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用卡片识字还是追根溯源?这样让孩子识字更有效

 爱读书的二小姐 2019-10-26

妞妞是个很乖的小孩,上课的时候不会趁老师不注意嬉戏打闹,不会像有些小孩一直东张西望盼着下课。但每次改她的作业,我都觉得很痛苦,因为她似乎无法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经常都是答非所问。

妞妞的妈妈也谈过这个问题,她说:我很早就教妞妞识字了。一开始,妞妞学得还挺快,但学着学着,妞妞突然就不怎么感兴趣了,后面总是哭着不想学。

像妞妞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在识字的启蒙阶段出现了问题。刚开始的学习阶段,是语言学习最关键的时期。如果这时候,初学者接触到的都是抽象的符号,他就会觉得枯燥无趣,不好理解,学习效率就会不高。而一旦学习效率不高,又会进一步影响他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恶性循环。

很多家长都觉得,识字没有什么技巧,就是多看,多记,多写。其实,这样的想法存在很多误区。而《超有趣的汉字故事书》,似乎就是为这个问题而写的。作者陈嘉凌从事文字学相关工作多年,在这本书中,她把重点放在有趣上面,而不是一心想让孩子认识尽可能多的字。

从字的演变过程引入,再到具体的造字缘由,常见词汇介绍,最后,通过相关的小故事结束对这个字的学习,整本书以一种轻松而愉悦的基调写成,图文并茂,非常适合识字启蒙阶段阅读。


很多家长喜欢用卡片来教孩子识字,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个大人举着一张卡片,问孩子:宝宝,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

买东西的时候,有家长指着橱窗上的字,问孩子:这个字读什么?旁边的那个呢?

然后,我们就会看到孩子或是自信,或是胆怯地发出读音。有时候,孩子不是很肯定,支支吾吾才说出,家长也没注意,急着就让他们认下一个字。

学习精神值得肯定,但这样“硬识字”的结果,久而久之就很可能出现下面这些情况:

相似字易混淆多音字常读错生僻字不认得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认识,但却无法理解整句话的含义这也是很多人后来觉得“自己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的原因。

在对这个字还没有真正理解清楚的情况下,就把这个字强行塞进自己的脑海中,这样,很容易给自己一个错觉:我学会这个字了。

但其实,此时大脑只是对这个字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时间一久,大脑就会淡忘它的印象。出现了和它相近的字,大脑也很容易发生混淆。


中国人民大学李英博士曾说:如果将汉字视为符号,强迫孩子终日摹写,动辄数十遍,只会让孩子觉得枯燥不堪,应该让孩子明白的是,汉字从何而来,古人如何造字。

追根溯源的方式之所以更有利于孩子学习汉字,一是因为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二是因为汉字的演变过程,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过程,很符合孩子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汉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象形,这在甲骨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古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但每一个汉字,都不是平白无故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们在生活、劳作中,根据所见所闻而浓缩成的。换句话说,甲骨文就是模仿对应物体的形状,把它简单地画下来,并因此形成的文字。



比如“乌龟”的龟,字和图画就几乎没有差别。我直接把这个字拿给儿子看,也不告诉儿子这是什么字,儿子很快就猜到:“这是小乌龟”。得到我的肯定后,他兴致涨得老高,追着我问:妈妈,那这是小乌龟的乌,还是小乌龟的龟呢?

像这样,我不用逼着儿子,而是只要顺着他的问题回答,就可以让他识字了,而且他还满心欢喜,觉得很好玩。

接着,我又带着儿子看了一遍“龟”字的演变过程,看“龟”字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文到隶书,再到楷书和最后的简体字,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看完后,儿子非常兴奋,还跟我说:没想到字还会变化啊,真好玩。

先吸引孩子的兴趣,再告诉孩子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不管是识字,还是学习其他知识,都能让整个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而高效。

会读会写只是识字的基础,只有从根源上掌握这个字,才能真正吃透它。而挖掘一个字的演变过程,就像是一层一层地打开礼物包装盒,孩子觉得新奇,充满好奇,也更愿意加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