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得气效果激增

 圆梦的图书馆29 2019-10-25

得气是针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艾灸得气在艾灸学中则是一个空白。笔者执着艾灸研究30年,发现与系统研究了灸疗热敏现象,探索了灸疗热敏现象与针刺得气现象的临床类同性,曾在《中国针灸》提出了“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的艾灸新理论[1]。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重新溯源了《内经》得气概念的原始定义,证实了艾灸热敏腧穴能够激发《内经》原始定义的“得气”,建立了艾灸激发“得气”的技术方法,开展了艾灸得气条目的筛选与初步评价工作[2-3]。本文在梳理与总结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艾灸得气的新见解,供同道讨论指正。
《内经》原始定义的“得气”概念是指针刺时产生的一种与疗效有关的、舒适的心–身(心神与躯体)感应
艾灸能够激发《内经》原始定义的“得气”(以下将《内经》原始定义的“得气”简称为“得气”),那么解决艾灸如何才能激发“得气”这一临床技术命题则显得尤为关键。笔者带领的团队根据过去30年艾灸临床研究结果,可总结为以下四要领,这就是调定灸态、灸准穴位、施足灸量和用对手法。
调定灸态
灸态就是艾灸时的状态,它包括环境、患者和医生3个方面。调整好灸态是激发“得气”的前提,概括来说就是“静、松、匀、守”4个字。①静:静是指环境安静与心神安静。患者和医生都必须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同时环境保持安静,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得气”感应。②松:松是指患者肌肉的放松。机体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因为局部紧张的肌肉不利于“得气”感应的激发。③匀:匀是指患者呼吸平静均匀。平静均匀的呼吸有利于调整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增加机体反应的敏感性。④守:守即是意守施灸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患者应意守施灸位点以体验“得气”感应,二是指医者必须意守施灸位点以保持施灸热度的稳定性和施灸位点的准确性。
灸准穴位
热敏腧穴是灸疗的特异性穴位,选择热敏腧穴施灸是高效激发“得气”的关键[16-17]。临床研究[18]表明,采用二步定位法能够精准确定热敏腧穴位置。首先,进行热敏穴位粗定位:应用体表标志法、骨度折量法、指寸法、简便取穴法等,确定在疾病状态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高概率区域。穴位发生热敏化是有规律的,即有其高发部位。例如过敏性鼻炎的热敏穴位高发区在上印堂穴区域,上印堂穴区可通过体表标志法定出其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上1寸。然后,进行热敏穴位细定位:在上述热敏穴位高发区域内进行悬灸查找(距离皮肤约3 cm处,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当艾热移到某处,患者感到艾热向深部渗热、或向远部传导、或向四周扩散,或产生酸、麻、胀、紧压等非热感觉的灸感时,只要出现其中1种或1种以上的上述灸感就表明该部位已发生热敏化,该部位即为热敏穴位的准确位置。如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在粗定位定出的热敏穴位高发部位上印堂穴区悬灸,若探查到患者出现热感扩散至整个额部或额部有紧压感,说明该部位为热敏腧穴的准确位置。
施足灸量
施足灸量是产生“得气”的保证。正如《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所说:“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足够的灸量才能激发热敏腧穴产生“得气”。笔者团队对灸疗过程中灸时与灸感的相关性进行了多中心临床研究[19-20],揭示了灸时-灸感的发生发展呈现3个时相变化,即经气激发潜伏期、经气传导期、经气消退期。经气激发潜伏期为10~15 min,这个时期灸感还未出现,灸疗疗效尚未充分发挥。在潜伏期之后伴随经气传导的灸疗时间是经气传导期,才是灸疗疗效的充分发挥期,达到这个施灸时间,艾灸疗效明显提高。继后是经气消退期,这段时间继续施灸,疗效也无明显增加[21]。传统艾灸施灸时间为10~15 min,处在经气激发潜伏期,这时停止施灸,难以激发腧穴产生“得气”感应。临床施灸时应当施足灸量,充分激发得气,施灸至“得气”感应消失,才能充分发挥灸疗疗效。
用对手法
采用适宜的施灸手法是快速有效激发热敏腧穴产生“得气”的必要条件。常用施灸手法有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接力灸及其组合手法。其中,回旋灸能帮助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升高皮温,促进热敏穴位显现;雀啄灸有利于对施灸部位进行温热脉冲刺激,加强敏化,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奠定基础;温和灸可促进施灸部位进一步激发经气,积累能量,发动传导;如果经气传导中途停顿,在上述温和灸基础上,采用接力温和灸,可以在经气传导路线上的端点再加一单点温和灸,即双点温和灸,这样可以接力延长经气传导的距离,促进气至病所。临床上常常是根据施灸具体情况,进行上述单式手法的有序组合。
长期以来艾灸得气是艾灸学的一个空白领域。临床上对艾灸得气的认识大多局限于受灸者的躯体感应,影响了艾灸疗效潜力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内经》原始定义的“得气”概念进行溯源,揭示了《内经》“得气”概念的原始内涵,同时论证了艾灸热敏腧穴能够激发《内经》原始定义的“得气”,介绍了艾灸激发“得气”的技术方法,探索了艾灸得气条目的筛选,这对临床正确认识得气,择优选穴施灸、科学定量、灸效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官能》曰:“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等,均强调了针刺治疗要以神为本。同理,“凡灸之法,必先本于神”“用灸之要,无忘其神”是今后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因为这是艾灸得气概念的重要内容与内涵支撑。生物学规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外界体表刺激能对生物体产生舒适、愉悦等情感体验,必然具有积极的生物学意义的。以透热、扩热、传热等躯体感应,舒适喜热的心神感应及显著提高灸疗疗效的三位一体的艾灸“得气”新概念为切入点,可能为我们开辟艾灸临床与科研的新天地。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艾匠】公众号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