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百无一用是书生”,上半句是什么?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在哪

 沧海一粟1951 2019-10-24
t0129127777d6bd5b8c.jpg?size=500x279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俗语,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听到。这句话从古流传至今,每当人们认为读书无用时,就常常引用它发表感叹。令人奇怪的是,在要靠读书参加科举才能成为人上人的古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话呢?

其实很多俗语都经过了断章取义才流传下来,所以人们往往对它产生理解偏差。现代社会,“读书无用论”也在一些圈子里流行,我们先不评价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且来说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的出处,它的上半句又是什么。

t01977c7d8990537a0b.jpg?size=500x275

此话出自清朝一位诗人之笔,他的名字叫黄景仁,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后代。这位诗人名不见经传,很多人大概从没听说过他。黄景仁出生于1749年,1783年去世,只活了短短的34岁,虽然没做出多大成就,但在当时,为他才华惊叹的人很多。

只不过,黄景仁属于“怀才不遇”的典型例子。他家境贫穷,天资聪颖,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黄景仁参加童子试获得第一名,之后他参加了很多回乡试,直到32岁才被任命做了个小小的县丞,一辈子穷困潦倒、放浪形骸,愤世嫉俗。

t018e75e7c72989da5c.jpg?size=500x287

黄景仁一生写了2000多首诗,其中有一首《杂感》是这样的:“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广为流传的俗语“百无一用是书生”,就出自这首《杂感》。很显然,黄景仁的这首诗是感慨之作,主要抒发他内心的不平,以及穷愁感伤、寂寞凄苦的情怀。事实上,黄景仁的性格是非常“狂”的,他生前很少愿意随便搭理人,不擅长人际交往。

t01eadaccca46c6a090.jpg?size=500x417

但黄景仁又想获得理想的地位,只不过他没能靠自己的才华完成梦想。我们可以看看“百无一用是书生”前面这句“十有九人堪白眼”,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世界上的人,10个里有9个只值得用白眼看——这里牵涉到了某个历史典故。

魏晋时期的阮籍能作“青白眼”,面对尊敬、欣赏的人,他就用“青眼”看;面对不喜欢、鄙视的人,他就用“白眼”看。黄景仁在这里引用了“青白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鄙视,在他看来,世上人大多都很俗气,不值一提。

t01e21722fa512cac70.jpg?size=500x332

所以黄景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原意,只是发发牢骚,表示那些俗人都混得风生水起,自己这种有才华的人反而吃不开,并不是黄景仁做了什么综合调查,然后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像黄景仁这种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古代并不少见。

但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人虽然会写诗自嘲,但他们还是一辈子都在追求地位。如果你真的相信了这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你就输了。读书和不读书有什么区别?读书的人还能吟诗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没读书的人,根本连一句诗都读不懂,更别说活得明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