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岁孩子写一下一首诗,却没有同龄人能看懂,读懂已是中年人

 江山携手 2019-10-25

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文人骚客,那些很有名气的诗句,大多也是诗人在有了一定的历练之后写下的,表达的要么是自己的失意之情,要么就是对统治阶级的抨击,也有的是山川景色的描写,不过大多数诗人都是借景抒情,景色只是衬托自己的情感而已。有的诗人年少有为,天子从小,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但大多都是天真孩童的看法,那些比较黑暗的诗句,都是在成年经受了打击之后写下的。

从小学的课本开始,我们就学习先人的诗句,小学时学习的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到了高中以后,我们学习的诗表达的情感越来越深,这一安排正是考虑到有的诗词蕴含的内容过于深刻,不适合孩子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的越来越多,对那些诗句中所要表达的,我们也能理解一些。

经常能听到一句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让我们学习和理解,能吟能唱,也成为判断儿童才智的一个标准。殊不知有些诗词是不适合小孩子学习的,因为它蕴含的内容太高深,成年人有时候却不一定能明白,但历史上有个7岁的孩子写下一首诗,没有一个同龄人能看懂,读懂的时候已经是个中年人了。

唐宋是我国诗词发展的巅峰,在那样的环境下,少年人是在诗词的沐浴下出生的,但凡识字的,或多或少都吟诵过诗句,也有不少的天才少年,小小年纪就已经名满天下。比如唐代李白,天赋异禀,被称为诗仙,宋代也有苏轼这样的大才人,今天要说的,是与苏轼并称“苏黄”的黄庭坚。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却能和苏轼并称,他的才华可想而知,这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七岁的时候,名气就已经传得很远,目光也已经超越同龄人,他的父亲对他也感到骄傲,宴会的时候经常会叫他作诗助兴。一天,他的父亲又在办宴席,不少朋友就叫年仅7岁的黄庭坚给大家作诗,黄庭坚张口就吟出一首千古名作。

这首诗就是《牧童诗》,诗句写道:“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前两句作出来的时候,众人津津有味,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牧童悠闲放牛的景象,后两句描写了长安名利客追逐名利的现象,让在场的人惊得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这是七岁的小孩子写出来的诗。

一褒一贬,将牧童的悠闲生活和名利追求者用尽权术做对比,庸人追求权力,以为能够得到快乐,却不如一个放牛郎生活的快活,七岁的黄庭坚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宁愿像一个放牛郎一样,也不愿做那长安城里虚与委蛇的名利追求者。

一个7岁的孩童,吟唱出来的诗句,却远远脱离了同龄人,七岁孩童正是快乐玩耍的年纪,他却已经能有这般超脱的目光,若是我们七岁,想必也不懂这首诗,读懂的时候,大概已经经历过生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