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起、跑步、学习...那些自律的人,是如何养成好习惯的?

 开心觉朋 2019-10-23

神奇的习惯


科学研究表明:向一个戒过毒的人展示可卡因图片,哪怕只有33毫秒,都能再次激发吸毒的欲望。

但1971年,在美国和越南的战争进入第16个年头,美国驻越将近15%的军官,染上了吸食毒品的恶习。

这件事情,让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十分头疼。为了整顿部队,他派出李·罗宾斯,成立预防与戒毒办公室,并将这些美国军官召回美国。

负责人李·罗宾斯却发现:这些吸毒官兵回国后,大多都成功戒除了毒瘾。三年内复吸率只有12%。

这个不同寻常的数据,让许多人惊奇不已。

图片来源:pexels

因此为了弄清这里面的原因,李·罗宾斯对这些回国的美国大兵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他们发现,那些成功戒毒的大兵,在回归家乡之后,没有了战争的压力,生活和睦,也没有机会再接触其他吸毒人员,慢慢的就对毒品没有了依赖。

相反,那些最后没有成功戒除毒瘾的大兵,大多都是回国之后与有毒瘾的人继续接触了。

面对神秘的习惯,大多数人会把原因归因于自身。如果想戒除某种习惯,他们总会自我设定:如何掌控自己、禁止欲望、控制冲动等等。

但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另辟蹊径,在《掌控习惯》一书中,告诉我们:

在自律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外部环境,掌握习惯的规律,能更好地养成或者戒除某种习惯。


给坏习惯设障,给好习惯加糖

在《掌控习惯》一书中,詹姆斯·克利尔表示:


习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像“编码”一样存在于我们脑海之中。

比如,许多人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忍不住点燃一根香烟;有时候工作卡壳,就会打开社交媒体,无所事事地浏览.......

这里面潜在的“编码”就是:烦心=香烟;工作卡壳=社交媒体。

所以,如果想戒除这些不好的习惯,养成某种好的习惯,就需要建立正向的“编码”,并不断强化这些“编码”。

许多作家,都有拖稿的习惯,而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更是其中翘楚。

一部书稿,他可以拖上一年甚至更久,出版社拿他没办法,只能把出版的时间一再推迟。

可实际上,他自己也没办法,因为他在写稿的同时也热衷交际,一旦有应酬,他总是忍不住出门,而他的聚会也实在太多了。

所以,为了逼自己一把,他把衣橱所有的衣服都交给助手,让助手把衣服锁在一个他找不到的柜子里,只留下一条保暖用的披肩。

他通过把所有衣服藏起来,逼迫自己不再出门应酬,潜心在家写作。终于6个月之后,这部被逼出来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名作。

雨果的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做“创造承诺机制”。

图片来源:pexels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这种方法在养成和戒除习惯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我朋友的一个弟弟,喜欢打游戏,即使身在高三,也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熬到深夜。于是朋友弄了一个电源定时器,每天晚上11点,自动切断房间路由器和电源。

詹姆斯·克利尔认为:

破除坏习惯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它变得不切实际。不断提高其难度,直到自己心灰意懒。

相反,养成好习惯的秘密,就是不断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让好习惯更有诱惑力,更加简单易行。


很多人看到朋友圈的健身广告和读书链接,都幻想自己也能养成长期锻炼和阅读的习惯,但一想到每天坚持一件事的枯燥,就在脑海自动放弃了。

詹姆斯·克利尔告诉我们:想要养成好习惯,刚开始最好以最简化的方式入门,一定不要自己吓自己。

图片来源:pexel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