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绝学的续断重生,从“水印木刻”看中华工匠精神

 袁承志dtau70na 2019-10-24

什么是水印木刻?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

雕版印刷作为发端于中国的一门独特印刷技艺,其印制的作品从最初隋唐的佛像木刻图画到明清之际的彩色套印画谱,在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中,始终带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形态和美学观念。

目前存世最早的版画是9世纪的《金刚经》扉页插图

中国传统彩色水印版画的杰出代表是17世纪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以及大量的古籍善本插图和具有不同地域审美特征的民间木版年画


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版画家从传统木版水印中汲取有益的部分与西方套色木刻和日本水印技法相结合。
创造出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木版水印,又不同于西方套色木刻的木版画形式。

黄永玉,《吹口弦》(阿诗玛插图),这组插图是黄永玉对传统水印木刻深入研究后的艺术实践成果,不仅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水印木刻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将传统木版水印语言成功转换为现代创作水印木刻最典型的成功案列


这种木版画在制版上汲取了现代木刻技法,而在印制材料与方法上则采用了中国宣纸与水性颜料,印制出来的作品色彩透明纯净。
不仅有中国绘画元气淋漓、墨韵十足的意趣,同时还有现代木刻版画的刀味与木味。
故在展览宣传时多称为“水印木刻”。

绚烂静绝的传统水印木刻

中国水印木刻有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即以图像复制生产为主的传统木版水印和以艺术原创为主的现代水印木刻。

前者从隋唐之际的雕版印刷兴起到清末传统印刷业的衰落,后者从20世纪30年代直到当代。

传统水印木刻主要成就体现在对绘画的逼真复制和雕版印刷技术的贡献上。

张深之,《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

从公元868年唐懿宗《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扉页插图到公元1679年李渔《芥子园画谱》,中国传统水印木刻在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基于雕版印刷技术方式沿两条线路发展:
一是由线条到色块的表现,二是由单版单色到多版多色的叠印。
这两条发展线路相互交替,并行发展,自始至终遵循着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逼真模仿与再现。

《西厢记》,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美术意义上的“版画”概念。
大量的“版画”作品分散于各类书籍插图、佛经扉页画、书画谱、笺谱、木版年画、纸牌、酒令、纸质货币、印花壁纸以及各类印刷实用物中。

那些在今天被我们称为古代版画珍品的,在当时绝大部分是出于图像复制与传播需要而生产出来的。
在现代照相印刷术发明之前,“版画”几乎是图像或绘画唯一可大量复制的复本。
《元本出相北西厢记》两卷,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武林(杭州)起凤馆刊本。由汪耕绘图、黄一彬、黄一楷镌刻,其合作的版画以人物清秀娟丽、背景恬静悠然、细节繁缛有致为主要特色,对当时各地区版画创作有着十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本质上讲,佛像画、书籍插图、画谱和木版年画都不是纯粹意义的美术作品,而是通过印刷进行复数性生产的图像产品,印刷在此中间起到了一个转译与复制的桥梁作用。
但在此过程中,雕版技艺逐渐演化为一种高度精致的艺术形式。

不仅涉及各种雕版与印刷技术流程的精密设计,还体现在处理图像过程中的艺术技巧与技术风格。

《十竹斋画谱》卷四《花鸟写意》,明天启七年(1626),十竹斋套印本

断续再生的现代水印木刻



19世纪,西方照相制版印刷术传入中国短短几十年便将传统木版水印技术淘汰,使其由绚烂趋于尽绝。


所幸的是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创作版画之门。

力群1936年创作的版画鲁迅肖像


他大量介绍引进西方现实主义创作版画,推动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发展。

凯绥·珂勒惠支,《牺牲》,德国艺术家珂勒惠支对中国版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她的作品引入中国,源自鲁迅的大力推荐

版画不再是绘画或图像的复制产品,而成为进步青年艺术家手中批判社会黑暗、表达新思想的利器,是一种具有独立精神品格的原创绘画形式。


李桦,《春郊小景》,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桦,在如火如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鲁迅倡导新兴木刻的影响下,发起组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并创作了一系列版画作品,其中作于1934年《春郊小景集》中的水印木刻作品抒情唯美,很受鲁迅推崇

版画由传统绘画复制转向艺术原创,由实用性传播转向艺术审美和人文观照,这是中国版画历史上一个质的飞跃。


郝伯义,《翔》,水印木刻,1986年

2000年后,水印木刻创作受到当代艺术影响,在艺术观念与本体语言拓展上超越了传统版画思维局限,更多地将其纳入到跨媒介的文化语境中来思考其背后的文化根性。


在视觉表现上突破了传统版画语言样式,通过多层次的套版叠印,可以满足现代绘画多种形式语言与风格的表现。


同时在制版或印刷过程中融合了当代艺术的观念性,使水印木刻成为一种当代艺术表达媒介。

陈琦,《水》, 2006年


水印木刻在当下的意义



在当下国际版画语境中,中国能贡献什么样的版画艺术?提供什么样的视觉文化形象?表达什么样的哲学观念?


这不仅取决于我们的文化自信心,还必须在水印木刻艺术创作和研究上提供令人信服的艺术作品和理论研究成果。


这就需要我们在传承古代水印木刻的基础上创造出崭新的当代水印木刻艺术样式。


因为任何艺术发展都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优秀文化传统只有注入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才能获得新的生命。

凌君武,《桃色江南·吟之秋》,水印木刻,2011年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对当代水印木刻本体进行深入思考。


不能简单将其视为一种传统版画技艺,而要从国际当代艺术格局来定义当代水印木刻的文化意义,并从水印木刻本体艺术语言和艺术家个人独特性的角度来探讨其未来的可能。

本文内容摘选自《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

《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
陈琦 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
定价:268.00
出版时间:2019.10

陈琦 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艺术家。

简介

《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是兼具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实用性原创性和创新性的版画史论专著及水印木刻技法书,堪称中国水印木刻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九章。前四章“水印木刻概论”“印刷术发明前的图像复制技术”“绚烂静绝的传统水印木刻”“续断再生的现代水印木刻”由水印木刻概论到古、现代中国水印版画史,从学理上对中国的水印木刻进行界定与梳理。


后五章“工具与材料”“制作流程与技术要领”“名家示范与案例详解”“工作室的空间与环境”“作品保存与展示”,强调技法演示、实操演练,极具实用性。


详尽的说明文字及近千张清晰图片,不仅对水印木刻的初学者具有指导作用,对同行艺术家亦有借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