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夯实基础丨3个技巧帮你搞定基础发酵

 雯妈fihyu8lbeu 2019-10-23
今天这篇又回到我们之前的夯实基础系列,我们打好面之后,马上要开始发酵的程序。而发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面包成品的味道、口感、组织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好的发酵就没有一个好的面包。


那么发酵的难点在哪呢?从我个人经验来说,判断发酵程度更多的是依靠经验积累,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标准,如果以时间为标准的话,是非常不准确的。所以我们常说发酵要看状态,那具体是个什么状态,今天我就用图片帮大家演示一下。


先说下基础发酵要求的温度、湿度。温度28-30℃,湿度70%-80%。温度。湿度都可以有一个区间,没有严格到一度不差。夏天用28℃,冬天用30℃,可以根据面团温度进行灵活调节。

再说发酵容器的选择,大家最好选择塑料或者玻璃这种对温度不敏感的材质来进行发酵,比如保鲜盒、玻璃碗等等。

大家经常使用的不锈钢盆对温度比较敏感,会导致靠近热源的地方比较热,容易使面团发酵不一致,出现热的地方过发。

发酵按程度一般分为发酵不足,发酵恰当和发酵过度。这3种状态的面团在制作过程中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最终面包成品又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我们下次说,今天的任务是帮大家搞清楚什么是发酵不足什么是发酵过头。
基础发酵的判断依据不是单一的,要综合的看。

时间问题

基础发酵温度不建议超过30℃,高温短时发酵影响风味,酵母消耗也会加快。所以用28℃进行基础发酵时,时间大概在60分钟左右,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间,一般面包半个小时就结束基础发酵的可能性不大,不排除特殊制法,我们只讨论普遍性。


发酵的前30分钟是没必要去看面团的,在发酵到45分钟左右的时候可以去观察一下,尤其是夏天,气温和面温都高的情况下,基础发酵时间会相对短一些。

体积问题

面团发酵时体积会变大,这给了我们观察状态的一个好机会。我们在面团膨胀到2-2.5倍大时,可以选择结束基础发酵,这时候的面团的膨胀程度是合适的。

那怎么看面团膨胀了多大呢?教大家一个笨但有效的方法。面团打好放进发酵容器。表面封好保鲜膜,用笔画出面团的大小。


和膨胀之后的面团进行对比。


这个方法对新手很适用,经验多了之后,用眼睛看就基本可以判断了。

状态问题

状态一般都是靠戳洞来观察。我准备了3个面团。放进发酵箱进行发酵。


40分钟之后拿出一块进行戳洞测试。先看下体积变化,1.5倍左右。


手指沾粉,在面团表面戳一个洞,尽量戳到面团底部。


观察这个洞。洞的底部在手指撤出的同时就开始合拢,最终是洞基本合拢,只剩表面有一个洞口的状态。


这种就是发酵不足,在戳下去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面团有阻力,轻按面团表面,几乎不会留下指印。

发酵到70分钟的时候拿出第二块面团进行戳洞测试。因为天气转凉,面团温度稍低,我多发酵了10分钟。体积大概2倍大。


戳洞的时候,手指感受到的来自面的阻力明显变小。


戳洞之后,洞的底部有一点点回缩,中上部变化不大,洞口整体呈肚脐眼的形状。


这样的状态就是发酵恰当。轻按面团表面,有回弹也有指印留下。


100分钟拿出第三块面团进行戳洞测试。体积大概3倍大。


手指轻松戳到面团底部,毫无阻力。


观察戳出来的洞,洞口底部也无任何回缩。


随着手指戳洞,面团表面鼓起一些泡泡,这是区别于之前2次戳洞,非常明显的一个变化。


这种洞低无回缩,表面冒泡的状态就是面团在基础发酵这里发酵过度了。


基础发酵的判断需要综合上述几点,一起来判断,发酵好的面团拿在手上会觉得很轻,拿起来还死沉的面团就是没发酵或者发酵不足。想知道基础发酵对面包成品的影响,就要每天关注推送哦~

彭骄傲

沉迷面包无法自拔的少女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