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的上课形式,老师会说上节课复习了什么,这堂课要上什么内容,但是老师很少说下堂课或是未来我们要学习什么,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今天学习的意义所在。 学习最主要是要改变师生的关系,改变学生与学习的关系,这与我看到创新学院的文章提到的教育理念是一样的,自由学习,自由探索,由关注如何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改变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1.0形态 教育1.0这种方式里,老师扮演的是全知全能的知识输出者,学生就像一个个被动的信息接收器,主要的动作就是“接收、回应、反刍”。这是典型的旧范式下的教育形态。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用上了微信群、直播、教学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学生也可以网上约课、约家教、找习题、找学习资料,但是教育的方式、教师扮演的角色,以及教与学的二元关系都没有本质变化。 教育2.0形态 教育2.0是目前很多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所采用的教育形态,比如项目式教学、探究式学习、STEAM课程的教学模式等。 这种教育形态非常鼓励学习者彼此之间的交流、分享、合作、探究,形成一个“学习社群”。同时,教学过程也更加开放,开始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此时,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交响乐团指挥,ta来设定相应的学习框架、节奏和方向,并鼓励学习者们彼此的互动交流,从而增进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 教育3.0形态 教育3.0教师就像一个学习社群里的导游、导师,和协作者。学习者自己就是学习网络的连接者、学习内容的创造者、学习体系的建构者。 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自由地在社群中基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和独特的学习节拍;同时,又通过自己的智能、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和创造,来丰富和扩展他所在的学习社群。 这种形态的教育对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也只有很少的教育机构在进行这种尝试。 在教育从 1.0 向 3.0 进化的过程中,“社会化学习”的程度也必然越来越深入。 “社会化学习” 概括为三句话: 1)学习在窗外:打破学习时空场域的限制,学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各种各样的最合适的形式进行。 2)他人即老师:打破教与学的二元对立关系,更多的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承担不同的角色。 3)世界是教材:学习的内容不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真实世界里的各种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和对象。过去,教材是我们的全部世界;今天,全部世界都可以是我们的教材。 来源 | 本文根据曼阳船长文及网络内容整理。希望教育有参照,期待看到的老师、家长、同学有所启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保护,请私信删除。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