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书|寻找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明日大雪飘 2019-10-23

喜仁龙(约为1920年代中期)


喜仁龙(Osvald Sirén,1879—1966)是20世纪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先驱。在很年轻时,他就荣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艺术史教授之位。但当他成为一位具有国际声望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研究学者后,却将目光转向中国艺术,而且从此再没有离开过,沉浸其中长达五十年,广泛涉及中国的建筑、雕塑、园林、绘画乃至城市规划等领域,从理论到作品,从鉴赏到收藏,都有卓越贡献。他还是欧美多间博物馆和私人藏家中国艺术收藏的顾问,自己也是中国艺术的收藏家。中国传统艺术研究改变了其艺术眼光,甚至影响到他的生活方式。喜仁龙一生著述极丰,有关中国艺术的著作就有《北京的城墙与城门》(1924)、《5—14世纪中国雕塑》(1925)、《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1926)、《中国早期艺术史》(1929—1930)、《中国画论》(1933)、《中国园林》(1949)等,其巅峰之作是七卷本的《中国绘画:名家与原理》(1956—1958)。作为一位西方学者,喜仁龙几乎成为中国艺术研究的百科全书式人物,这真是十分罕见。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

1922年,一个闷热的夏天,一位身材矮小单薄、戴着无框眼镜、背着照相机的外国人,被特许进入尚属禁地的紫禁城。他来自遥远的北欧瑞典,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担任教授,长期从事意大利艺术史研究,但在几年前,他因着迷于中国的罗汉画,开始对中国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将此后的学术生涯彻底转向为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

这位被后世称为“中国艺术史研究集大成者”的学者喜仁龙,在16岁的末代皇帝溥仪陪同下,参观并拍摄了这座曾经金碧辉煌、此时却透着颓败气息的宫殿。尽管宫殿因无人养护而杂草丛生,但气势恢宏的格局、雕梁画栋的楼宇,以及精巧唯美的艺术珍玩,还是让喜仁龙深受震撼。同样让他心醉不已的,还有围绕皇宫而建的雉堞连绵高耸入云的城墙和城门,以及“三海”宫殿、夏宫等皇家园林,他用镜头和文字悉心捕捉这些壮丽的景观,并将其呈现给西方读者。

紫禁城太庙前景

北京颐和园的木质栏杆

北京永定门全景

北京西直门外的建筑

这是喜仁龙第二次到访中国,他为此放弃了斯德哥尔摩大学收入丰厚的教职。从1918年到1956年,喜仁龙共六次来访,短则停留一个多月,多则两年有余,他与中国的学界和艺术界建立起广泛联系,得到胡适、鲁迅、张大千、黄宾虹、梁思成等人的赞许。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在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和政治动乱中艰难求存,喜仁龙等西方学者在中国的艺术研究和收藏也常常受阻。但为了能游览、考察更多的名胜古迹,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他坐着颠簸的骡车,带着考古和摄影设备,走访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等大都市,也深入广袤的西北和中原腹地,在荒山野岭和灌木荆棘间考察陵园墓冢,寻访石窟、雕像和寺庙。

青铜鬲,收藏于柏林国立博物馆

鸮形礼器,尤摩弗帕勒斯收藏

南京栖霞寺石塔

雪山大士像,鎏金漆雕,元朝,收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曲阜颜回庙

他为沿途风景的壮美而兴奋,也为石窟佛像的损毁而痛惜,更为名刹宝塔的破败而难过,他在行走中感叹这个国家的辉煌和破碎。他对中国各种类型的艺术都极度痴迷,经过半个世纪的深耕细作,在建筑、园林、绘画、雕塑方面都卓有成绩,留下了《北京的城墙与城门》《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中国早期艺术史》《5—14世纪中国雕塑》《中国绘画史》等著述,许多研究都具有开创之功。

然而,他的著述曾长期不被中国读者所知,直到2016年以后,他的著作才被井喷式引进。今年是喜仁龙诞辰140周年,重新翻开那些富有激情与诗意的文字,鉴赏那些已逝的风光和遗存,我们会感受到中国艺术独特的气韵和格局。

1921年,喜仁龙得到民国总统特许,考察了民国政府驻地中南海、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并在溥仪的陪同下,进入故宫实地勘察和摄影。本书正是这次考察的精华集锦。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原名《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首版于1926年。收录了14幅建筑绘图,300余张照片。全面展现了紫禁城的城门、角楼、殿宇等建筑的结构与装饰特点,如实记录下了中南海、北海、圆明园等皇家园林的原貌。

下册原名《北京的城墙和城门》,首版于1924年。收录了十余万字工程勘察记录,50余幅测绘图,详细考证了北京城墙和城门的建筑构造和历史变迁,并附有130余幅极具艺术性和视觉震撼力的照片。这是现存记录老北京城墙和城门很翔实可靠的文献,更是后世学者无法超前的巅峰之作。

本书首版于1949年,共收录图片近400幅,系统论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和发展流变,是世界的中国园林研究开山之作。1921年,喜龙仁得到民国总统的特许,成为少数几个获准进入民国办公地、北海、颐和园等地进行考察和摄影的外国学者之一。其后,遍访拍摄苏杭等地私家园林。并获得弗利尔美术馆等海内外馆藏支持,拍摄大量中国园林的名画。这些园林大部分或毁于战火或遭人为破坏,幸亏有喜龙仁费尽心血拍摄的图片,我们才得以从中一窥旧时风貌。另附录醇亲王奕譞府邸罕见照片60幅,为首次印刷。

本书初版于1925年,为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巨擘喜仁龙的名作,直至今天仍被西方学者奉为研究中国古代雕塑的“圣经”。文字部分主要介绍了5—14世纪中国雕塑的历史演变,以及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图录部分近千张图片按照时间和省份编排,既集中展示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域雕塑的艺术特征,又呈现了不同时期同一地域的风格演变。这些海外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古董商、私人收藏家珍藏的中国文物,相当一部分已经下落不明,更有一些名胜古迹和文物珍藏屡遭劫难,今已绝迹世间,足见本书之珍贵。

全书由《中国早期艺术史》和附录两部分组成。

《中国早期艺术史》初版于1929年,是西方汉学界系统研究中国早期艺术史的发轫之作。全书分四卷:汉朝之前、汉朝、雕塑、建筑,共收录海内外博物馆、私人藏家珍藏的文物和名胜古迹的照片900余幅。如今,这些文物和名胜古迹相当一部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消失不见了,足见本书之价值。

附录部分《中国景观:喜仁龙的摄影及见闻》初版于1937年,收录喜仁龙在中国旅行时拍摄的各地建筑、园林、风俗照片157幅。原书为丹麦语,仅发行600部,是喜仁龙印量最少的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