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模式》:洞悉人类行为的规律

 cat1208 2019-10-23
有一长串数字,开头是0,2,4,6,8,10…大家猜猜看,下面几个数会是多少呢?
你们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因为那个数列的规律太容易找了。规律不就是后面一个数字比前面一个数字大2。后面就是12,14,16……
规律又可以叫做模式。一串数字的排列有模式,房间里的地砖铺设有模式,一年中气候的变化有模式。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各种行为,也有模式。
知道数列的模式,就能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数。知道气候变化的模式,对于农业、运输业以及各个产业都有帮助。那知道人生的模式,又有什么用处呢?
用处真是太大了,大到我一时半会不知从何说起了。
比如说,人类行为动机有一套模式,知道了这套模式,通俗地说,就是知道人们在什么情况下更愿意做什么事情。
管理者掌握了这个知识,就能更好地管理团队,因为她知道该如何让员工更愿意工作。教师掌握了这个知识,就能更好促进学生们努力学习,因为她知道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更愿意学习。
不只是特定职业的人群。任何人知道了人类行为动机的模式,都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因为你能知道自己为什么愿意做这个事情,不愿意做那个事情。我们为什么愿意玩电子游戏?不愿意努力工作和学习?而且,在掌握了关于人类行为动机的模式后,我们就能知道该如何让自己去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也就是战胜拖延和惰性。
行为动机模式只是人类行为模式的一个小小的例子。人类的思考过程有模式。你知道了这些模式,相当于知道了人类事实上是怎么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接下来就可以着手来改善思考过程的现状了。
人类情绪也有模式。知道人类在什么情况下会更容易焦虑,那就可以尽力避免一些无用的焦虑。知道人类在什么情况下能收获长久的幸福,那就可以尽可能让自己处于相应的情况中,收获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际交往也有模式。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才会信任另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才会喜欢另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才会乐意帮助另一个人?知道了这些模式,是不是能更好地促进我们与他人交往呢?
“人生模式”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也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主题。对此,也许你并不怀疑。但你可能会想,我该去哪儿了解人生模式,我该从何处发现人类行为规律呢?
从小到大,父母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模式,老师也教了不少人生模式。司马迁说过人生模式,鲁迅也讲过人生模式。虚构小说里有人生模式,电影里面也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等不同领域的学者所撰写的论文里,也经常谈论人生模式。每个人自己对人生也有这么些年的观察和体会了,关于人生模式,其实人人都有不少成熟或不成熟的看法了。
这些关于人生模式的看法和说法,有些很细致,有些很笼统。有些算是互相佐证,而有些则相互矛盾。究竟该相信谁,我也没法替你做这个决定。不过,下面给大家推荐的这本参考资料,错过的话真有些可惜。
这本书最近才出版,名字就叫《人生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作者阳志平先生是一位创作者和创业者,也是一位藏书数万的书虫。他一直在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和产品来改善儿童、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之前给大家推荐过他的网络博客(www.yangzhiping.com),大家能在这里头找到许多免费的优质资源。而这本《人生模式》则是他2000年到2019年所创作的部分文章的合集。其中一些文章还是另一些优质图书的推荐序,相信大家可以按图索骥,从这本书中找到更多好书。
收到作者的赠书也有些日子了,我一直想早点推荐给大家,可不知该从何下笔。因为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是独立的文章,每一篇都值得单独推荐。关于社会比较、自我决定理论、刻意练习、文化资本、认知双过程理论、人情与面子模型等等主题,有太多值得与诸君分享的内容了。这些内容都蕴含于这一本《人生模式》之中,流畅的行文更是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术语烹饪成了一道又一道可口的思想盛宴,令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本书的副标题叫“识别并优化你的核心认知”,作者或许是想说,每个人对于人生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需要先识别自己已有的看法,再多参考些学术圈的研究成果,看看科学家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来总结出了哪些值得了解的人生模式,从而完成“人生观”的优化。
与“人生观”的优化相比,人生的优化要更难。多读几本好书,多从智者那里学习些知识,我们的知识水平自然会有所提升。而人生的优化则需要积年累月地行动,去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去创造有价值的事业。但如果你能先完成“人生观”的优化,相信人生的优化过程也是水到渠成。毕竟,只要你愿意,你的思想可以成为行动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