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就要迎霜降了,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将霜降分为了三候,这三候分别是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更在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那么,霜降节气究竟意味这什么呢?为此,小编专门咨询了老农,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反映的是气温骤降,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并且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这时候公众就要注意防寒和防燥。俗话说“霜降杀百草”,指的就是霜降节气到了后,因为天气寒冷了,植物就渐渐失去了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关于降霜在各地出现时间早晚不同,在我国北方地区就要比南方早得多。而随着“霜降”的到来,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进入了“千树扫作一番黄”的晚秋,冬季的脚步声在最后一缕秋风和一抹残阳中渐行渐近,已隐隐可闻。 因此,根据农民祖辈遗传下来的经验,很多的农作物都要在霜降前把它收回家,比如说红薯,在霜降季节前后必须要把它挖回家,否则的话就会被霜冻冻伤,一旦被霜冻冻伤,红薯就不耐留,容易烂;有一部分农民开始进入到农闲季节,当然不是真正的农闲,而是说相对来说要稍微轻松一点。这个时候正是农民深翻土地,进行秋季管理的重要时机。对于,有些种植果树比较多的农民朋友,可能最近还在采摘苹果, 霜降前后尽量收获完,要不然不定时的冷空气,容易造成霜冻,给我们带来损失。此外,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其实,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是盼望着霜降节气下雨的,这样后面的雨水多,同时在冬季的时候气温偏冷一点。一方面冬季雨水(雪)多,这样对于冬小麦的生长有利。另外一方面是气温冷,可以冻死面的一些害虫,所以农民是非常希望能霜降能下雨的。而且,在霜降节气有很多的民间习俗,比如霜降吃柿,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这些说法是有依据的,霜降时候的柿子不但皮薄肉厚,而且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维生素C。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柿子好吃,也要注意,柿子不能和高蛋白的食物同食,否则容易凝固成胃柿石。而南方某些地区则习惯吃鸭子进补。此外,很多地方还会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最后,进入霜降季节,也是在提醒人们该是进补的时候了,比如有好多进补食材秋天不可以补,那么现在进入到霜降季节了,大家就可以大补了,把复天和秋天丢失的那些元气,都可以在冬天补回来。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全部内容,若你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和疑问?欢迎留言讨论,点赞和转发,感谢大家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