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屡用屡效的头痛特效方

 康泰wjr图书馆 2019-10-26

川芎茶调散,是我自幼就熟知的良方,我的外祖父就是用此方自制成散剂,救治那些头痛患者(在东北,寒风凛冽,风寒头痛的人很多),效若桴鼓,药到病除,因而方圆百里挺出名的。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医生配制散剂可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先把药物焙(烘、炕)干,用药碾子碾碎,再一遍遍地过筛,我们家老小都要参与其中。蹬药碾子的滋味,可不好受哦,需要的是体力和耐力!

初在大学的《方剂学》课里学到此方,后在《中医内科学》中不断提到此方,再后来,在临床中经常运用此方。以致心中深爱之,口中常赞之,家中常备之!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流传至今,历代沿用不衰。用于治疗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等。

组成:薄荷、炒香附(一本作细辛一两)各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防风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水调下。

川芎茶调散能够疏风止痛。用于治疗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全方药仅八味,而竟集中了芎、荆、芷、羌、辛、防、薄7味风药,仅以一味甘草作和,其专攻风邪之功用是显而易见的。方中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以疏散风邪,止头痛。此方以川芎为主药而制成散剂,用茶清调服,治风邪上犯头目,阻遏清阳的头痛,有卓著的疗效,故名“川芎茶调散”。

本方所治的头痛,为外感风邪所致。中医认为,风为阳邪,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府。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故头痛、目眩;鼻为肺窍,风邪侵袭,肺气不利,故鼻塞;风邪犯表,则见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若风邪稽留不去,头痛日久不愈,风邪入络,其痛或偏或正,时发时止,休作无时,即为头风。外风宜散,故当疏散风邪以止头痛。

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故为方中君药。薄荷、荆芥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清利头目,共为臣药。其中薄荷用量独重,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李东垣谓“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 ;细辛祛风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并能宣通鼻窍;防风辛散上部风邪。

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功,共为方中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服时以茶清调下,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也属于佐药。综合本方,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的特点,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网友分享:今年夏天,女儿因为近距离吹电风扇而突然头疼,是两侧太阳穴疼,分析是风邪侵入体表伤及经络而引起的。

当时便想:若有薄荷之类,发散一下也好。可惜家里连薄荷也没有,实在想不出什么药可以用。外出散步时,突然想起川芎茶调散,遂径直走到附近的一家药房,正好有川芎茶调丸,买上即往家赶,心里还想,不知是否用得上。回家才知道,前后才半个小时不到,女儿的病情就严重起来了,胸闷、难受、想吐,正趴在床边呕呢。幸好还没吐出来。于是,赶紧泡了一杯铁观音,给孩子用清茶送服成人用量的一半。

女儿说,药一下肚,就感觉气往下行,不再难受,也不想呕吐了。孩子躺下一会儿,就睡着了,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一个活活泼泼的小姑娘了。

这一次,俺不得不对这个川芎茶调丸刮目相看了,何方神圣,竟有如此速效之功,谁说中药见效慢呢?

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上攻头目所致头痛的一首专用方。对于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引起的内伤头痛,禁用此方。

 戳原文,选购艾灸用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