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泛焦

 杏坛好歌 2019-10-23

泛焦==16÷光圈×焦距×100

泛焦==4÷光圈×焦距×焦距÷100

 

 

超焦距的利用,我一般有一个估算值。即:16除以光圈数,再乘以焦距数值再乘以100.

超焦距離的算法如下﹕"鏡頭焦距的平方﹑乘以四除以一百﹑然後再除以光圈數值

 

例如;光圈值是16,焦距是18MM,则得出的数值是1.8米,即1.8米以外至无穷远都是清晰的,一般要拍摄全景清晰的风景时是很有用的。

泛焦原来多称作超焦距,其实与景深对焦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利用光圈和对焦点的选择控制景深范围,多是在拍大风光或街景时想获得尽量大的景深,这在使用老镜头时比较方便,因为,老镜头的对焦环对应着光圈标尺数据,可以直观看到所用光圈涵盖着的景深范围,为了加大景深,往往把无限远回转到所用光圈数值标线处,就能让近处景物获得更多的范围了。现在的新镜头已经没有光圈环,聚焦视窗也只标注两档光圈数,但还是能够使用较小的光圈超焦距。

泛焦拍摄可以将想要拍摄的场景预先纳入景深范围之内,节省拍摄时的对焦过程。泛焦拍摄又称为超焦距拍摄,是景深的一种拍摄技巧应用。

泛焦拍摄可以将想要拍摄的场景预先纳入景深范围之内,节省拍摄时的对焦过程,提升拍摄效率或捕捉动态画面的成功率。其实泛焦拍摄不只可以应用在连动测距相机上,其它类型相机同样可以使用。

泛焦拍摄的基本概念

景深是以画面合焦点为基准,往前后延伸出的一段清晰范围。当景深范围扩大到无限远时,合焦点后的后景深必定完全清晰,只要知道前景深距离有多长,便能知道整个画面的清晰范围起点,起点后方景物一定能落在清晰范围内,这种拍摄方式就是所谓的泛焦拍摄。

景深表尺的应用
泛焦景深范围可以透过公式的计算得知,但由于此范围在不同镜头与光圈下都不一样,实际拍摄时很难计算出来,有些厂商便在镜头上做出景

深表尺供摄影者参考。以这支50mm镜头为例,它的景深表尺上可看到当光圈为F4(右端的4对准无限远符号∞)时,左端白色数字为10m,表示

10公尺以外到无限远处的景物都落入景深清晰范围之内;若光圈缩小至F8(8对准无限远符号∞)时,左端白色数字为5m,便可知道5公尺以外

到无限远处在清晰范围之内,依此类推。
广角镜在应用泛焦拍摄上可以说更具有优势,只要稍微缩小一些光圈,几乎很容易就将所有物体都涵盖在景深清晰范围之内,所以许多泛焦拍

摄爱好者也喜欢广角镜。

摄影技术专用名词,即画面内一定范围内景物全部清晰。

无景深表尺的泛焦拍摄法

泛焦拍摄方式虽然好用,但目前许多镜头因为成本考量,都将景深表尺给取消了,该如何使用泛焦方式拍摄?比较精确的作法是查询厂商提供

的镜头资讯,其中会有不同光圈对应的泛焦距离,但这个方法比较麻烦且不易记忆;另一个方法是选定一定距离外的对焦点自动对焦并固定下

来,再缩小一点光圈,让前景深的距离能够延长。虽然没办法像景深表尺那样精确,但八九不离十,一样可以获得泛焦拍摄的便利性。

泛焦拍摄对于希望拍摄画面能够全部清晰锐利是项简便明快的作法,在实际应用上则需要稍微加以练习之后才能掌握得较好,若拍摄主题比较

偏向长景深应用之摄影者,熟悉泛焦拍摄方式对于拍摄效率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

24mm广角镜泛焦拍摄结果。拍摄时将光圈缩至F8,由于作为前景的近处石头离相机已在1.2公尺外,故画面中每个部分都在景深范围之内,拍摄

结果每一段都清晰。

自动对焦指相机通过马达带动对焦系统实现对拍摄主体的对焦。泛焦指画面内一定范围内景物全部清晰,适用于拍摄多个同距离主体。我们使用的手机摄像头,如果没有自动对焦功能,那么拍出来的照片一般只能使用泛焦

 


景深效果
许多人像拍照者,非常喜欢以景深模糊製造出凸显主题的效果。单就相机成像理论而言,当镜头聚焦于某一点时,只有这一点的主体能在CCD上清晰成像;实际上,焦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相对于主体是逐步由清晰走向模糊的渐进过程,而这个清晰的范围或称为距离,我们称之为『景深』。学会控制景深,对于拍好照片尤其是『人像照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场景中景深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成功地控制住景深,不仅意味著将主体与背景分开,更代表了自身摄影意图的投射。

我们很难单从字面上了去瞭解景深的含义,我觉得『模糊圈』这个概念或可稍微表达。在这裡我们也必须接收一个观念,CCD成像是由无数个光点所组成,但镜头所产生的投射影像并非是一个点,而是一整个圆圈,而这个圆圈的直径是可以测量的。真实世界是立体呈现,但在相片上却是 2D 平面,有时『模糊圈』会区隔中央产生前后一致的模糊景深效果,我们也称之为『前』、『后』景深的表现。

一般来说在一张照片上,景深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

镜头的焦距:使用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反之,景深越小。

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景深越小。

相机到主体的距离:相机离被摄体越远,景深就越大;反之,景深就越小。

我们先不要谈论複杂的变焦镜头,以简单的『定焦』50mm镜头来说,当聚焦在一定距离时,景深与光团大小直接有关;许多人像摄影师偏爱大光圈所产生的散景效果,其来有自;一般的商品摄影,则习惯缩小光圈达到前后景深宽广的目的。儘管,对任何镜头来说,都有某种最佳光圈,例如:多数的镜头在 F8 光圈下拥有极佳的影像表现,但比此光圈更小的光圈值,例如:F22,儘管能产生更大的景深,但从艺术的效果来看,将是使影像的清晰度降低而不是提高。

长短焦距的交互运用
相较于『定焦』镜头,『变焦镜头』可以帮助你快速的调动远近,或者可以说迅速掌握广角和特写镜头。虽然,构造上此一镜头有变形的问题,但现代科技已经大幅简单此一缺陷。大部份的专业级数位相机都具有 PSAM 手动模式,而最适合景深摄影者使用的莫过于光圈先决模式了!此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控制景深,部分相机例如:PENTAX *istD*系列附带有景深预测按钮,允许使用者预先判断景物在最后照片上的清晰范围。如果你想要拍摄景深照片,按上述的三种镜头方法+机体景深预观,在摄影上就可以产生十分精确的效果。

很多同学很好奇为什麽机身上要有『景深预观』的设计?这一点主要是与相机的设计有关,在大光圈下人眼透过光学取景窗对焦取景甚至预观景深都不是问题;可是换到小光圈上,如果光学观景窗跟著同步的话,那麽光线将会变得非常暗,以致于你根本很难看清楚是否已经对上了焦点。因此,多数的机身设计在你按下快门前,都是採用现在最大光照(即景深最小)对焦,直到按下快门按钮后,才使镜头光圈缩小到手动预定的光圈值上。所以,当你设定好相机系统时通过预观景深,你才能得到光圈缩小后的景物效果。

风景摄影时泛焦应用
许多同学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人像摄影或是在中正纪念堂前面拍婚纱的时候,摄影师拿反光板比拿脚架的人多;换个场景来到了阿里山以拍风景为主的摄影师,几乎都是清一色拿脚架的人了,为什麽呢?不同于人像主题,一个风景摄影通常包括远距离的广角景体,但有时也包括离相机比较近的物体,例如:花园、花圃等。此时,如果把焦点聚在远距离上,则前景可能模糊;但如果把焦点聚在前景,则远处景物又会不清晰。如果想要得到前后两者都清晰的最大景深,到底应该怎样办呢?

关于这个解答有经验的摄影家们使用 『泛焦』或者称为『超焦距』(Hyper Focal)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简单的说就是限制镜头的前景深,让后景深扩大到无限远!传统的傻瓜相机(或是即可拍相机)就是利用泛焦的效果,在短焦距镜头一定距离之后的景物都能清晰成像的特点,省去对焦的机制。不过,泛焦范围内的景物并非真正的清晰成像,只是模糊的程度达到一般人所能够接受的罢了,这也是为什麽即可拍相机不能拍很近的物体,也不能洗得太大的原因。

如果你使用的是专业相机,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具体做法很简单:首先,使用尽可能小而合理的光圈和能避免相机振动的快门速度,然确定光圈值(例如:F16),并手动调整对焦环,使其达到距离上的无限远(∞)符号。按镜头景深表,假设前景段为8英尺,也就是不要当焦点放在景深前8英尺内的任何距离,皆可清楚对焦。这种通过缩光圈,再计算或查表将焦点设定于无限远减去该光圈景深位置,具有一个标准公式:H=F2/Cf,H为超焦距,F为镜头焦距,C为模糊圈,f为所用光圈。

除此之外,国外还流行一种『超焦距减一』法。也就是说,原来无穷大符号对准 F16的,现在改对在F11上(光圈放大一级)。这样可以把镜头景深范围内的焦点向远处稍微移动。运用『超焦距减一』法,只要把距离对在超焦距减一的位置,就不再去操心其他焦点的问题,专心用在取景上即可。它对120相机特别有用,在夜间摄影时,对焦比较困难,也可以使用『超焦距减一』法。它除了能拍出更好的照片之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眼睛所看到的景物和照相机所拍摄到的极近似。但须注意,耍尽可能用三脚架,特别是外出旅游摄影时不要忘记带上。


“泛焦”似乎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似乎与超焦距不一样。
针孔成像的原理与衍射原理都与可见光的波长有关,因此针孔成像时虽然远近物体都能成像,但是解像力还是不够理想,尤其在高亮度区域,其层次会大幅度丢失,呈现白色一片。所以在摄影实践中,用比11更小的光圈拍摄的照片,尤其光圈值在16以上时,虽然景深提高了,但是由于衍射使镜头的解像力更差了,有点类似于小孔成像的照片,高光区域尤其是远处的高光区域的层次损失明显。例如在拍摄瀑布时,利用16以上光圈值,较慢快门速度,故意使瀑布的中间层次损失一些,沿瀑布长轴条索样“水丝”大部分消失,出现一种类似于柔和的幕帐样感觉,与单纯使用慢速度快门(光圈值接近11或小于16时)所形成的图像感觉不同。这种小光圈带来的现象称之为泛焦作用。其实“pan-focus”一词中的“pan”也有摇动的意思。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可能是错误的。

 

泛焦理論

用白話講:在攝影上為了讓前後景都清楚的焦點選擇方法.一般以廣角鏡頭(取其景深大)縮小光圈為之.

景深範圍各種數據某些鏡頭上已標明,不然已有網友整理出DOF表可下載備用.

真正關鍵點在於如何選擇對焦點讓你想要的範圍都能清楚呈現,避免脫焦就要靠景深表參考了.

我們習慣以主體為對焦參考點,但泛焦的焦點選擇觀念卻是以整體構圖清晰為選擇對焦點的參考依據.

很多人都有這個錯誤的觀念,以為將光圈縮最小,對焦對在無限遠處就可以得到最大的景深.事實上如此做不但會造成景深的浪費,而且光圈縮太小容易造成[繞射]影響畫質的表現.

最大景深就是 Hyperfocal Depth 也叫超焦景深,它只和〔鏡頭焦距〕與〔光圈數值〕有關。對焦在遠處的某一點,使的景深的另一極端恰為無限遠,則由無限遠到景深範圍內最近的攝影距離,稱為「超焦距離」。若先將焦點設為超焦距離,則由超焦距離的一半開始,到無限遠處,都落在景深範圍之內。

以 35 mm相機上的標準鏡頭做例子,當光圈設為16,對焦於無限遠時,他的景深範圍是5m~無限遠 ( 此時5m就是超焦距 )我們將焦距對在5m處,則景深範圍就擴大為2.5m~無限遠

超焦距離的算法如下﹕"鏡頭焦距的平方﹑乘以四除以一百﹑然後再除以光圈數值",超焦距離的一半到無限遠就是〔超焦景深〕,也就是可以取得的最大景深。

演算幾個例子如下﹕

以 50 mm 標準鏡頭為例﹐當 f / 8 時最大景深的焦點算法如下﹕

(50 x 50 x 4 再除以 100 = 100 )再除以 8 (f 值)= 12.5 米

當對焦在12.5 米時﹑從 6.25 米(焦點的一半)到無限遠都清晰

以50 mm 標準鏡頭為例﹐當 f / 16 時最大景深的焦點算法如下﹕

(50 x 50 x 4 再除以 100 = 100 )再除以 16 (f 值)= 6.25米

當對焦在6.25 米時﹑從 3.125 米(焦點的一半)到無限遠都清晰

以 35 mm 廣角鏡頭為例﹐當 f / 8 時最大景深的焦點算法如下﹕

(35 x 35 x 4 再除以 100 = 49 )再除以 8 (f 值)= 6.125 米

當對焦在 6.125 米時﹑從 3.06 米(焦點的一半)到無限遠都清晰

以 28 mm 廣角鏡頭為例﹐當 f / 5.6 時最大景深的焦點算法如下﹕

(28 x 28 x 4 再除以 100 = 31.36 )再除以 5.6 (f 值)= 5.6米

當對焦在 5.6 米時﹑從 2.8 米 (焦點的一半)到無限遠都清晰.

有了概念之後﹐就再也不怕新一代的鏡頭﹑沒有景深的刻度了﹗

當拍照賽跑﹑好動兒﹑景物全區函蓋﹑一大堆人等都沒問題了﹗

所以超焦距在風景攝影和動態攝影上是非常有用的,所以當您需要使用超焦距時,只要將距離尺上的無限遠標記,對在所欲使用的光圈的景深標記上就是超焦距了,很好用.

超焦距離(Hyperfocal Distance)或稱泛焦

通常使用在有景深表(Depth of field scale)尺的鏡頭較方便,使用的方法是將∞對在右邊的光圈值(假設用16好了)上(景深表尺標示的排列通常是22.16.11.8↑8.11.16.22)在左邊的16所對應出來的數字(假設是0.6米)那就是說其從60公分一直到無限遠在人的肉眼看放大到5X7吋的畫面在2-30公分下看是清楚的。

"只要將距離尺上的無限遠標記,對在所欲使用的光圈的景深標記上就是超焦距了"我只是不明白這和泛焦到底有何不同?

通常鏡頭上的景深表可概略提供各光圈的景深範圍給攝者參考,以作為構圖時取得前後最大清晰範圍.但為何不取焦點而要以無限遠為計算依據?

有了概念之後﹐就再也不怕新一代的鏡頭﹑沒有景深的刻度了﹗

當拍照賽跑﹑好動兒﹑景物全區函蓋﹑一大堆人等都沒問題了

假設我的鏡頭無景深刻度表(我的還真的沒有咧)

~以下面為例~

以50 mm 標準鏡頭為例﹐當 f / 8 時最大景深的焦點算法如下﹕

(50 x 50 x 4 再除以 100 = 100 )再除以 8 (f 值)= 12.5 米

當對焦在12.5 米時﹑從 6.25 米(焦點的一半)到無限遠都清晰

所以我知道當我對焦在12.5 米時﹑從 6.25 米(焦點的一半)

到無限遠都清晰,但我要如何得知我對的焦點在12.5米,以目測?拉皮尺量?量好之後再豎一支旗桿,以旗桿為對焦點........

超焦即泛焦.

只是名稱和應用方法不同罷了.

個人以超焦原理拍照方法舉例簡述如下:

以28mm鏡頭為例比較保險作法與大約距離)

光圈5.6時對焦在6m位置或以上(景深3.5m~無限遠)

光圈8.0時對焦在4m位置或以上(景深2m~無限遠)

光圈11時對焦在3m位置或以上(景深1.8m~無限遠)

光圈16時對焦在2m位置或以上(景深1m~無限遠)

光圈22時對焦在1.5m位置或以上(景深0.8m~無限遠)

如果沒有這招免對焦大法的"超焦"原理應用.一天內要我用手動機械相機的Yashica-fx3拍個7~8捲底片,那我這近視又老花的不變成"鬥雞眼"才怪.

轉貼授招原文:

主旨:超焦距與風景攝影

內容:您說:[我也大部分拍風景,也習慣將光圈調最小,也常將焦距調到無限遠......]很多人都有這個錯誤的觀念,以為將光圈縮最小,對焦對在無限遠處就可以得到最大的景深.事實上如此做不但會造成景深的浪費,而且光圈縮太小容易造成[繞射]影響畫質的表現.

其實在精華區技巧經驗談那裡有很詳細的討論超焦距,但是記得上次您曾說您有厭書症,所以我就簡單的和您說說超焦距.

本站專有名詞的定義

對焦在遠處的某一點,使的景深的另一極端恰為無限遠,則由無限遠到景深範圍內最近的攝影距離,稱為「超焦距離」。若先將焦點設為超焦距離,則由超焦距離的一半開始,到無限遠處,都落在景深範圍之內。

我以我手上的標準鏡頭做例子,當光圈設為16,對焦於無限遠時,他的景深範圍是5m~無限遠 ( 此時5m就是超焦距 )

我們將焦距對在5m處,則景深範圍就擴大為2.5m~無限遠

所以超焦距在風景攝影上是非常有用的

您用的是機械相機,應有詳細的景深尺標與距離尺,所以當您需要使用超焦距時,只要將距離尺上的無限遠標記,對在所欲使用的光圈的景深標記上就是超焦距了,很好用.

祝您拍攝愉快^_^

簡易算法:

所使用的焦長 X 所使用的焦長 X 4 再除以 100

所得的數字再除以 所使用的光圈大小

例: 50mm X50mm X4 /100 =100

100 /f4 = 25M  所以25M再除2=12.5M  即所使用的焦距為50mm,光圈F4,焦點落在25M時,從12.5M到無限遠都是清楚的

其實要用超焦距,不一定要會算。會用景深表(不管是鏡頭上的,還是印在紙上的)就可以囉。

我們都知道,所謂景深就是說對焦會清楚的距離範圍。如果更細的說,前景深是開始清楚的距離,後景深是最後清楚的距離。

超焦距的定義是說,如果我們用某個鏡頭,在某個固定的光圈時,對焦到無限遠(也就是後景深是無限遠),那這時的淺景深叫「超焦距」。

比方說我們用35mm的鏡頭好了。把光圈開到8,對焦對在無限遠,此時前景深是4.6公尺,這4.6公尺也就是此時的「超焦距」。這個時候呢,我們會得到4.6公尺到無限遠都是清楚的。所以只要在這範圍出現的一切東東,都不用對焦了!

先別急著試,還沒說到真正的重點。

如果,我們把對焦放在超焦距,會有神奇的事情發生。那就是此時後景深還是無限遠,但是前景深當然更前面。也就是說,我們不用對焦的距離,居然變大了!

再用我們剛剛35mm,光圈8為例。為了證明不用計算也可以用超焦距(其實是我懶),我們把焦距對在5公尺(其實對在4.6就可以啦),查表知道,這時景深範圍是2.4公尺到無限遠!也就是,在這範圍出現的東西,都不用對焦。

我們比較一下,對焦無限遠和對焦在超焦距的情況:(35mm鏡頭,光圈8)

對焦在無限遠:4.6公尺到無限遠

對焦在5公尺:2.4公尺到無限遠

結論就是,要很大的景深,對焦在無限遠是個浪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