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厉害,您赚得多

 儒雅谦和 2019-10-26



最近把雪球老大方三文的《您厉害,您赚得多》读完了。这本书无法掩盖本身东拼西凑,但也确有一些真知灼见。摘录个人觉得经典的段落,算做个读书笔记吧。

1.

我认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投资者能够做的主要工作是寻找优质的公司,优质的公司可能拥有好的行业处境、好的商业模式、优秀的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鉴于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每个投资者能够有认知的优质公司数量是非常少的,一辈子能有十家八家就非常多了。

2.

优质的公司能够以合适的价格甚至优惠的价格买入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并不容易,所以只能靠运气和耐心,比如,整个市场出现低估,或者个股出现“黑天鹅”事件。投资者可以祈求自己有好运气能获得这样的机会,但也不能妄想自己永远会有这样的机会。

3.

长期持有优质公司才能获得足够大的回报,那么如何做到长期持有?需要重视两点:一是对公司的认识,只有相信公司长期的价值,才可能长期持有;二是对市场波动的认识,认识到市场波动无法把握,你就不用妄图“高抛低吸”赚市场的钱。

4.

不择时不择股,你就跑赢了大多数人。

5.

股价高的,可能更高;市值大的,可能更大;估值很高的,可能因为利润的增长而变得估值很低。从长期来看,股价涨跌只跟公司的商业价值有关,和公司当下的股价、市值和估值无关。

6.

我还没有掌握波段操作的技巧。我有可能利用市场极端波动带来的意想不到的买入和卖出机会,但不会刻意寻找这样的机会。

7.

我对大部分公司、行业和投资品类一无所知,只对非常有限的一些行业、个股有一些看法。其中有一些将不可避免地被证明是错的。

8.

我觉得主动择时(判断股市会怎样走)非常困难,但是被动择时(从估值角度)有一定的可行性。

9.

对投资能力的认识可能存在很大的误区。阶段性地赚到钱并不一定是因为投资能力。投资能力最有效的检验工具是时间。

10.

你认为投资机会很少,但你可能会赚得很多;你认为投资机会很多,但你可能会赚得很少,甚至亏掉自己的本金。

11.

往回看,机会都很多;往前看,机会都很少。美化过去是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它背后的逻辑是:人们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归纳和理解起来,永远比分析当下变幻莫测的局势、预测未来可能的走向容易得多。

12.

我对“赌徒”的定义是想赚市场的钱、赚其他投资者的钱的人,对投资者的定义是想赚企业的钱的人。

13.

真正的投资者是不会反对扩容的,他会旗帜鲜明地支持扩容,因为无论如何,扩容增加了股票的供应,投资者更有可能找到低估的股票。

14.

回到投资的本源:低的价格买好的公司。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低的价格、什么是好的公司,那么你也许应该放弃从资本市场获利的想法。

15.

买入,说明无论定性(公司质地好坏)和定量(公司估值是否合适)都很满意;持有,有可能定性无变化,但估值不吸引。

16.

如果有一个事情你老做不好,或者做得很吃力,那一般来说,你就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圈。

17.

公司有一些现金,有较高的净资产,给了我们一定的安全区间,但我们不要忘了投资的本义。为什么投资呢?是因为我们自己有点儿现金不知道怎么让它增值,我们相信有比我们更懂得使用这些现金的人,就是我们投资的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那么,能否把现金用好才是衡量公司能力的标准,而不是现金的多少。

18.

资产价格波动就像海浪,随波逐流还能混个平均收益,而试图去掌控波浪,则极有可能会把自己的船搞翻了。

19.

不是货币供应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而是资产(房子)价格上涨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驱使人们贷款买资产(房子),增加了货币供应。所以以货币供应预测资产价格,属于典型的刻舟求剑。

20.

任何一个时代,财富的分配都是呈金字塔状的,所谓均贫富只能是推倒金字塔重建,而不可能把金字塔塑成正方形。

21.

控制回撤的办法:(1)大类资产配置和再平衡;(2)尽量持有业绩周期性弱的公司;(3)逆周期买入周期股;(4)利用伪“黑天鹅”事件买入。

22.

如果买了公司股票以后发现管理层不靠谱儿怎么办?唯一的答案是:“买错了。”质疑管理层的人品没有任何意义。

23.

基于估值投资的人反而能成功“逃顶”和“抄底”因为顶部一定是股票太贵了,底部一定是股票太便宜了。一天到晚想着逃顶和抄底的人经常逃在山坡上、抄在山腰上。

24.

“泡沫都不是被刺破的,都是泡沫太大了自己撑破的。”人性从来就没有变过,所以太阳底下无新事。

25.

IPO也好,定向增发也好,如果你看不上、嫌贵,就不买,发得出去,说明别人要买,那是别人的自由。限制IPO,限制定向增发,本质上就是想限制别人投资的自由,让别人只能用自己手里的钱买你手里被高估的货。这种思想是有失公允的。

26.

在我看来,尽量集中和永远满仓是更加保守的策略,但估计别人都会认为我是一名激进的“疯子”。

27.

贵了想卖掉,本质上还是想赚市场的钱,属于某一种自不量力的贪婪。

28.

高毛利率的产品,只能是满足精神需求的产品,或者功能无法被证实、证伪、量化的产品。

29.

对投资者来说,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寻找能持续增长的优秀公司;如果找不到,就寻找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30.

投资就是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过程,就像小时候做数学题,如果认为自己的解题步骤是正确的,就不会管别人怎么说。如果在投资上不自信,总是跟着别人改来改去,不论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那自己就不会有纠错机会,无法形成正确的投资体系。

31.

大部分人买资产都是因为趋势,但资产价格的趋势总是会中止、逆转,这也是大部分投资终将失败的原因。

32.

你心中对企业有估值,对市场情绪就能“脱敏”。

33.

房子是越涨买的人越多,股票也是越涨买的人越多。

34.

如果确认企业将来的价值将远超现在,那么现在的“估值”就不太重要,都可以买入。当然如果将来企业并没有变得价值远超现在,你要明白你的问题并不是出在“估值”,而是对企业“非常有竞争优势”的判断错了。

35.

我觉得需要卖出的股票都很烦,因为这意味着你要多做很多决策:什么时候卖?卖了以后买什么?买了以后什么时候卖?多做决策意味着犯错的可能性成倍地增加。基于消费的卖出理由任何时候都成立。基于“估值”的卖出,使夹头耗尽心神,最后基本都卖错了。

36.

人一辈子找准长牛股的机会实际上少之又少,能找到三五只,一辈子就衣食无忧了。所以,我倾向于认为,确认是好公司的股票,只要“好公司”定性的条件没有变,无论如何高估,都不应该卖出,因为“高估卖出”本质上是想赚市场的钱,但买好公司是想赚公司成长的钱,不要忘了初心。

37.

定价权可以保住利润率,但是无法带来持续的每股盈利增长,只有规模扩张才能实现持续的利润增长。

38.

分红表示公司现金过剩,资金对公司的价值在下降,所以投资的回报率也会相应地下降。只有在公司特别需要钱的时候,你把钱投给它,才可能获得超额回报。雪中送未炭赚大钱,坐地“分赃”喝点儿汤。

39.

在做投资决定的时候,财务报表所占比重不大。我们说好的投资是投好的行业、好的公司、好的价格,在判断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时,财务报表能起到辅助作用,但肯定不是我们了解行业、了解公司、判断价格的唯一指标。

40.

不切实际的预期往往是导致悲剧的根源。在投资上,过高的回报预期通常导致的是频繁交易,希望抓住每一次上涨,避免每一次下跌,结果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反而让交易费把本金割掉了。

41.

市场上最可笑的事情是用投资的精力管理赌博级的资金。市场上最可怕的事情是用赌博的办法管理投资级的资金。

42.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本质上是对商业的研究,对人的知识量、逻辑能力、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有极高的要求。在这方面的进取精神是值得尊敬的,但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人的成就都乏善可陈,在精力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43.

波动本身不是风险,但如果波动超出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就会造成实质性的损失。

44.

散户的“研究”跟机构毫无可比性,见点不见面,不成体系,以想象力为主。

45.

其实,拿不住股票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怕跌,也不是心态不好,而是不理解公司。

46.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一只股票,任何“抄底”在公司基本面发生反转所需的漫长时间面前都显得很幼稚。

47.

想完全避免短期下跌的风险,逻辑的背面就是想赚到市场上所有的上涨。前者,很多人想努力做到(比如止损);后者,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绝对不可能的。

48.

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确定性,价值投资者确信股票的价格低于他的估值才购买,但对价格什么时候能修正,他不会去预测,也就是说,价值投资者不认为股价短期走势是可以把握的,所以一般来说要长期持有。

49.

总的来说,需要卖出的交易就不算一个特别好的交易。

50.

第一,假设你准备投的这些上市公司是你的朋友开的,邀请你入伙,那么首先你得看明白他的生意,如果看不明白就不要投。第二,要看看朋友的人品,看看可不可信,如果觉得不可信就不要投。第三,看看以什么价钱入伙你愿意,如果不愿意就不要投。

51.

从投资利润来源的角度,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是最强大的来源,不长期持有企业获得不了这个利润。

52.

不想持有10年,意味着对企业的认知不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以后还需要不停地做决策,增加不确定性,这意味着胜率持续下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