沉寂

残雪在她的少女时代就开始被迫步入社会,做着与她年纪毫不相符的力气活,感受到了世态人情。她当过车工,赤脚医生,炼铁工,直至成年后的她,也一直在接受中下贫民教育,从事着与文字毫无相关的工作。

但是在成为专业作家后的残雪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时,却声称正是那些在社会上混迹的日子,给了她无限的创作灵感,成就了后来的她。

残雪——中国女版“卡夫卡”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重归沉寂

有人说残雪是个奇迹:“她长得村,穿得土,却是最先锋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怪诞难懂,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令外国研究者津津乐道;

她不出洋,纯粹用中文写作,而知她名号、读她作品的中国人,却比外国人少得多。”

诸多相悖的数据勾勒出了残雪的卓然与尴尬。

残雪以其独树一帜的个性在上个世纪80年代登上中国文坛,作为新潮小说中的先锋作家,其作品的小众化,一直备受争议和冷落。

残雪——中国女版“卡夫卡”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重归沉寂

当诺贝尔文学奖大热人选曝光后,她才第一次如此盛大地走进人们的视野。

为何能够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在残雪看来,这是诺奖正在更加重视文学,特别是高层次文学价值的体现。

女性意识的突破一直是残雪作品的主题。

她的代表作品《五香街》通过描写这条街上各色各样的女人追求'性解放'的故事,来冲破传统世俗的禁锢。但如此大胆裸露的情节,也许只有在残雪的书中有所体现,只有在残雪笔下的五香街,才有了女性主导整个社会这样的'天方夜谭'。

残雪——中国女版“卡夫卡”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重归沉寂

今年66岁的残雪无法被明确定义,因为在她的身上,存在着太多的“悖论”。

她的小说世界荒诞梦幻,充满奇思妙想,但眼前的她满头银发,面容祥和;

她描写的人性冷漠疏离,甚至不无丑恶肮脏,但生活中的她平易近人,善良柔软;

面对着自己入围诺贝尔奖的消息,残雪也在中国媒体面前云淡风轻地说:'诺贝尔奖啊,我没有那么在乎。'

哪怕是自己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残雪也丝毫未显示出半分遗憾之情。

她只有小学学历,却写出世界级的作品。

残雪——中国女版“卡夫卡”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重归沉寂

也许,她真的是属于未来的那个时代。

也许,诺贝尔文学奖,她真的是不在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