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10月24日,是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霜降过后,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渐冷、初霜出现,冬天即将开始!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枫叶尽红之际。 霜降习俗 习俗1:登高远眺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云淡风轻时,登高远眺,纵然不是一览众山小,也是清风拂面,云卷云舒,心旷神怡啊。 习俗2:赏菊花 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习俗3:吃柿子 泉州老人,有霜降吃柿子的说法,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还有些地方,解释霜降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习俗4:拔萝卜 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 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 霜降时节,多食一肉,吃二果,常饮三水,做好四件事,秋冬少生病 民谚讲,“补冬不如补霜降”;“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可见,霜降时节,养生保健是首要任务,可为健康过冬打下基础。 即:鸭肉。 “补冬不如补霜降”。 霜降进补,鸭肉,绝对是进补首选。 霜降时节,燥气仍在,应平补,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鸭肉,性寒味甘咸,具有生津养胃、滋阴补虚、清热健脾之功效。 鸭肉含钾量高,增加钾的摄入量,有利于钠的排出,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鸭肉脂肪分布均匀易吸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是霜降很好的肉类选择。 霜降时节,吃二果 1、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成熟,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吃柿子,可清热润肺,还可补筋骨,同时,还有祛痰镇咳之效,是秋冬交替之时,不错的水果选择。 柿子含大量维生素和糖分,一个柿子能满足一个人一天所需维生素C的一半。 2、雪梨 霜降时节,吃雪梨,是个不错的选择。 霜降时节,常饮三水 1、温开水 温热的开水,30-40摄氏度为宜。 霜降后,要注意喝热水,不喝冷水冷饮,可暖身驱寒,还有益脾胃健康。 多喝热水,有益肺部健康,肺喜润恶燥,喜温拍冷,而燥邪最易伤肺。 所以,霜降时节,要注意多喝温开水,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2、热茶水 霜降过后,多饮茶水,不但可防燥邪伤肺,还可暖身驱寒。 桔梗,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桔梗对于肺部健康十分有益,可以改善吸烟者咳嗽等症,亦可润肺排毒,减少烟毒危害。 奶汁草,具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能够消除口腔炎症,有广谱杀菌的效果,是“八大金刚”之一,可以消炎排毒,帮助肺部对抗炎症,助力身体排出毒素。 菊苣,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增强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排毒。 四者搭配在一起,润肺排毒,消炎止咳,生津利咽,是对抗燥邪不错的代茶饮。 3、香菜萝卜汤水 霜降过后,天气寒冷,稍不注意,容易导致感冒。 经常香菜、萝卜和生姜,加入冰糖,一同煮水喝,有助于预防感冒。 白萝卜性凉、味辛,归脾、肺经,具有下气宽中、清热化痰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咳嗽。 三者煮水,适合于风寒感冒,感冒初起,体温不是特别的高,和轻微的流鼻涕,没有太明显的咽痛的症状,比较适合用这个方法。 霜降时节,做好四件事,秋冬少生病 第一件:守护阳气,揉神阙 霜降过后,天气寒冷,要注意守护人体阳气。 冬季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泄,保持阴阳平衡,可提高抗病能力。 神阙穴,是人体七大先天穴位之一,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经常按揉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阳救逆,使人体珍奇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轻身延年。 第二件:调补肾,泡泡脚 秋冬交替只是,要调补好肾脏,给你的肾,补足元气,让它更好地为过冬储备能量。 此时,不妨用热水泡泡脚,不仅能补肾气,还可预防感冒、缓解感冒症状、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肾经,起于足底,泡脚,可驱寒,舒筋活络,有助于促进肾脏健康。 睡前,用温度38℃-40℃左右热水,泡15-3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泡脚水中,还可以加点生姜水、肉桂花椒水,可驱寒,温肾助阳。 泡脚后,按揉足底涌泉穴,护肾效果更佳。 第三件:防寒邪,多保暖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此时,气候寒冷,一定要注意防寒邪,做好保暖工作。 穿衣方面,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以免脾胃受寒,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 昼夜温差大,早晚要适时增减衣物,老人和慢性病者,更应适时加衣。 第四件: 控血压,防脑血管病 数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3mmHg,舒张压升高0.6mmHg。 寒冷秋冬,较大的温差,对于高血压者来说,更易发生脑血管并发症。 霜降节气,气候变化快,气温骤降,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有高血压史的人,要经常测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