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妖精你给我站住,还不快快现出原形!

 一角斋 2019-10-23

这幅画大家都认识哈,

达爷爷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

这幅画好厉害的是3D空间感,

所有的线都向'耶稣的脑袋'汇聚,

观众的视线无形中被引向这个点,

达芬奇运用的这个方法叫'线性透视法',

这方法并非他所创,早在古罗马就有了,

只是中世纪失传了,

于是中世纪的小伙伴们每天就画些平面卡通画玩,

自娱自乐也挺high的。

直到司机同学在罗马考察古建筑的时候,

一不小心发现了很多古建上残留的壁画,

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66

当他看见那画面里真实到不可思议的3D空间时,

内心有一万匹草泥马崩腾而过...

古罗马壁画@Publius Fannius Synistor古村

Boscoreale,意大利

他深信,这不是一个画画能力的问题,

而是这完美的3D空间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公式定理,

于是,司机开始疯狂得做研究,

再做了大量实验以后,终于重新发现了'线性透视法':

简单来说就是:现实场景中平行的线,

在二维平面里,这些平行线将汇聚于一个点

这个点我们称之为'消失点'。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下面这张照片:

现实中,左右两边的墙是平行的,

但在平面照片里,两边的墙在远处汇聚到了一个点上。

这个发现对于艺术界是革命性的,

那意味着透视有了一套标准可循,

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方法来,

就可以呈现完美的3D世界。

司机的好基友多纳泰罗,发现'透视法'是个好东东,

马上就将它运用到自己的雕塑领域。

多纳泰罗Donatello 1386-1466

第一个应用的作品就是浮雕'希律王的宴会'。

讲的是希律王为了一睹美女莎乐美Salome的舞姿,

答应她,砍下耶稣表哥圣约翰的人头作为奖赏。

克拉赫那  希律王的宴会

@法兰克福施塔德尔艺术馆 Städelsches Kunstinstitut

我们来看下多纳泰罗的这座浮雕,背景那里,

一层一层的拱门相叠,非常的有层次感,

希律王的宴会

@锡耶那洗礼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

浮雕的布局完全遵守了‘线性透视法’:

所有空间里平行的线都汇拢到中心的一个点上。

多纳泰罗特地将地板画成了方格子,

因为格子的平行线很能突显纵深感。

浮雕的近景里,有左右两堆人物:

左边,士兵呈上圣约翰的人头,希律王吓得半死,

而右边,还在跳舞的莎乐美,

也是被吓得不轻。

多纳泰罗晚年的浮雕,更是将透视法玩得炉火纯青,

看看下面这个‘耶稣受难’的场景,3D效果吓死人,

你能想象这个浮雕是一个平面吗?


耶稣受难

@佛罗伦萨圣罗伦佐教堂Basilica di San Lorenzo

多纳泰罗把屋顶雕成了方格子的,

同样也是为了凸显纵深感。

接着,绘画界也开始心痒痒了,

司机和多纳泰罗两人共同的好基友:马萨乔

决定将透视法应用到绘画领域。

Masaccio马萨乔 1401-1428

他的炫技之作,便是‘圣三位一体’,

观众的眼睛完全被马萨乔蒙住了,

总觉得那是一个真实嵌入墙内的礼拜堂。

圣三位一体@佛罗伦萨Santa Maria Novella教堂

这一次透视法的湮灭点没有放在耶稣的头部,

而是放在了十字架的底部,

马萨乔算准了:湮灭点那边正好是观赏者的位置,

这样,我们就是仰视着壁画,

耶稣的形象会高高在上,更加神乎其神。


‘圣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基本纲领,

主体思想就是上帝有三个变身

圣父,圣子(耶稣)和圣灵(鸽子)。

画里上帝站在耶稣的背后,托起十字架上,

在两人之间,有一只白鸽,

圣父,圣子,圣灵三合一场景。

看见礼拜堂那方格的穹顶么,

由近到远排列,和多纳泰罗用的是一个方法。

接下来,就是透视法的终极大师‘乌切罗’要登场了,

Paolo Uccello乌切罗 1397-1475

乌切罗和上面说的三位也都是好基友,

但他却是最二次元的一个。

首先他的名字就很妖怪,

Uccello其实是个绰号,'鸟'的意思,

只因乌切罗非常的喜欢画鸟...

这位'鸟叔'疯狂得迷恋着‘透视法’,

研究到连觉也不睡,嘴里喊着:透视法好美,

真是个折磨人的小妖精!

乌切罗一生专注着透视,

他喜欢用算法和公式去建立物体的模型,

来看下他用铅笔画的花瓶透视,

是不是有一种错觉,这是电脑才能倒腾出的画吧。

花瓶透视@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我们再来看下乌切罗的代表作,

讲的是佛罗伦萨和锡耶纳火拼的一场战役:

San Romano之战。

San Romano之战@伦敦国家画廊

画里,乌切罗将佛罗伦萨的主帅Tolentin做为湮灭点,

但这次,他并没有向多纳泰罗或者马萨乔那样,

用‘方格的地板或者穹顶’做为透视法的引导线,

他觉着,只要我愿意,任何东西都能被做为引导线,

长矛,标枪,甚至是‘人’在乌切罗眼里都是线条

都可以有规律的指向湮灭点,

所以在画面里,散落在地上看似凌乱的的兵器和人

其实都悄悄得带着观众的视线往'湮灭点'那里去,

所以,乌切罗更像是一个科学家,而非艺术家,

他对光影效果,人体解剖都无感,

他在乎的是精确的算法所呈现的透视,

圣乔治屠龙@伦敦国家画廊

在那个还是比较喜欢美丽圣母的年代,

乌切罗的风格实在是有点‘幺蛾子’...

利比 圣母子@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虽然乌切罗在那时候不被人理解,

但到了20世纪的时候,大家却重新发现了他的厉害,

立体派,超现实主义派都从他的作品中吸取了养分,

鸟哥哥错就错在生得太早了点...

今天所介绍的这四人,

在国内的名声都不如‘三杰’来得大,

但如果没有这些前人的铺垫,

又怎么可能会有后来‘三杰’的辉煌呢?

于我而言,‘三杰’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前人的开疆扩土才是尤其难得,

所以,还希望你们多多关注F4噢!

原创真的是好累好累啊,没日没夜的写,

所以,请帮Jun点赞,转发吧!

---------------------------

Jun的碎碎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