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太监刘瑾无所不贪,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全球最富有50人之一

 昵称413468 2019-10-25

明朝大太监刘瑾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专擅朝政,作威作福,时人称之为“立皇帝”。刘瑾是如何混的风生水起的呢?作为“明朝第一贪”的他,为何也要严惩贪官?最终又因何落得千刀万剐的地步?

刘瑾和一般的太监不一样,一般的太监无非也就是打打酱油,而刘瑾非但不打酱油,而且是一个权势熏天,心狠手辣的角色,号称“立皇帝”。作为正德皇帝身边第一红人,那几年,大明王朝事无巨细都要经过他的手,朝廷重臣见了他也得点头哈腰,哆哆嗦嗦。

太监刘瑾靠当奶爸,直接上位

刘瑾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文化水平虽然不高,大概只有初中水平,但他非常有远见。当大家都在挖空心思讨好朱厚照的老爸欢心的时候,刘瑾却默默地陪在了还是太子的朱厚照的身边,给他洗脸洗脚,还买玩具,当起了奶爸。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大明的江山迟早有一天会是朱厚照的。

正德皇帝朱厚照没什么太大的缺点,就是爱玩儿,而偏偏刘瑾是一个聪明人,知道只要满足这个爱玩的少年,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正是因为这样,刘瑾像坐火箭一般飞速地爬上了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的宝座。

可千万别小瞧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职位,在明代,皇帝要传达什么旨意,或者下级要向皇帝说什么悄悄话,都需要经过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中转站,因此,刘瑾就有了飞扬跋扈的资本。

刘瑾敛财,为何又要严惩贪官?

有了权势之后,刘瑾和很多贪官一样开始疯狂敛财,手法倒没有什么创新,只是比一般的贪官胆子要大一些,他敛财的数额相当巨大。几百年后的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把刘瑾列为千年来最富有的50人之一。

刘瑾的“贪”不仅仅是数额大,手段花样也非常多,究竟在敛财的路上,刘瑾有着哪些新花样呢?

话说有一天,爱财如命的刘瑾忽然说要严惩贪官,对着一个来送礼的大臣叉着腰劈头盖脸地骂开了:“你这是什么意思?送礼?我是贪官吗?你这是在侮辱我的人格!”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差是因为刘瑾的智囊团们发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食物链”:刘瑾如果向官员们要钱,官员们便打着刘瑾的旗号向百姓要钱,如果官员吃掉了十分之九的油水,只上交十分之一的渣渣给刘瑾,那么还要接受老百姓的怨恨。

恍然大悟的刘瑾为此勃然大怒,觉得自己竟然吃看大亏,便客观上做了他人生当中极其难得的一件好事——惩办贪官!

但是,偶尔的粗茶淡饭吃了几天之后,反倒需要更多的山珍海味来填补,于是才有了老虎的大打出手。消停了没多久之后的刘瑾又发现了另外一个可以捞钱的漏洞,于是主动要求去整理军屯。

刘瑾垮台,终被凌迟三千多刀

刘瑾原以为整理军屯可以在中饱私囊之余,混得一个流芳百世,没想到却直接激化了矛盾,有人打出了“杀死刘瑾,为民除害”的旗号。当然,刘瑾并不是真的被屯田的将士杀死的,而是被同为太监的张永一脚踹了下来。

太监张永看刘瑾不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当然了!倒不是因为他自己有多么正直,而是单纯嫉妒刘瑾一个人独霸皇上的宠爱。于是联合一起去镇压叛乱的将军参了刘瑾一本,还故意强调说刘瑾像篡位。

此时的正德皇帝如梦初醒,下令逮捕刘瑾。在逮捕刘瑾的第二天,皇帝听说从刘瑾家里搜出了玉玺和龙袍,连随身携带的扇子里面都藏了两把匕首,正德皇帝雷霆暴怒,果断下令处死刘瑾,而且还不能够一刀了结,非得要凌迟处死才能够解心头之恨。

正德五年,伏罪之后的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分三天割完。刽子手先从他的胸脯开始割了10刀,然后对着他大声吆喝,等晕过去的刘瑾醒来后,再割10刀,与此反复。第二天,刘瑾终于熬不住气绝身亡。

当然,气绝身亡也没放过他,第三天刽子手继续割尸,直到割足3357刀。更惨的是,那些原来受到过他迫害的人都争着抢着要买刘瑾的肉回家烤着吃了才解气,可想而知,刘瑾生前带给人们的苦楚是多么的巨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