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丹区“特”字兴农激发“三农”内生动力!

 晨晓光 2019-10-26

菏泽市牡丹区,牡丹特色产业令人刮目相看。虽是秋季,曹州牡丹园里的反季节牡丹依然盛开,姹紫嫣红,让人流连忘返。河南睢县的考察团前来考察后,决定引种牡丹,发展牡丹产业。


牡丹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促融合、强支撑”的牡丹产业工作思路,综合施策,持续发力,推动牡丹产业向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年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

    “县域经济本质上就是特色经济。牡丹产业是牡丹区着力培育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已形成一二三产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激发了‘三农’工作内生动力。”牡丹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泽中介绍。


发展特色产业,既靠市场,也靠市长。牡丹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在市级补贴的基础上,对300亩以上的牡丹种植示范基地按照每亩300元的标准连补三年,对专业镇、专业村分别奖励5万元、1万元。此举吸引了众多工商资本进入,发展种苗培育基地2个、面积800多亩;油用牡丹种植面积15万亩。规划建设三条产业带,截至目前已发展培育1000亩以上的牡丹种植基地达到14个、种植专业镇1个、专业村26个,获批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每年都有近万名花农南下闽粤、北上京津,利用反季节催花技术培植销售牡丹,菏泽“中国牡丹之都”的品牌享誉海内外。


特色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牡丹区组建了牡丹专家顾问委员会,先后成立科研机构16个,与菏泽学院、中国林业大学共同成立了牡丹学院,发展高中级职称花农350多名,累计取得科研成果80余项,研发出系列产品265个;《牡丹籽油企业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2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亿元。

    把产业链拉长、拓宽、延厚,丰富业态、提升价值、创建品牌,是牡丹区的得意之笔。


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沁人心脾的芳香,一朵牡丹全花茶在杯中“盛开”,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和味蕾享受;牡丹花瓣经特殊工艺处理,与馅料巧妙融合,再经过高温烘焙,牡丹类食品新鲜出炉,满口清香。牡丹花茶、牡丹籽油、牡丹化妆品、牡丹工艺品等牡丹深加工产品层出不穷,备受市场青睐。

    牡丹区菏泽瑞璞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牡丹系列产品的生产研发、经营销售的科技型企业,目前已研发生产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花洗化、牡丹工艺品、牡丹保健食品、牡丹鲜花酒等6大系列30多个品种。“我们在湖北、四川、山西、安徽都发展了自己的种植基地,这四省的牡丹种植面积有60多万亩。”瑞璞牡丹公司营销中心经理江建林表示,他们还在北京、安徽铜陵等地成立13个分公司,形成了牡丹产业化拓展、集群化发展之路。


牡丹擦亮了城市名片,也驶进市场蓝海。目前,牡丹区企业已在国内建设终端产品销售门店650余家,200多种产品进驻全国50多家大型商超系统、700多个大型知名超市。龙池、唐尧、天华、尧舜等5家电商平台线上运行,京东、天猫、淘宝等10多个电商平台同步开售,注册的中国农林网已涵盖国内400多家企业。


错位竞争,突出发展特色产业,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是牡丹区推动产业振兴的有力举措之一。该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除牡丹产业外,还大力培植芦笋、大蒜、山药、红萝卜、辣椒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6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6家、家庭农场48个、“一村一品”推进村42个,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7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验收。

    “一般的无花果品种都是分夏秋两季结果,果实在6月份至11月陆续成熟,而我们采摘园内的无花果是新品种,一年四季都结果,游客随时来都能采摘新鲜的无花果。”在李村镇百果香果蔬采摘园,负责人赵俊伟细数着变化,“现在村庄美丽了,道路平了,新房建了,游人也多了。”李村镇依托得天独厚的黄河旅游资源,重点打造黄河文化游览区和农业观光采摘区,百亩垂钓园、千亩芦苇帐、万亩丰产林、果蔬采摘园等农业景点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牡丹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壮大。天荣家居、牡丹家纺、尧舜牡丹、佳美食品、沙土瓜子、亚冠面粉等骨干企业不断膨胀,吴店创意家居、沙土食品、胡集木材加工、大黄集面粉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牡丹、家居、食品、家纺”四大产业集群,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兆锋 通讯员 郜玉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