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百年,一缘千年。 我,是“铜敦”,青铜制,形似球,生于战国,盛黍、稷、稻、粱之用,亦被用作礼器盛粮敬天。 我的故事与这静静流淌的中河水一样久远。 2000多年前,我的主人携我嫁给父亲为她选中的夫婿——当时巴国最英勇的将军。二人婚后琴瑟和鸣。 不久,巴楚战起,一纸战书命将军即刻率兵征战。临走前,主人将我盛满巴乡清酒,祈愿将军得胜归来,将军笑着一饮而尽。 一曲巴渝舞渐起,鼓声气势如虹,为远去的英雄送战。 战火不停,硝烟不散,可知离家的将士几人回? 春去秋来,我看着主人从青春年少等到了白发苍苍,直到含泪西去,而将军,却始终未归。 这,是主人的一生。 流年似水……当后人揭开我盖,发现我体内竟有酒水残留,皆惊叹连连。我叹息,这,是将军未饮尽的清酒?亦或是主人未流尽的清泪? 一山一江水,一笑一捧泪,一程一梦回,一别一长醉。 望千年,累世情深,还有谁在等,直到沧海为霜! 战国铜敦: 该战国铜敦于罗家坝遗址M33号墓出土,通高20.5厘米,口径19厘米。由盖、身上下扣合而成,器身与器盖相同,器身呈椭圆形,下接三个兽形足钮,口沿下有两个对称的环形钮,环钮上饰窃曲纹。盖的口沿处有三外兽形卡边。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盖与器能合成球形,上、下两部分完全相同,大小一致。铜敦虽比铜尊、铜壶的厚重大气,但它是王公贵族们的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巴渝舞: 西汉初年从西南地区賨人那里传来的舞蹈。汉高祖刘邦在平定三秦时,招募了一批賨人作前锋,賨人勇猛善战,且善舞,刘邦便命乐工学习和改编了他们的舞蹈,因为賨人生活于巴郡渝水一带,所以就称此种舞蹈为巴渝舞。表演时,舞者自披盔甲,手持矛、弩箭,口唱賨人古老战歌,乐舞交作,边歌边舞,舞者有36人,是群舞。 巴渝舞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战前舞,即武舞。 巴乡清: 古代巴人的酒,以“巴乡清”著称于世。《水经·江水注》记载:“江水又迳鱼腹县(今奉节)之故陵……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此酒名贵,饮誉遐迩,以致秦昭王与板楯蛮订立盟约时,以此为质。清酒酿造时间长,冬酿夏熟,色清味重,为酒中上品。巴人善酿清酒,表明其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来源:达州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