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阴病坏证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证 |张锡纯医论阅读

 诗雨jtes2un6og 2019-10-23

太阴病坏证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证

(《医学衷中参西录》原第七期第三卷)

太阴之证,不必皆由少阳传来也,又间有自太阳传来者。然自少阳传来,为传经次第之正传,自太阳传来则为误治之坏证矣。
 
《伤寒论》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张拱端曰:太阴脾脏通体连于油网之上,网中之膏油脾所主也。油网布腹中,邪入太阴之网油,故腹满时痛,网油透出躯壳,是生肥肉称肌肉,肌肉与太阳之营卫相接于外,故太阳之邪热可由肌肉而入太阴脾也。用桂枝加芍药汤,以太阳营卫之陷邪可举者,有姜、桂调而举之;不可举者,重加芍药之苦以降之,则满痛可愈。若大实痛者,是膏油受邪过甚,实于其中胰脂化膏之力不足以胜之。故用桂枝加大黄汤,倍芍药苦降之外,更加大黄助胰脂滑利之性以去膏油之实也。然太阴标阴本湿,只有温汗两法,原无下法,以太阴主湿,湿能濡,无燥结之可下也,今用下行之大黄者何耶?盖大黄虽能下行,亦视所用之轻重为变迁耳。考夫阳明与太阴,俱有满痛证,观阳明之承气汤重用大黄,此处轻用大黄,不独见药之轻重有变迁,更可见阳明与太阴之满痛,其界限又不同。阳明是胃管,胃管内之糟粕,得阳明之燥气,能使结实不大便而满痛,故承气重用大黄以通地道。太阴是脾,脾连油网,在胃管之外网膜膏油中,只能壅水与血而为满痛,理中汤用白术、干姜,燥水湿以散寒也。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均重用芍药泄血分之然也。而桂枝加大黄,虽用大黄,然分两轻于诸药,当从诸药入于太阴脾之网油,不得由大肠径过而下也。例如茵陈蒿汤虽用大黄,其茵陈独多,而大黄随茵陈利湿热由小便出,其理可求矣。
 
张氏此段疏解颇精细,惟于桂枝汤中倍用芍药之理似欠发挥。盖当误下之后,外感之邪固可乘虚而入太阴,究之,脾土骤为降下所伤,肝木即乘虚而侮脾土,腹中之满而且痛,实由肝脾之相龃龉也。桂枝原为平肝(木得桂则枯,且其味辛属金,金能制木也)、和脾(气香能醒脾,辛温之性,又善开脾瘀)之圣药,而辅以芍药、甘草、姜、枣,又皆为柔肝扶脾之品,是桂枝汤一方,若免去啜粥,即可为治太阴病之正药也。至于本太阳证,因误下病陷太阴,腹满时痛,而独将方中芍药加倍者,因芍药善治腹痛也。试观仲景用小柴胡汤,腹痛者去黄芩加芍药,通脉四逆汤腹痛者,去葱加芍药此明征也。若与甘草等分同用,为甘草芍药汤,原为仲景复阴之方,愚尝用之以治外感杂证、骤然腹痛(须审其腹痛非凉者),莫不随手奏效。惟其所用之分量,芍药倍于甘草是为适宜,盖二药同用原有化合之妙,此中精微固不易窥测也。且二药如此并用,大有开通之力,则不惟能治腹痛,且能除腹满也。
 
惟此方中芍药加倍为六两,甘草仍为二两,似嫌甘草之力薄弱,服后或难速效,拟将甘草亦加重为三两,应无药性偏重之弊欤。
 
【桂枝加芍药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加大黄汤方】即前方加大黄二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