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鐘定波老先生 的臨證醫案 鐘定波 出生中醫世家,自幼耳濡目染中醫之道,1959年入讀廣州中醫學院(現廣州中醫藥大學)
畢業先在國內基層從事中醫工作,于20世紀80年代末赴美國舊金山繼續從事中醫門診,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醫案故事 穷人粥水是参汤 --粥疗十方 稻是五谷之长,其性平和,味甘淡,能久食而不厌。人之所以能生存,全赖水谷之充养。 水谷入胃,经脾的运化、肺的转输,即化生精微气血,灌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所以,稻米乃是养生的基本物质。其补中益气之力,逊于黄芪,健脾和胃之功,类同山药。 《神农本草经》谓稻米能“益气,止烦止泄”。 《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曰之“长肌肉”。 《随息居饮食谱》言其 “温中益气,补下元”。 《日华子本草》称之能“壮筋骨”。 《滇南本草》道之可“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益智”。 因此孟诜云:“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故用稻米治虚证,粥养最宜。 《本草纲目》载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所以,不要小看粥之补养作用。 广东有名叫鹤市和通衢的农村,村民世代吃粥,只是逢年过节才吃一餐干饭,但村民却精力充沛,女的面如胭红 男的身体硕健,与邻村明显不同,此粥养之功也。 以米粥为药者,自古有之。 《伤寒论》中的桃花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皆取粳米以补脾养胃,助药力,缓和或减轻苦寒药物对脾胃的克伐。 如服桂枝汤啜热粥,能助胃气发汗。 又如诸家泻痢噤口方中,入粳米一撮培补后天,疗效更彰。 另《药性裁成》有云:稻米造饭,用荷叶煮者宽中,芥菜叶煮者豁痰,紫苏叶煮者行气解肌,薄荷叶煮者清热;造粥入茯苓者清上实下,入山药者理胃,入花椒汁者避岚瘴,入姜、葱、豉汁者发汗。 说明粥饭除了果腹之外,还可作药膳之用。吾于辨证方药之余,常予患者粥疗之方,效果颇佳。仅列10则,以抛砖引玉。方中乃1人1次之剂量,1碗约为250毫升(一般家庭饭碗的容量)。 一、桂枝粥 组成: 桂枝10克,白芍10克, 炙甘草6克(布包此3味), 大枣(切开)10克, 生姜10克,粳米30克。 煎服法: 加水1000毫升,沸后文火或中火煮至粥成1碗,去布包3味,喝粥。 适应证: 外感表虚证,口淡,自汗,脉浮缓。 此方源自《伤寒论》桂枝汤, 汤后啜热粥以助约力,变汤为粥,疗效更佳。 二、紫苏生姜粥 组成: 紫苏叶15克,生姜15克, 芥菜梗叶60克,粳米30克, 北杏仁(碎)10克。 煎服法: 加水1000毫升,沸后文火或中火煮生姜、粳米,北杏仁;粥将成,入布包紫苏叶煮10分后除去,再入芥菜煮3分钟,粥成1碗。 适应证: 外感风寒,咳嗽痰多。 三、扁豆西瓜皮粥 组成: 炒扁豆15克, 鲜西瓜皮连白肉100克, 粳米30克。 煎服法: 加水1000毫升,沸后文火或中火煮至粥成1碗,入盐少许,去瓜皮喝粥。 适应证: 炎夏盛暑,烦躁口渴,或外感暑热者。 四、白虎粥 组成: 生石膏(碎)40克, 鲜西瓜皮连白肉100克, 雪梨1个,粳米30克。 煎服法: 加水600毫升,先煎生石膏半小时,滤去石膏渣,加水至800毫升,入后3味,沸后文火或中火煮至粥成1碗,去瓜皮,吃梨喝粥。 适应证: 内热烦躁、口渴,或阴津不足口渴,有退热生津之功。 五、玉屏风粥 组成: 黄芪30克,白术15克, 防风10克,粳米或小麦30克。 煎服法: 加水1000毫升.沸后文火或中火煮至粥成,去渣,喝粥。 适应证: 体虚多汗,自汗,盗汗 六、酸枣仁粥 组成: 生酸枣仁和炒酸枣仁各15克(均打碎), 小麦30克,红枣(切开)15克, 鲜牛奶半杯120毫升(后下)。 煎服法: 加水600毫升,先煎生酸枣仁、炒酸枣仁半小时,滤去枣仁渣,加水至800毫升,入小麦、红枣,沸后文火或中火煮至粥成半碗,加鲜牛奶拌匀,于睡前2~3小时服为宜。 适应证: 体虚失眠。肝火、心火盛者加麦冬15克同煮。 七、安胎粥 组成: 黄芪30克,白术15克, 菟丝子30克,糯米30克, 红枣(切开)10克。 煎服法: 加水1000毫升,沸后文火或中火煮至粥成,每日煮服。 适应证: 体虚脾肾不足。妊娠期间煮服,有安胎作用。 八、补血粥 组成: 黄芪30克,当归头10克, 黄精10克,红枣(切开)10克, 粳米30克。 煎服法: 加水1000毫升,沸后文火或中火煮至粥成,每周服1~2次。 适应证: 各种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症。 九、扶元粥 组成: 红参10克,黄芪15克, 鸡脯肉100克,红枣(切开)15克, 生姜10克,粳米30克。 煎服法: 加水1000毫升,沸后文火或中火煮至粥成,去渣,喝粥。每日服或经常服。 适应证: 大病后或肿瘤化疗后,身体大虚者。若兼内热者或阴津不足、口干口渴者,红参改为西洋参,鸡肉改为白鸽肉或猪肉,生姜减为5克。 十、山药米饮 组成: 山药30克,粳米30克, 鸡蛋黄1个(搅匀后下), 红枣(切开)5克。 煎服法: 加水800毫升,沸后文火或中火煮至粥将成1碗,去渣,滤出米饮,纳蛋黄浆,待米饮再沸即可。常服或每日服。 适应证: 婴儿对奶粉过敏、消化不良者。 附靓粥煮法: 不少患者谓煮粥费时,米粒又很难煮烂成糜。余讨教于一大厨,得一法并试之。此法不仅可省时20分钟(用高压锅)到50分钟(用普通不锈钢锅),还能煮粥成细稠糜。 按1人1次的剂量,以碗盛米30克,加水浸约半小时或更长。而后将整个碗置于冰箱的急冻格。翌晨将碗中结了冰的米倒入普通不锈钢锅中,加水500毫升。沸后文火,用竹筷不时搅拌以防煳锅,只需约10分钟,一锅细稠粥糜便成。 余估摸此法乃利用渗入米中的“特工”--水遇冷结水的膨胀之力,将米粒从内瓦解。翌晨煮粥时米粒又遭受内冰及外水之夹击,焉能不速溃成糜哉?故省时省力也。 此法煮纯米粥确是事半功倍。但若以此法烹以上粥方,10分钟不足以熬出药中成分,约需1小时方可煮成。 另外,药粥一般不宜放调味料,尤其是参芪类不宜放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