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生脑梗死时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延髓麻痹, 导致患者进食困难, 进食后易出现反流、呛咳等症状, 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患者发病早期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 呈明显的负氮平衡, 能量消耗增加, 最终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研究显示, 脑卒中后患者营养障碍发生率约为15%, 1周后即上升至30%。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多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但肠外营养可能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肝功能损害等相关并发症, 增加患者的循环负担, 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近年来肠内营养广泛用于内外科重症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增加机体能量储备, 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进而提高对疾病的耐受性。

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 由于神经功能紊乱, 会影响胃肠道消化功能。常规给予普通流食或者半流食, 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 吸收障碍, 甚至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有易吸收、营养均衡、使用方便的优点, 使早期肠内营营养成为可能。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不但起到营养作用, 而且还能够改善肠黏膜屏障, 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显示, 入院后第14天, 肠内营养组总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不仅仅是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关键是能维持内脏器官的各种生理功能。良好的营养状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本研究显示, 经过治疗14 d后肠内营养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低(P<0.05), 证实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避免出现营养不良, 促进机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脑梗死的患者, 应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