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美的诗心——高金丽的绘画艺术

 大东村人 2019-10-24

胡编 2019-10-23 21:21:55

流美的诗心

————高金丽的绘画艺术

源父

流美的诗心——高金丽的绘画艺术

一千年前的北宋王朝,古城开封已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的中心,它历经朝代更迭,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汴京富丽天下无”。想想当年的盛世繁华,就让人对这座有着2700年历史的文化都城心生敬畏。“宋文化”的发展不仅反映在它的经济与文化和物阜民丰,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或许是宋徽宗这个多情皇帝与名妓李师师的香艳故事。其实,他缔造的东京梦华与富贵逼人的瘦金体都美的倾国倾城,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于今,宋朝的烟云早已随风飘散,但徽宗皇帝赵佶倡导的宣和画院与文化传统文脉绵延,至今不衰。古城自古多文人。即使在今天,开封仍为当代书画重镇,名家辈出,代不乏人。高金丽就是其中一位“宋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女画家。

“宋文化”近年来一直以高调的姿态宣示着他的正宗文脉。令我感兴趣的是,“宋文化”在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开封新时代文化事业的发展。遥想当年,宋朝文化艺术的天空早已星光闪耀。别的不说,我所崇拜的苏轼、李清照的文学艺术更是冠绝古今。可爱的东坡居士命运多舛,一生多次遭谴谪流放,“乌台诗案”后,在黄州他写下了光耀千古的《赤壁赋》。宋神宗元丰五年,悟佛参禅的苏东坡同样在惆怅孤独之中也即兴写下惊绝世人的《黄州寒食帖》,开启了宋朝“尚意”书风的新境。记得喜爱喝酒赌牌的易安居士,“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也开始了她“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化愁为美”的悲壮叹息!很庆幸高金丽就生活滋养在八朝古都的厚重文化里,体味着这北方水城的历史厚重与钟灵毓秀。在当代现实人物画家中,她的笔下是线条轻快、墨韵舒展,文心雅韵,呈现出艺术修养与技法的丰富与完美,和一种激扬与澎湃的艺术精神,让人愉快的读出真正的青春气质就是一种纯粹的浪漫。

流美的诗心——高金丽的绘画艺术

性格温婉的高金丽对艺术的态度是深情与敏感的。在人物画创作上对任何形式和体裁的娴熟驾驭也表现出她不仅仅关注笔墨的意趣而更注重笔墨意趣的风格化。这种蕴藏着多少的心智与才思,彰显出她在艺术表现上的气质与品格。她笔下描绘的人物景象多是现实与身边的某个场景,更多的也是她对女儿成长学习陪伴过程的一个定格。这种丰沛的诗心烂漫的艺术背后泛滥着她作为一个母亲身上的高贵的母性光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古训是真实和经典的。深信一件作品,或一个画面,只要有境,有情,有味,就足以打动人心,更以真诚真实感人。

流美的诗心——高金丽的绘画艺术

祁惠民、袁汝波二位均是画坛大家,也是高金丽的授业恩师。人物画外,金丽也偶以花鸟画创作来表达她对唐诗宋词意境的喜爱,作品依稀可见古典遗风。在她对荷花、飞禽、牡丹、芭蕉的物象描绘中,浓浓的生活气息与盎然的诗意花香扑面而来,都是她用心诠释以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来创造浩荡阳刚的艺术风范与天高地阔的自然之境。从物象到精神,从现象到本质,从凝静到流动,从造化到新源,从古典到传统,都可看出她别出新意的花鸟画意象中自然真趣的审美意韵和艺术风致,阐释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女性主义笔墨”。这是她对艺术创作中风格与理想的深沉追问,让人们也从虚静和谐的画面上可嗅花间清香,可触林间湿气,仿佛氤氲着江南的一抹新绿。这种在艺术表达上恬淡和古雅的文化语境,则自然的流露出她笔下清醒与自由、宽阔而沉静的人文情怀与清逸之气。这在当代画坛流风时弊、旧典翻新的时风下,尤显得她作品的内涵、意境、是那么的浪漫与鲜活,优美的诗意中弥漫着或古典或现代的美。她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淡定与自信,与不同的艺术体验、美学气质与精神追求,以及纵而能敛的生命的灵性与天真。

流美的诗心——高金丽的绘画艺术

高金丽的艺术追求是朴素而亲切的审美格调,虽没有当代男性那种酣畅淋漓的张扬,却浑然充盈着天地间的诗意与气韵,也绝无女性艺术家笔下的柔美与做作。或许她这种与生俱来的清朗纯净的风情却在岁月长风的轻拂下回归心灵,远离喧嚣,清风相许,在心中修篱种菊,以艺术涵养心性,并在纷扰鼎沸的市井中稳住而繁华不惊,与自在从容里去追赶古典的气息。在当下,“气质与个性”的风格面貌仍是高金丽在以后的创作中必将着重思考的问题。古诗云:思飘云物外,诗入画图中。只有经过独自享受那份沸腾的孤独,感受那些拂过眉梢的微风,飘过心空的白云,细嗅着无处不在的盈盈菊香,也才能发觉艺术之外的刹那惊艳,那里宁静悠远得刻骨铭心,提笔便是落英缤纷或万古长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