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战略眼光的人士都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投入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希望能做出一番成就。但是,一不留神所有努力就可能付之东流,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村长带头,管理粗放 我国乡村采取基层民主选举,村长在当地的影响力很大,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与村长个人的专业水平有很大关联。村长个人的专业水平高,村子里的治理模式就会倾向于现代化、开放化,村长的个人专业水平低,村里的治理模式就会倾向于传统化、封闭化,甚至家族化。 放眼看去,成功的乡村旅游都必然有一个会管事的带头人。能够调动起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构建起完善的乡村治理模式,形成业态、服务、价格、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为乡村旅游营造出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而且,每个乡村情况不同,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现实条件,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乡村治理,将乡村治理和景区治理统一起来,将村民利益和景区利益统一起来。 第二,放弃农业,产业认知错误 乡村旅游只是乡村发展的一个方向,并不是每个乡村都要把旅游作为主业。在大多数乡村,旅游还是适合做副业的。毕竟,大多数乡村的主要产业还是农业,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甚至以工业为支柱产业。 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大多数乡村来说,还是首先要做好基础的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之上,再增加旅游业态。以最近很火的田园综合体为例,其核心仍旧是农业,而不是旅游业。如果没有农业的支撑,田园综合体仅仅依靠旅游是无法形成健康的产业生态的。 第三,复制旅游IP,失去自身特色 乡村发展旅游,其IP一定是唯一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为乡村旅游是可以复制的。之所以有这种不成熟的想法,就是因为他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还停留在产业经济层面。实际上,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产业经济,乡村旅游更是一个文化大IP。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复制,但IP不能复制。这就是很多乡村旅游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四,传统与时尚的冲突 村民在搞乡村旅游的时候,容易犯过度时尚的毛病,有些村民把农家乐布置的很时尚,还刷上了漂亮的油漆,摆上城里人喜欢的各种盆景。这就犯了过度时尚的毛病。因为这是城里人在城市里已经看惯了的东西,到了乡村仍旧看这些所谓的时尚,有点不土不洋的感觉。 还有一些经营者会犯过度守旧的毛病,有些人坚持在自己的民宿里不用空调,要让城里人体验“被虐”的感觉,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乡村生活。可是,毕竟愿意“被虐”的人还是很少的,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在房间里一边吹着空调,一边享受绿色安全的乡村食品。 所以,要很好的把握传统文化和时尚创意之间的度,优秀独特的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保留,农业的文化创意也应与时尚接轨。 上面几个坑,你不小心掉进去了吗? |
|
来自: 昵称35641324 > 《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