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40岁。 主诉:发作性胃脘部疼痛5年余。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胃脘部疼痛,食欲不振,曾多次就医,诊断不详。 曾服用过三九胃泰、复方铝酸铋(胃必治)等多种胃药,但病情时轻时重。曾做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服用多种药物无效。 现症:胃脘痞满疼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口干思饮,舌质红,有瘀斑,无苔,脉细。 诊断:胃脘痛(胃阴不足,气血双亏,瘀血内阻)。 治则:滋阴养胃,益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养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药:沙参15g,麦冬15g,生地黄15g,当归15g,枸杞子15g,川楝子15g,党参15g,陈皮15g,白芍15g,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5g,丹参30g,枳实15g,焦三仙各25g,炙甘草10g。水煎服,每日2次。 二诊:患者服上方6剂后,胃脘疼痛、痞满减轻,食欲增加,但食后仍有腹胀,说明胃气初复,脾气未健,上方中加炒白术15g,茯苓15g。 三诊:患者服上方6剂后,诸症均减,但仍有面色不华,肢软乏力,舌红少苔,脉沉细。此为胃中津液渐生,但气血仍不足,故改为补气养血为主,兼以化瘀,方药:生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生地黄15g,乌梅10g,桃仁15g,丹参30g,焦三仙各25g,甘草10g。 四诊:患者服上方12剂后,诸症消失而停药。年底随访,胃脘痛未复发,身体健康。 除了上述的中医药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千叮万嘱患者一定要改正以前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要进行科学的饮食。因此患者才能在治与调理中康复。 科学饮食 长期进食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等,可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抵抗力下降。因此,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饮食应富营养、易消化、温软、无刺激性,保证热量,并减少食盐摄入。症状严重时,主要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减轻对胃部刺激,有利于胃黏膜修复。 饮食应注意营养成分:每天应保证一定量的蛋白质摄入;多食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的食物,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少食或忌食熏炸、腌制、霉变食品:长期食用熏炸、腌制、霉变食品,可影响胃消化功能,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致癌物(如亚硝酸胺)在体内的合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