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北平》情境教学中的写作实践

 青梅煮茶 2019-10-23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那就是乡情。无论你在江湖,还是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会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

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启发了我,即: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多角度多层次的写作,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老舍的《想北平》从不同角度以深沉、优美的故园情思感染了我们,成为“月是故乡明”单元中对乡情诠释最真的篇目。教学中我选用“情境教学法”,在自主完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直观感受家乡思、故国情。主要方法如下:

一、创设特定情境渗透情感

此文写于1936年,此刻的北京面临被日本帝国主义阴谋策划分裂独立的危机。作者此时身在青岛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更为强烈,抓住这一切入点,进行情感的渗透和情感的迁移。从课堂导入开始,播放余光中先生《乡愁四韵》的朗诵视频,通过“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再辅以一些精心选取的相关图片,虚实结合立体展现了那炽烈的思乡之情。

研读文本中,和学生一起反复朗读和共赏作者在文章中浓浓的情感话语,挖掘文本的深层次内涵,如:我爱我的母亲,怎么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因为感情太深,语言就显得笨拙,这样的真实感受,我们的学生是否体验过?此时引导学生静思设想,阔别多年携妻带子再次回到故乡,你还能清晰记住故乡模糊的身影?也许还是从最生活化的方式入手吧!课堂结束前,我设计拓展延伸,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叶圣陶的《藕与莼菜》等,欲从直观的家乡特产转而抽象的思乡之情;再从郁达夫《故都的秋》、林语堂《说北平》等入手,探究不同作家在不同的情境下对北京这同一个地方的深沉情怀,最终学生在理解了作家深入骨髓的“故都情怀”中,围绕“家乡的味道”动笔写开去。

二、仿写情境中有意表达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就在‘语文’里。”同样,模仿写作的范文就在我们的教材里。一枝一叶总关情,老舍先生在《想北平》中通过对什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老城墙、胡同院子、花菜果子等的描写勾勒,把一个“普通人”眼中的北平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心中。这种着笔于平常事物,动情于细节之处的写作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让我们去模仿写作的动力。

在《想北平》中,老舍先生以“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可是未免又太空旷……” 与北平的“既复杂又有个边际……”等多组 作比,让读者对北平有了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这种比较法,是文学作品中凸现特色、体现主题常用方法之一。因此,我让学生及时写下对家乡镇江的印象。学生们跃跃欲试,模仿写出了一些文采情感兼具的优秀段落。例如:

××是我的家乡,它或许没有深圳那种繁华,或许不似南京那样悠久,或许缺少扬州那些雅致,但它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它于我,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我去过西安,也就是曾经的长安,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可是它远在西北,透着一股荒凉,不似镇江,这般舒畅;我去过杭州,西湖上烟雨迷蒙,身在其中如临幻境,但正因如此,倒不如镇江更真实些;我还去过上海,在繁华的外滩遇上了拥挤的人群和嘈杂的嬉闹声,相比之下,远没有镇江那份平静和质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始终觉得,无论你今后身在何方,心中最想念的,除了家乡,还是家乡。(作者:高一17班·刘文琪)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例子”适用于教师选择性教学,也同样适用学生的模仿创作。教材选文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在深刻领会作品精髓时,学生有创意地自主表达不正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逐渐提升吗?

三、在合作交流中情感升华

当阅读遇到阻碍时,我们是否尝试将教师的“满堂灌”,抑或机械狭隘的阅读方式转化为学生间合作交流后的思想碰撞?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新”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讲授式理解的“旧”阅读退出课堂。

在文本阅读中,抓住重要语句内涵、作者情感表达方式和学生问题展开交流,教师需要大方地将“麦克风”交给学生,让学生畅谈独特个体感受,在倾听、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文意内涵的把握,在学生群的合作交流中发展阅读思维品质。

《想北平》的教学任务结束了,学生们在一周内交给丰富的合作成果。

一个学生写对爷爷的思念,拟定的标题是“爷爷的竹篮”,另一个同学写对妈妈的感激,则抓住妈妈帮自己晒被子这件小事,作文取名为“太阳的味道”,语带双关,感人至深。在“文艺的雅文”和“朴实的实在文”争辩中,学生们明白了:朴实的情感最具力量。

阅读典籍和影像资料,搜集有关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典故,整理家乡的名人作品,汇编校园版的《地方志》。在年级范围内,组织了“爱我家乡,点赞祖国”的主题演讲比赛,并评选出特等奖、一、二等奖以及纪念奖若干,大大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多形式的生生交流活动,学生可以实现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到心中所想,进而心为之动,情为之摇,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乡愁”文化,增强家乡文化自信。

尽管“情境教学”理论早就有之,面对新一轮的教学大变革,“情境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又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妥善处理好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善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情感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省镇江一中 朱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