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地理必修3新课精讲-区域农业发展

 风吟楼 2019-10-23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这说明要求学生通过东北地区案例的学习,掌握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把学到的分析方法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其他的案例中去。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学习的铺垫,只有先了解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才能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这一课时也是之前必修1和2所学相关知识的运用,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2《农业区位》一节和必修3前面两章各种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对案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了解。但学生对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在进行影响农业的成因分析时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给出区域相关背景资料和学生合作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 

3.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对其它区域进行分析,学会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设置问题情境,讨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 

3.学生运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尝试小组合作分析其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对农业布局的决定作用。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其形成因素。 

【教学难点】 

1.各种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运用已有知识,对其它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进行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