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孩子们看的建筑书 第六辑:为孩子们画插画的建筑师们

 body_and_soul 2019-10-24


文:花果子菜 |

我去年在重庆大学听讲座,有一个学生问:建筑系的学生除了做建筑师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职业道路?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在建筑史上,有雕塑家、画家、工程师、工匠、诗人、剧作家、生物学家充当建筑师这一角色的各种传奇案例。工业革命以来,最著名的逆向跨界建筑师当属园艺师帕克斯顿先生(Joseph Paxton),他建造了水晶宫。到了当代,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更丰富了:建筑设计可以给服装设计灵感,比如纽约时尚界的当红炸子鸡亚历山大·王(Aalexander wang);可以给美食设计灵感,比如烹调设计的先驱斯特凡纳·比罗(Stéphane Bureaux)......当然,还有我们马上将要介绍的几位改行给孩子们画插画的建筑师们。限于篇幅,本文将略去书目信息,仅列绘本封面和简介。

【罗伯·冈萨尔夫斯|Rob Gonsalves(加拿大)】

罗伯·冈萨尔夫斯的绘画风格与超现实主义大师马格利特和错视大师埃舍尔一脉相承。但他的错视作品与埃舍尔相比,取材于现实生活,更富情感和意境。冈萨尔夫斯从十二岁起就对建筑有着很强的直觉,他最著名的三本绘本如下:


他的多幅绘画作品从12年开始每年都被制作成年历:


【大卫·麦考利 | [David Macaulay(美国)】

大卫·麦考利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以建筑为主题的插画家。他的作品,无论是介绍某种特定建筑类型,比如城堡、金字塔、教堂、清真寺、矿山;还是涉及较大尺度的地下设施、城市规划;又或者是讲解事物工作原理的科普绘本,都以详实的知识、生动的插画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赢得全球大人、小孩的尊崇与喜爱。他的绘本适合年龄层为10-14岁的孩子阅读。


/ 城市设施 /


/ 古罗马遗迹 /


/ 事物的道理 /



【青山邦彦 | Kunihiko Aoyama(日本)】

青山邦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部建筑学科,从建筑设计事务所独立后开始绘本创作,曾获得过许多绘本奖。

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作品有《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儿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只流浪小猫送回家的故事,告诉小朋友们应该懂得助人为乐,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


而他和福川裕一合著的"我们的理想城市"系列则反映出日本的成人社会对培养孩子们的公民意识的重视,该系列共四本(中文版):《让城市返回大自然》、《我们的街道有特色》、《拯救商店街大作战》、《共同设计欢乐街区》。《让城市返回大自然》讲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我们的街道有特色》是对世界各地传统街道布局的研究,以及对城市保护意识的褒奖;《拯救商店街大作战》把专业的城市规划知识变成了四个有趣的故事;《共同设计欢乐街区》讲述了居民们对房地产开发商要建高楼的不满和解决方案。这些书告诉孩子们:如何让城市充满绿色的情趣?为何世界各地的街道各具特色?如何保留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店?如何打造欢乐和谐的生活街区。今天令许多人艳羡的日本人居环境正是依靠这样的传播方式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


专门讲解建筑剖面的绘本(日文版):《东京塔的全景和剖面》、《令人愉悦的事物》。此外,还有一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比如《饼干城》(图片暂缺)。我12年圣诞节前夕在斯德哥尔摩的建筑博物馆见过他们为孩子们举办的姜饼屋大赛,很有趣,利用可塑性强的食材让孩子们学会建造的基本手法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娱乐方式。


【史蒂夫·谢克尔|Steve Schaecher】

“大师的建筑小品”是职业建筑师、漫画家史蒂夫·谢克尔的系列绘本,共有三本建筑小史(中文版):《户外厕所》、《活动房屋》和《电话亭》。


户外厕所(Outhouses)是指作为建筑附属物存在的独立卫生间,虽是个小空间,但无论是古希腊厕神拉夫斯神庙,还是极具现代感的透明玻璃户外厕所,对人类来说却意义非凡。

活动房屋在(Mobile Homes)在现代社会中又称作“房车”、“拖车屋”等,但其实无论是古埃及靠人力拉动的可移动的金字塔、古希腊用马拉的帕克城,还是现代靠发动机驱动的房车,都属于这个类型。

随着手机的普及,电话亭(Phone Booths)已经慢慢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可是这个小巧玲珑的建筑盒子实在带给我们太多美好记忆,无论是遍布伦敦各处的英式红色电话亭,还是超人用来换装的美式电话亭。

【裴允经(文)、金言京(图)(韩国)】

裴允经曾在韩国延世大学以及荷兰贝尔拉格学院(Berlage Institute)学习建筑。自幼对人们所处的空间及其间延伸出的生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现于大学从事教育事业,并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建筑带来的愉悦。


在这本有趣的绘本中(中文版),小朋友可以跟随小男孩图图一起参观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不只是由石头和木头堆积而成的“大家伙”,它们也是广义的“家”。人们用它们来表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通过这些著名建筑,小朋友们能够了解到建造它们的人们的种种情况,理解来自不同时代文化的人们是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

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亚马逊中国。

本文图片较多,请猛戳托木微信全文

>TUO-MU.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