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孔子周游各国,却唯独没去秦国,这是秦国的幸运还是不幸呢

 昵称413468 2019-10-24

当年孔子外出游历,以鲁国为原点。分别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周边国家依次游历,周游的国家包括了鲁国西南方的陈国,蔡国,楚国,宋国,北方的齐国。西方的魏国,曹国,郑国,京城和东方的杞国。在孔子游历了各个国家之后,对于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们都非常失望,自己满腹经纶,有着对治国安邦的独到见解,但是却没有人重视他,星极天下的他也不能够扭转春秋战国时期十分混乱的局面,这种怀才不遇的心理让他十分的抑郁。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之后,年过花甲的孔子决定放弃周游列国,静下心来著书育人。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孔夫子和强大的秦国擦肩而过。有很多朋友们说,因为秦国是蛮夷之地,所以孔子不愿意去秦国游历,但我们却忘了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指教育是不分贵贱的,各种阶级的人都能够通过教育来消除差别。还有一类人说这是因为孔子没有将他的儒家思想传播到秦国。所以秦国才能够统一天下,但事实真就如此吗?其中值得确定的是秦国靠法家强国,以至于最后能够一统天下,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就无从得知了,毕竟每一个学派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打下江山并不是一件易事,想要坚守更是难上加难,统治者想要巩固中央政权,用武力镇压只是非常浅显的方式,软硬兼施,以德治国,用武力作为后盾,这样才能够让国家长治久安。

在了解了历史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诸侯国都曾经有过繁荣富强的时期,但是后来都逐一走向衰落,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并非是外因,而都是来自国家内部的原因,比如说郑国的郑庄公曾经就是春秋战国初期的霸主,可是在郑庄公去世之后,大臣祭仲专权,诸公子都轮流坐上皇位,最终导致了国力衰弱。

晋国的晋悼公在位时期也是晋国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独霸中原地区还曾经达到了事业的巅峰,在晋平公以后,国家的朝政被六大家族所牵制,到了公元前453年,晋国就被赵国,韩国,魏国三家瓜分了。这些国家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构建一个有秩序的国家,朝臣们也没有守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君王也没有履行自己的权利。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随意更换太子之位,这也导致了后来诸多皇子为了皇位自相残杀。国家也很难不走下坡路。

孔子提倡的儒学并非是我们传统意义当中的陈词滥调。曾经孔子在鲁国参政,随同鲁景公到齐国讲和时,就曾经运用儒家学说扳回了鲁国的颜面,甚至还得到了被侵占的土地,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对于国家的管理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以让统治者和管理者各司其职,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的强盛也指日可待。而儒家思想提倡的德并不仅仅是伦理道德的准则,而是以理服人。并非是我们印象中的教育和感化,孔子认为在有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前期准备,需要使用一定的外交政策和手段,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来孔子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事实证明用儒家学说来管理国家一样可以称霸天下。

孔子之所以没有得到各国诸侯王的重用,是因为齐朝臣嫉贤妒能,排除异己,而统治者也缺少了辨别人才的能力,最后被秦国消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秦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的强国,离不开各代君主的努力奋斗,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秦国历代君王当中基本上没有弑君,也没有太子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悲惨事件。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其实在他们的骨子里是受到了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

倘若当初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能够去到秦国,想必秦国一定能够受到儒家思想系统化的影响,或许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后,也不会那么执着于法家思想,在同一中原后或许会选择休养生息,以德治国。或许秦国也不会在秦二世时期就惨遭亡国。不得不说孔子提倡的儒家思想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中华几千年来的国家和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